劉亞智
摘 要:國電寧夏英力特化學有限寧東煤基公司工藝蒸汽凝結水站工程是由我公司EPC總承包,本文是對地基采用級配砂石換填還是強夯處理設計的總結。本文對地質條件、建構筑物荷載及周圍建筑物情況進行了分析,對不利地質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對地基處理采取方法進行經濟對比,最終采用強夯方法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強夯設計;經濟對比;總結
1.工程地質條件和建構筑物荷載分析:
1.區(qū)域地形地貌
整個場區(qū)位于靈武市境內,地處鄂爾多斯地臺西緣斷皺中段黃河東岸,靈鹽臺地與銀川地塹之間的結合部。地勢特點呈東高西低,東山、西川自然形成兩大地貌單元,境內最高點楊家窯山,海拔高程1652m,最低點在橫城附近,海拔高程1104m(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靈鹽臺地西部邊緣地貌以不規(guī)則的低緩坡狀丘陵為主,為荒漠-半荒漠區(qū),地形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封閉及半封閉洼地,梁崗、砂垅、土丘出現(xiàn),地形總體上呈東高西低,由東向西傾斜,區(qū)內現(xiàn)代溝系發(fā)育,地形切割破碎。
1.2場區(qū)地形地貌
勘察場區(qū)原為干旱緩坡丘嶺地貌,地形總體上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勢,預計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約1314.8米左右,為挖方區(qū)。
用GPS等測量設備測放勘察點,同時測得各鉆孔孔口黃海高程1315.86~1319.24米。
1.3地層結構
勘察深度范圍內,除上部素填土外,其下地基土均為第四紀全新世濕陷性黃土層(Q41黃土狀粉土)、沖洪積角礫及第三系砂質泥巖層。根據(jù)場地內各土層成因類型及巖性特征的不同,將勘察揭露深度范圍內的巖土層自地表向下主要分為下述 4層,地巖土層類型、分布情況及巖土描述如下:
1層素填土(含原始表土層):主要由人工堆填形成,回填時間較短,約1年左右,欠固結。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以黃土狀粉土為主,含植物根莖、碎石、泥巖風化碎屑等,成份混雜(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均勻性差。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4.50~7.50米。
2層黃土狀粉土Q4eol+al:風積、沖積成因,上部含少量植物根莖,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中等壓縮性為主,具輕微濕陷性。銑挖不易,土質不均勻,混少量粉質黏土、砂礫、角礫薄層,零星分布有菌絲狀或條紋狀白色鈣質粉末及結核(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3.50~7.50米。
3角礫Q4al+pl:沖洪積成因,灰褐色,干燥~稍濕,松散~中密狀。骨架顆粒形狀以棱角形為主,骨架顆粒質量約為總質量的60%,排列混亂,大部分不接觸,粒徑以10~15mm為主,約占總重的55~65%,最大粒徑約50mm,充填物以砂土為主。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于4層泥巖之上,深度在1.10~1.60米。
4泥巖Epr:砂質泥巖類,磚紅~紫紅色,為碎屑沉積的泥質半成巖,風化裂隙發(fā)育,干鉆不易鉆進~巖芯鉆可鉆進,屬強~中等~微風化的軟質巖石,層狀結構,節(jié)理發(fā)育,含有半膠結狀態(tài)的石膏、芒硝等硫酸鹽結晶體,遇水易軟化及崩解。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巖面坡度整體較平緩,局部較陡。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Ⅳ級,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該層呈巨厚層狀,強度較高且穩(wěn)定,深度在0.90~9.10米。
本工程所屬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
摘 要:國電寧夏英力特化學有限寧東煤基公司工藝蒸汽凝結水站工程是由我公司EPC總承包,本文是對地基采用級配砂石換填還是強夯處理設計的總結。本文對地質條件、建構筑物荷載及周圍建筑物情況進行了分析,對不利地質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對地基處理采取方法進行經濟對比,最終采用強夯方法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強夯設計;經濟對比;總結
1.工程地質條件和建構筑物荷載分析:
1.區(qū)域地形地貌
整個場區(qū)位于靈武市境內,地處鄂爾多斯地臺西緣斷皺中段黃河東岸,靈鹽臺地與銀川地塹之間的結合部。地勢特點呈東高西低,東山、西川自然形成兩大地貌單元,境內最高點楊家窯山,海拔高程1652m,最低點在橫城附近,海拔高程1104m(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靈鹽臺地西部邊緣地貌以不規(guī)則的低緩坡狀丘陵為主,為荒漠-半荒漠區(qū),地形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封閉及半封閉洼地,梁崗、砂垅、土丘出現(xiàn),地形總體上呈東高西低,由東向西傾斜,區(qū)內現(xiàn)代溝系發(fā)育,地形切割破碎。
1.2場區(qū)地形地貌
勘察場區(qū)原為干旱緩坡丘嶺地貌,地形總體上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勢,預計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約1314.8米左右,為挖方區(qū)。
用GPS等測量設備測放勘察點,同時測得各鉆孔孔口黃海高程1315.86~1319.24米。
1.3地層結構
勘察深度范圍內,除上部素填土外,其下地基土均為第四紀全新世濕陷性黃土層(Q41黃土狀粉土)、沖洪積角礫及第三系砂質泥巖層。根據(jù)場地內各土層成因類型及巖性特征的不同,將勘察揭露深度范圍內的巖土層自地表向下主要分為下述 4層,地巖土層類型、分布情況及巖土描述如下:
1層素填土(含原始表土層):主要由人工堆填形成,回填時間較短,約1年左右,欠固結。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以黃土狀粉土為主,含植物根莖、碎石、泥巖風化碎屑等,成份混雜(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均勻性差。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4.50~7.50米。
2層黃土狀粉土Q4eol+al:風積、沖積成因,上部含少量植物根莖,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中等壓縮性為主,具輕微濕陷性。銑挖不易,土質不均勻,混少量粉質黏土、砂礫、角礫薄層,零星分布有菌絲狀或條紋狀白色鈣質粉末及結核(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3.50~7.50米。
3角礫Q4al+pl:沖洪積成因,灰褐色,干燥~稍濕,松散~中密狀。骨架顆粒形狀以棱角形為主,骨架顆粒質量約為總質量的60%,排列混亂,大部分不接觸,粒徑以10~15mm為主,約占總重的55~65%,最大粒徑約50mm,充填物以砂土為主。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于4層泥巖之上,深度在1.10~1.60米。
4泥巖Epr:砂質泥巖類,磚紅~紫紅色,為碎屑沉積的泥質半成巖,風化裂隙發(fā)育,干鉆不易鉆進~巖芯鉆可鉆進,屬強~中等~微風化的軟質巖石,層狀結構,節(jié)理發(fā)育,含有半膠結狀態(tài)的石膏、芒硝等硫酸鹽結晶體,遇水易軟化及崩解。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巖面坡度整體較平緩,局部較陡。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Ⅳ級,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該層呈巨厚層狀,強度較高且穩(wěn)定,深度在0.90~9.10米。
本工程所屬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
摘 要:國電寧夏英力特化學有限寧東煤基公司工藝蒸汽凝結水站工程是由我公司EPC總承包,本文是對地基采用級配砂石換填還是強夯處理設計的總結。本文對地質條件、建構筑物荷載及周圍建筑物情況進行了分析,對不利地質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對地基處理采取方法進行經濟對比,最終采用強夯方法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強夯設計;經濟對比;總結
1.工程地質條件和建構筑物荷載分析:
1.區(qū)域地形地貌
整個場區(qū)位于靈武市境內,地處鄂爾多斯地臺西緣斷皺中段黃河東岸,靈鹽臺地與銀川地塹之間的結合部。地勢特點呈東高西低,東山、西川自然形成兩大地貌單元,境內最高點楊家窯山,海拔高程1652m,最低點在橫城附近,海拔高程1104m(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靈鹽臺地西部邊緣地貌以不規(guī)則的低緩坡狀丘陵為主,為荒漠-半荒漠區(qū),地形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封閉及半封閉洼地,梁崗、砂垅、土丘出現(xiàn),地形總體上呈東高西低,由東向西傾斜,區(qū)內現(xiàn)代溝系發(fā)育,地形切割破碎。
1.2場區(qū)地形地貌
勘察場區(qū)原為干旱緩坡丘嶺地貌,地形總體上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勢,預計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約1314.8米左右,為挖方區(qū)。
用GPS等測量設備測放勘察點,同時測得各鉆孔孔口黃海高程1315.86~1319.24米。
1.3地層結構
勘察深度范圍內,除上部素填土外,其下地基土均為第四紀全新世濕陷性黃土層(Q41黃土狀粉土)、沖洪積角礫及第三系砂質泥巖層。根據(jù)場地內各土層成因類型及巖性特征的不同,將勘察揭露深度范圍內的巖土層自地表向下主要分為下述 4層,地巖土層類型、分布情況及巖土描述如下:
1層素填土(含原始表土層):主要由人工堆填形成,回填時間較短,約1年左右,欠固結。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以黃土狀粉土為主,含植物根莖、碎石、泥巖風化碎屑等,成份混雜(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均勻性差。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4.50~7.50米。
2層黃土狀粉土Q4eol+al:風積、沖積成因,上部含少量植物根莖,褐黃色,干~稍濕,稍密~中密狀,中等壓縮性為主,具輕微濕陷性。銑挖不易,土質不均勻,混少量粉質黏土、砂礫、角礫薄層,零星分布有菌絲狀或條紋狀白色鈣質粉末及結核(致使局部標貫擊數(shù)偏高)。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深度在3.50~7.50米。
3角礫Q4al+pl:沖洪積成因,灰褐色,干燥~稍濕,松散~中密狀。骨架顆粒形狀以棱角形為主,骨架顆粒質量約為總質量的60%,排列混亂,大部分不接觸,粒徑以10~15mm為主,約占總重的55~65%,最大粒徑約50mm,充填物以砂土為主。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于4層泥巖之上,深度在1.10~1.60米。
4泥巖Epr:砂質泥巖類,磚紅~紫紅色,為碎屑沉積的泥質半成巖,風化裂隙發(fā)育,干鉆不易鉆進~巖芯鉆可鉆進,屬強~中等~微風化的軟質巖石,層狀結構,節(jié)理發(fā)育,含有半膠結狀態(tài)的石膏、芒硝等硫酸鹽結晶體,遇水易軟化及崩解。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巖面坡度整體較平緩,局部較陡。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Ⅳ級,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該層呈巨厚層狀,強度較高且穩(wěn)定,深度在0.90~9.10米。
本工程所屬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