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隨著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講授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教師研究的重點。初中思想政治需要緊跟時代腳步,勇于創(chuàng)新,更新觀念,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學生;思想品德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1.對課標與教材的把握不容樂觀
目前,很多學校大多頻繁改動教材版本,使得教師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掌控,不利于總體把握知識,多數只能對一兩個年級的內容熟悉。
2.教學方法落后
理論性過強的思想品德學科,使得教師多選擇講述作為教學方法。這樣陳舊的方法使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多數學生即使學也僅是一知半解,這點從考試中基本知識得分率普遍高于開放性試題便能夠看出來。
3.教學理念陳舊
目前,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思想品德對于德育的重要作用。在評價方面,教師以成績作為學生的評價標準,并沒有或是甚少關心學生的心身發(fā)展與個性發(fā)揮,更無法做到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的評價體系與教學理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并不重視思想品德學科
目前,不論家長還是教師普遍不重視思想品德學科。除受應試思想的影響外,更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認為該學科對學生提高成績沒有直接幫助。
5.師資隊伍不夠完善
多數學校專業(yè)思想品德教師僅有年齡偏大的幾位,其教學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因此缺乏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另外,思想品德學科教材變化過大,為教學帶來阻礙,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二、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議
想要在新時代背景下,突破重重阻礙,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就必須更新理念,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認識
由于目前無論是學生、學校、教師還是家長均對思想品德學科認識不夠,國家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地提出了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發(fā)揚并且繼承中華民族悠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熱愛社會主義,具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律意識,遵守社會公德與國家法律,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成長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與科學素質,為人民服務的全面人才。
從根本來說,新課程改革強調在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情感觀與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新時代下必須先要轉變教學理念,關心每名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趣,注重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與道德生活。例如:目前初一與初二年級教材便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各種生活中的挫折,有效地排解負面情緒,為其余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不應該將目光局限在中考上,需要對思想品德學科進行正確定位。
2.轉變教學方法
(1)正確處理好雙基與三維目標的聯系
實現課程三維目標是有效教學的總體目標。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正確處理知識與情感的聯系。不少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過分追求三維教學目標,認為雙基不重要,僅片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以及教師總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基礎不扎實,阻礙了日后的學習發(fā)展。
(2)正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學習,即為了完成共同任務,以小組為團體,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互助學習的方式。正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更能夠將學習變?yōu)楠毩?、能動、具有主體性,能夠不斷發(fā)展提升的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3)提倡研究性學習
教師需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利用探討、辯論、舉例等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新時代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利用直觀生動的畫面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同時,更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4)加強社會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的經歷與實踐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體驗空間,鼓勵與尊重學生的感受,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以及參觀訪問等活動,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書寫論文與調查報告等,加強思想品德的實效性。
(5)轉變教師角色,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師生交往是良好師生情感的基礎,其是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這便要求教師需要以真摯的感情對待學生,愛護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最微小的閃光點,充分尊重學生人格。思想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直接德育教育的學科,因此教師更應該擺脫傳統(tǒng)“教師權威”的束縛,創(chuàng)建起寬松、開放、民主、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走近學生。另外一方面,教師需要將每名學生看作一種資源,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通過愉快的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吳梅.新時期學生思想教育現狀及重要性研究[J].文教資料,2011(23).
[2]丁萬娟.新時期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