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霖 常淑俠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課堂質量改革已成為重中之重,傳統(tǒng)課堂向現(xiàn)代課堂轉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師積極進行探索,特別是在“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方面的活動開展更是如火如荼。本文就高效課堂有關知識進行簡要介紹,并對我區(qū)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模式進行的探索作一小結。
一、初步認識高效課堂
1.含義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很高、效果很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很高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
2.特點
三高:高效率(時間運用多少)、高效果(掌握知識程度)、高效益(情感提升高低)。
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三學:肯學、想學、學會。
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
3.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學抓手: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術支撐:高效課堂模式——通過展示實現(xiàn)交流,通過糾錯實現(xiàn)落實,通過點撥實現(xiàn)提升,通過開放實現(xiàn)拓展。
(4)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
二、高效課堂理論支撐
高效課堂理論支撐是“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是一種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fā)現(xiàn)并提出的。愛德加·戴爾在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是不同的。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教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這個理論提示我們: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自實踐,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才可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譙城區(qū)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模式探索
我區(qū)最近兩年也開始重視高效課堂模式探索,特別是今年區(qū)教研室專門成立課題組進行研究,并要求各中心校校長親自掛帥擔任子課題負責人,力爭探索出適合我區(qū)特點的高效課堂模式。由于思想品德學科的社會性和特殊性,在摸索高效課堂模式方面也走在全區(qū)其他學科前列。風華中學從2008年就嘗試在思想品德學科利用導學案指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并展示交流、教師適時解疑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他學校如七中、黌學、大楊等一些中學也曾對高效課堂模式進行了摸索,并取得了不菲成績。在參閱成功學校高效課堂模式基礎上,結合我區(qū)部分學校高效課堂做法,針對我區(qū)學情和思想品德學科實際情況,特提出我區(qū)思想品德學科高效課堂具體要求如下:
1.堅持“16字”方針
導學指引——教師活動;
小組探究——學生活動;
課堂展示——學生活動;
達標驗收——師生互動;
2.實現(xiàn)三個目的
我區(qū)提出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三效”:效率高、效果好、效益優(yōu)。我們思想品德學科高效課堂要以這“三效”為目的。
3.譙城區(qū)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模式(“三段四步”模式)
第一階段“課前階段”:
教師要認真鉆研課標(有條件的可研讀考綱)和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和品德修養(yǎng)情況,力爭做到集體備課,設計出高質量的教案或導學案(或課件)。
第二階段“課中階段”:
第1步“導學指引”(5分鐘):展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主要問題,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
第2步“小組探究”(15分鐘):學生分組活動,合作交流探討;教師掌控局面。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針對學案中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組內交流、探究,有時采用分組的分任務形式,有時采用分組不分任務的形式。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地掌握學生學習、探究的情況,二要在重難點突破上進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最終探究成果,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準備。此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具體小組劃分可以參考“譙城政治交流群”有關材料)
第3步“課堂展示”(15分鐘):讓各小組展示探討成果;教師適時總結和歸納。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并積極進行質疑、補充、糾正和評價,實現(xiàn)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學生在展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借鑒,對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過說、寫、講、讀、對話、表演等形式,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精講,主要放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和解題規(guī)范化的強調上。要恰當?shù)卦u價和激勵學習團隊,燃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展示,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第4步“達標驗收”(10分鐘):針對本節(jié)課學習問題和知識進行當堂測試,從而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及時補差補缺,課后盡量不留作業(yè)。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活動情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歸納、總結、整理和反思,從而達到知識系統(tǒng)化的目的,同時更進一步強化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進行學案上的達標題目進行鞏固練習,小組間交流練習結果。最后讓學生對課堂表現(xiàn)和效果進行評價。
第三階段“課后階段”:
找部分學生(涵蓋上、中、下學生范圍)進行詢問,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做好教學反思和師生交流反饋工作。
寄語:
教學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是否有行動!我們廣大教師是否真正參與其中!
進行課改,不一定取得成功;但不進行課改,墨守成規(guī),課堂絕對不會有起色。
附:幾種典型的高效課堂探索模式簡介
1.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
洋思中學在教學中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布置作業(yè),當堂檢查,課后不留作業(yè)。“先學后教”的“教”字,不是教師真正意義上的教,而是教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
2.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模式
杜郎口“三三六”模式,即課堂教師教學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學生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時間具體分配為“10+35”,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展示”。
3.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
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271”模式,即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還體現(xiàn)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yōu)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進生。
271體現(xiàn)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教師的強調、點撥,并通過反復訓練才能會的。
4.江西武寧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模式
課堂劃分為三個模塊:預習、展示、測評。
課堂三模塊大致按照時間劃分為:15(分鐘)+25(分鐘)+5(分鐘)
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合作單位,每間教室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依據(jù)好、較好、一般三個層次組合,每組6到8人,設立小組長和副組長兩名。
5.山東平邑一中的“學案導學”模式
山東平邑一中的“學案導學”模式是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生生、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⒍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三模五環(huán)”模式
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三模五環(huán)”大課堂模式。其學校校長盛國有給學校課堂改革改革確立了16個字:立足校本,自主構建,經營課堂,內涵發(fā)展。
“三?!笔侵浮岸ㄏ驅W、互動展示、當堂反饋”三大導學模塊。
“五環(huán)”是指導學流程中要經歷“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五大環(huán)節(jié)。
7.總結
這些模式共同特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小組探究為中心,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基本教學流程:展示(學案)目標,小組交流探究;課堂展示,暴露問題,釋難解疑;當堂檢測(變式訓練),總結反思。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華佗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