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英
摘?要:如今,影視媒體成為了歷史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和工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影視媒體,能培養(yǎng)和提高歷史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分析了歷史課堂引入影視資源的原因和類型,展示了多種歷史影視教學法,并探討了運用影視媒體為歷史教學服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歷史影視教學;多種教學方法;注意問題
歷史教學方法異彩紛呈,方法多樣,運用多媒體、影視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可以讓歷史課堂教學呈現(xiàn)開放且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它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和工具。影視歷史以其廣闊的視角和精細的描述,呈現(xiàn)出多元的社會場景,給予學生強烈的現(xiàn)場感受和視聽沖擊。在歷史教學中引入影視資源,不僅切合歷史課程資源的范疇與開發(fā)利用歷史課程資源的要求,而且可以發(fā)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歷史教學中引入影視資源的原因及類型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不能再現(xiàn),歷史課如果單憑教師的語言描繪和閱讀抽象籠統(tǒng)的教材,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歷史內容又是紛繁復雜的,豐富的歷史教學內容決定了影視資料的廣泛性。
隨著現(xiàn)代媒體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易于獲取的課程資源。以動態(tài)圖像為特征的影視資源,對輔助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那么,有哪些類型的影視資料適合中學歷史教學的要求呢?
(1)文獻紀錄片(如《抗日戰(zhàn)爭紀實》《中華文明——英雄時代》)。文獻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史料的真實性,它不僅如實記載了某些歷史的事實,而且形象逼真,客觀地再現(xiàn)了歷史原貌。
(2)課堂教學片(如《世紀中國》《中華歷史五千年》)。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教材某一專題或者某個歷史事件,以服務教學為目的而編制的視聽教材。它融合歷史文物、圖片、影視片段、繪畫、人物等形象資料構成畫面,配以解說、字幕、音響,以直觀性和針對性為特點,最適合歷史教學,效果最好。
(3)歷史題材故事片。糅合了較多的藝術成分,但是它以歷史事件和歷史背景為基礎,雖然與教材有差距,但它能再現(xiàn)歷史風貌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其中的一些影片(如《甲午風云》《林則徐》等)具有較高的學術研討價值,對歷史教學同樣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4)專題片和科教片。與歷史教材內容相關,目的非為教學設計,但同樣能比較好地輔助中學歷史教學。
二、運用影視輔助歷史教學的具體方法
1.利用影視的娛樂功能性,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
“學習的刺激乃是對材料的興趣”,娛樂性是影視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影視的娛樂功能直接導致學生對電影作品的興致?!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材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充分喚醒,主觀能動性被積極調動的情況下,寓教于樂,歷史教學就會別開生面,產生超乎意想的效果。歷史影視片用聲音、圖像來傳遞信息,比文字材料更為生動、具體,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初中學生。在講授清朝前期歷史時,針對學生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的心理,以電視劇《鹿鼎記》為話題,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之上設題:《鹿鼎記》中青年皇帝是誰?請你評價一下這個皇帝。學生對此問題異常感興趣,整個課堂學生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一改以往上課沉悶、呆板的氣氛。
歷史課本中的許多人和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的素材,如果教師只靠語言敘述,難以描繪當時的情境。在歷史教學中引入影視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歷史事件更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可以增強學生對史實的理解,并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習《一國兩制》一課時,給學生播放錄像《重大歷史事件本末·香港回歸紀實》的紀實影片;在教學《重慶談判》一課時,播放電影《重慶談判》片段。通過運用這些電影素材,還原歷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拋磚引玉的教學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fā)了興趣才會樂于學習,樂學才會去積極地探究,這樣才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而為,才會出現(xiàn)歷史教學的良性生態(tài)。
2.利用影視化解教材重、難點及疑點
歷史學科教材的內容講述的都是過去曾經發(fā)生的事件,對初中學生來說時隔甚遠,有極強的時間和空間概念,學生對這些內容感到生分。而且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沒有相關的生活體驗來借鑒印證,學起來感到抽象、無據(jù)可依,所以,這樣的歷史教學內容單靠教師用單調的語言講解無法完全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利用影視手段,就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以聲、光、畫的立體表現(xiàn)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強化學生表象感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節(jié)內容時,為什么日本侵略者在短時間內就擊敗并摧毀了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對于這個表象背后的深層次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先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的幾個剪接的場景:黃海大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指揮北洋水師官兵英勇應戰(zhàn),結果與兩百余名戰(zhàn)士壯烈殉國;而后宮里為了籌備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慶典,挪用海軍軍費大肆鋪張;黃海大戰(zhàn)后,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下令北洋水師“避戰(zhàn)自?!保煌Pl(wèi)潰敗,最后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通過影視畫面,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軍戰(zhàn)敗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統(tǒng)治、政治腐敗、指揮不力。這樣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3.利用影視引發(fā)情感共鳴,陶冶學生思想情操
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增強對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逐步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人類的和平和發(fā)展做貢獻的理想。單靠教師枯燥的講解很難發(fā)揮歷史教材對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等思想教育,而影視具有以情感人的功能,在歷史課堂引進影視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達到教材設計的預期效果。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內容時,播放電影《林則徐》《中國近代戰(zhàn)爭風云錄·鴉片戰(zhàn)爭》《百年叱咤風云錄——世界重大史實再現(xiàn)》中的幾個情景片段:煙館林立,清朝官民吸食鴉片,精神萎靡不振,營務廢弛,戰(zhàn)斗力削弱;清政府腐敗,受賄放私猖獗造成白銀外流,國家財政危機;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利益,不畏強權,上書道光帝,關閉煙館,毅然銷煙于虎門;短短幾個鏡頭,影片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神態(tài)和舉止言談,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被激發(fā),尤其是影片形象地再現(xiàn)了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災難,增強了學生對毒品的認識,明白了毒品的巨大危害,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防毒繳毒的教育。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的罪行》中,通過放映電影《火燒圓明園》,在英法聯(lián)軍的劫掠下,無數(shù)奇珍異寶被搶奪一空,精美絕倫的瓷器被敲碎殆盡,八國聯(lián)軍個個興高采烈,滿載而歸,在他們身后,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在濃煙中轟然倒塌……這些震撼的電影場面,無不令所有學生扼腕痛心,學生因此堅定了愛國、強國的意識。很明顯,這些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有著難忘和深刻的教育。
三、運用影視為歷史教學服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影視知識以及深厚的影視藝術修養(yǎng),了解影視的基本特征、類別和內容(比如,百部愛國影片及相關內容),對影視事件具有深刻敏銳性。
(2)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水平和電腦操作能力,能夠運用現(xiàn)有的網絡資源,搜索影視素材,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影視編輯剪輯能力。
(3)注意選擇材料的精度和與歷史課文內容適合的尺度,否則會造成歷史教學的喧賓奪主。
總而言之,將影視引入歷史課堂,
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歷史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
大大增強歷史教學的活潑性、生動性。但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藝術,歷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讓影視走進歷史課堂,讓歷史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歡聲笑語,使歷史課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