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輝
對于一個普通的班集體,那種無心向學,紀律散漫,成績低下,行為不端的學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被稱為是“后進生”。他們直接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高,也嚴重影響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因而是班主任的“心頭之患”。如何轉化這些“后進生”呢?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轉化過程中,除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還要注意以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第一,作為班主任,應有較強的工作熱情,和從事后進生管理的自信,這樣才會產生堅定的決心,才不會回避此項工作的艱辛與瑣碎,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樣展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出發(fā)點和動力源。
第二,就后進生自暴自棄、自卑感強的特點,要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方法上應立足常規(guī),側重個別教育。愛護后進生是開啟后進生心扉的金鑰匙。后進生更加需要溫暖,更加需要關心,更加需要信任,所以用心靈的溫暖去醫(yī)治其心靈的創(chuàng)傷,同時,還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加強輔導,具體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這樣,就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找后進生談心是關鍵,并要注意時間和方式。有些班主任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請”這類學生到辦公室去談話,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看似合乎情理,其效果卻不盡人意。其忽視了他們是有強烈的自尊心的,這樣就會使他們筑起“敵意”的圍墻,形成孤僻、冷漠、仇視等性格,甚至有一種逆反心理,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其實可以在課后或課外活動中,隨意找他們談心,效果會好得多。當然還需要處理好師生關系,為談心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力求他們認為你是良師益友,這時他們才會放開那種緊張的心態(tài),跟你暢所欲言,在情感上接納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可以根據與后進生的溝通從內向外地對其進行轉化,并趨向教育目標。
第三,找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地轉化后進生?!氨鶅鋈叻且蝗罩保筮M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要使他改過來就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后進生的思想轉化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多數的后進生在思想上,學習態(tài)度,目的上剛改變幾天,甚至才一天,第二、三天又恢復原來的樣子。他們缺乏毅力,耐心,怕苦、怕累。出現了反復要正確對待,引導他們同阻礙他們前進的不良習慣和意志薄弱的心理作斗爭,并引導他們從反復中總結經驗教訓,鼓勵他們繼續(xù)進步。因此,我們作為班主任,在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追根溯源,并認真分析,選擇正確的符合實際的教育方法。尤其對于一些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的學生,要認真進行家庭教育及家庭環(huán)境的調查,然后與家庭、社會多方配合,齊抓共管。如:班中有一個姓馬的學生,由于他住在街道邊,經常同社會上有不良行為的青年混在一起,穿著打扮不倫不類,經常抽煙,曠課,我接手后就找這位學生調查了解,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同時及時與其家長聯系,了解他的思想動向,共同教育,使他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又使他不滿足現狀而向新目標前進,逐步地改掉了不良習氣。
第四,培養(yǎng)辨別能力,是轉化后進生的保障。后進生的成因是十分復雜的,特別是來自社會的誘因。我們不可能使學生與社會隔絕,為了不讓學生受到不良影響而禁止學生閱讀書刊、觀看影視作品。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絕對不接觸消極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減少或抑制復雜的不健康因素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關鍵是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作文、小評論、演講會等活動培養(yǎng)、鍛煉、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學生掌握評價的標準,會辨別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知道哪些是該學習的,哪些是不該學習的。辨別能力提高了,轉化后進生才有保障。
例如,有這樣一位后進生,網絡成癮,除了上課時間就都沉溺于網絡當中,成績一落千丈。于是我召開了一個主題為“電腦和網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的班會,讓同學們討論。在同學們積極發(fā)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要增強辨別能力,電腦和網絡這些高技術產品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當今很多青少年網絡成癮,生活在虛幻的世界里,完全忽視社會的現實性。我們應該掌握這些科技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課后我找這位學生談心,有了班會課的基礎,并且我肯定了他的智力和能力,還有他是一個籃球才子。我引導他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學習活動,少接觸網絡,盡可能轉移注意力。通過我一段時間的跟蹤和他自己的努力,這位學生逐步戒掉了網癮。
最后,我們在學習上應幫助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關心愛護,教育幫助,教師應責無旁貸。那種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叫苦連天的做法,認為后進生“本性難移”甚至往“垃圾堆”里推,實在有礙于后進生的轉化。課上,我常在他們周圍輔導;課后,常和他們一塊交流想法,征求意見。結合各任課老師,我制訂一個“一帶二”的活動計劃,即六個學生一個組,內有兩個優(yōu)生,來帶動后進生,幫助他們學習,指導他們方法,使他們的一舉一動符合《中小學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有總結、有評比,于是,學習積極性來了,討論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活動時敢于動手實踐,克服了他們的畏懼感,還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豐富了生活。
我深刻地認識到:要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轉化這些后進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后進生的轉化是個知、情、意、行幾方面向積極方面發(fā)展的復雜過程,既要內因的驅動,也要外因的推進。我們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他們自身的特長,增強他們自我轉化的驅動力,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把握好以上幾點,才能夠更好地轉化后進生。而后進生的轉化,比優(yōu)秀生的榜樣力量更能帶給其他學生不可估量的動力,可以帶給整個班集體一個質的飛躍,班主任工作會收到更卓越的成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