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偉
摘 要:微課是近些年來在我國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一種高技術含量的教學手段,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因為微課在我國的普及時間尚短,在教學引導、學習材料準備以及畫面內容選擇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構建高職微課教學模式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有針對性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微課;高職;教學模式
引言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以及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高職教育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借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儲備量,微課是目前在我國較為熱門的教學模式之一,很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都在爭相研究微課的構建方法以及積極作用,并極力將其在我國教育領域推廣開來。從微課的優(yōu)勢來看,其在學生學習效率,學習效果,課堂環(huán)境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同時我國微課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從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的制定開展微課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秉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一、微課概述
雖然微課近些年來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教育術語,但是依舊有很多對于微課的意義理解不深刻,甚至還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微課,了解微課,懂得微課,掌握微課的技巧,是發(fā)展和推廣微課,借助微課的優(yōu)勢推動高職教育的前提。實際上微課是針對一個重點知識,或者是一個重點的問題,通過音頻,視頻等方式,直觀化,簡單化,生動化將其呈獻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拓寬了學習的范圍,活化了教育的形式,其最為主要的功能包括新知識的傳授,舊知識的鞏固,難點、重點的掌握等等。學生通過微課能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以及信息資源,彌補課堂上遺漏和沒有掌握的部分,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進行學習,非常方便。所以說在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微課的優(yōu)勢,借助其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凸顯高職院校的特色,推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
二、現(xiàn)階段我國高職院校中微課存在的問題
在微課推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一些困難和問題,通過對近兩年內高職院校微課開展的資料分析發(fā)現(xiàn),微課作品的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在設計上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高職院校中部分教師在教學引導上存在問題,微課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它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關鍵的是它能夠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fā)展區(qū)。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卻發(fā)現(xiàn),教師并沒有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很多微課設計都過于死板,過于按部就班,雖然是微課,但是教學的思維依舊沿用傳統(tǒng)教學思維,并沒有給予學生啟發(fā)式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并不能在教師的帶領下自己尋找知識,學習知識,從而導致微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職院校中學習者參與積極性不高。微課學習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差異很大,教師在教學中很少給予學生監(jiān)督和管理,因此學生在少了教師的管控之后,學習態(tài)度往往會松懈,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都是在下意識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而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高職教師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的這些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又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教師受這些內容影響較深,在開展微課之后,突然之間沒有了學生的配合,沒有了那種按部就班的“一問一答”,就會不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與引導,平鋪直敘的現(xiàn)象很多,照本宣科的問題嚴重。
(三)開展微課過程中學生對于外部認知的負荷有所增加,進行微課需要準備很多資料,同時還需要完善認知結構,這樣才能夠更加完美的將教學內容呈獻給學生,否則就會影響教學質量與效果,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微課設計上都是采用全程加字幕的方式,講解時的過渡語句太多,這樣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對于其他無關內容的認知,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加了學習負擔。
(四)開展微課的過程中學習材料并沒有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教師在教學資料組織上不夠合理,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大部分的高職教師容易采用講解的方法來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內容,對于教學重點無法很好的突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設計上存在很多漏洞,學生無法實現(xiàn)知識鏈的構建,更加無法從整體上掌握學習內容。
(五)高職教師在微課畫面內容設計上不合理,沒有從教學的需求出發(fā),無法體現(xiàn)出多媒體的優(yōu)勢,很多教師只是才用了全景鏡頭,背景多位黑板或者白板,干擾信號也很多,對于教學內容采用什么方式進行呈現(xiàn)很少考慮,從而為學生學習帶來困難。
三、優(yōu)化高職微課設計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教學引導水平
首先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以及在教學中的角色,做好引導工作,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面入手,在最短的時間里,為學生做好學習的支架引導,教師可以依據(jù)步驟進行操作和講解,但是在關鍵點的部分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引,注意開展深入挖掘與隱性知識的體現(xiàn)。其次,對概念或原理類比較抽象的內容,更應挖掘其中所包含的隱性知識,將隱性知識顯現(xiàn)出來,為學習者搭建一個好的支架。教師在設計時應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類型和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支持支架,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增加學習者的參與度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積極認知的過程,積極的參與有助于激發(fā)智慧潛能、內在動機、學會發(fā)現(xiàn)的技巧和促進記憶的保持等優(yōu)點。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由于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和交互,學習者的注意力和參與度降低,但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有想解開事物真相的欲望,產生“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了”的想法。實踐證明: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利用人的這種天生的好奇心,在適當?shù)臅r機,提出合理的問題,是增加參與度、提高注意力的一個有效辦法。這個問題很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將學習者的注意力由案例引入到要學習的內容上來,而且也是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教學內容的關鍵點。
(三)減少外部認知負荷
外部認知負荷又稱無效認知負荷,多是由信息呈現(xiàn)的方式和學習者需要的學習活動設計不當引起的。微課中如果在視覺通道中有全程字幕,還有教師強調的重點內容的提示信息等,而全程字幕中的許多信息對學習者學習來又說不是建構圖式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信息,是與學習過程無關的活動,那么這些信息無形中增加了學習者的外部認知負荷。根據(jù)認知負荷理論中的通道效應原理,可以通過為學習者呈現(xiàn)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信息調整學習者的視聽雙重工作記憶來減少外在認知負荷。因此,微課中,教師講解的內容,可主要以音頻形式呈現(xiàn),而視頻通道用來呈現(xiàn)教學的重點內容和操作關鍵點,盡可能均衡使用視覺和聽覺通道,把一些信息的加工從視覺通道移入聽覺通道,以減少外部認知負荷。
四、結語
高職院校近些年來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也積極致力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思想的創(chuàng)新研究上,微課教學方法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外延,突破了學習的局限性,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是非常值得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推廣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趙永紅.高職院校微課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2).
[2]曾春妹.試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