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丹
自主學習指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教師是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才能使其終身享用。那么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1.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自主獲取知識的初步感知。學生通過預習,熟悉教學內容,并且大致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重難點。在教授新課前,布置一定的預習內容,讓學生有目的地看書。當教師講新課時,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聽講。這樣,學生就能較快地理解教學內容,縮短教師的講解時間,減輕課堂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2.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復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整理消化,彌補不足,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啟下,是為了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習了新的內容后,如果學生能自覺復習,從記憶規(guī)律方面來說,能增強記憶效果,訓練記憶能力;從知識鞏固方面來說,學生及時地復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以強化吸收,利于學生對其他新知識的掌握。
二、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1.培養(yǎng)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驅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歡的對象。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學習興趣表現為對學習過程本身的喜愛,是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chuàng)設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笨梢?,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能時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讓他們明白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指導他們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學生擺脫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真正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樂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迸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使其終身受用。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樹二?。?/p>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