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紅
摘 要:山地坡向?qū)ψ匀坏乩憝h(huán)境差異有著重要的影響。了解坡向差異,對發(fā)展農(nóng)、林、牧業(yè)生產(chǎn)、公路選線、居民點分布等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山地;坡向;地理差異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研究山地不同坡面朝向的地理差異,對發(fā)展農(nóng)、林、牧業(yè)生產(chǎn)、公路選線、居民點分布等有一定的意義。
一、迎風坡與背風坡的降水差異
在山地的迎風面,水汽隨空氣的運動而受阻,便沿坡面被抬升到高空,隨著高度的增加,氣溫不斷下降,空氣中水汽含量達到飽和,凝結(jié)成小水滴,便成云致雨;背風面水汽隨空氣翻越山嶺后,受重力作用順山坡下沉,氣溫逐漸升高,云開霧散,不易形成降水。這樣,在同一山地的兩側(cè)形成了降水量的差異。受降水量的影響,在干旱地區(qū),迎風坡降水較多,林草生長良好,適宜發(fā)展林、牧業(yè)生產(chǎn)。如,天山北坡、祁連山東南端;在濕潤地區(qū),迎風坡與背風坡降水量雖然相差明顯,但都能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迎風坡因盛行上升氣流,陰雨天較多,光照不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害較為頻繁;背風坡因為屬于下沉氣流,晴天較多,光照充足,如,臺灣山脈東西兩側(cè)。
二、向陽坡與背陰坡的光照、溫度差異
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溫帶地區(qū),東西走向的山地南側(cè)為向陽坡,北側(cè)為背陰坡。陽坡與陰坡均受坡面坡度的影響,陽坡的正午太陽光線與坡面的夾角比同緯度平地的夾角更大,單位面積獲得的光照更多,背陰坡則反之。向陽坡太陽輻射強,氣溫、土溫都較高,有利于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積累養(yǎng)分,提高作物品質(zhì),更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生產(chǎn)。
背陰坡光照較弱,光合作用積累的養(yǎng)分明顯不及陽坡,影響谷類作物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向陽坡氣溫高于背陰坡,冬季積雪時間短于背陰坡。
向陽坡氣溫較高,有助于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發(fā)育,土層一般厚于背陰坡,也比較肥沃。受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的影響,巖石的風化物自上而下遷移,在坡腳或山腰形成比較緩斜的坡面,故向陽坡一般比背陰坡平緩些,既有利于耕作,發(fā)展種植業(yè)生產(chǎn),也便于居住,所以,陽坡居民點和居民人口一般都多于背陰坡。在向陽坡,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也逐漸形成了坐北朝南、門窗均朝南開的住房風格,這樣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采光,也阻擋了冬季寒冷季風的入侵,便于防寒保暖,還便于夏季涼爽的偏南風,從門窗深入室內(nèi),使人居住舒適。
背陰坡氣溫較低,蒸發(fā)量較小,冬季積雪時間較長,在陰陽兩坡降水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陰坡比陽坡明顯顯得濕潤。又因為陰坡一般比較陡峭,土層淺薄,不利于墾荒,所以自然植被優(yōu)于陽坡,適宜發(fā)展林牧業(yè)生產(chǎn)。如果陰坡與陽坡坡度相當,則陰坡更有利于涵養(yǎng)水源。
公路選線首選陽坡,有利于聯(lián)系更多的居民點,加大客貨運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還可以縮短冬季積雪和結(jié)冰造成路面打滑、低等級公路雨天路面泥濘的時間,同時陽坡一般坡度較緩,也可減少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損失。
三、早陽坡與晚陽坡光合作用的差異
早陽坡是坡向朝東的坡面,早晨的陽光首先照到,晚陽坡是坡向朝西的坡面,較晚獲得日照,但卻能夠照到傍晚日落。早陽坡日照時間早,早晨空氣中CO2和水汽濃度較高,光合作用效率高,合成的有機物質(zhì)多,使得禾谷科作物籽粒飽滿,品質(zhì)優(yōu)良;而晚陽坡日照較晚,空氣中CO2的含量由于前半天光合作用的消耗而下降,從而影響光合作用的效率,使糧食作物的成熟程度不及早陽坡,影響糧食作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隴南山區(qū)地處中緯度地區(qū),這種差異尤為明顯。
四、凸坡與凹坡的坡度差異
凸坡上部坡度較小,比較平緩,下部坡度較大,比較陡峭,從山頂?shù)缴侥_不能相互對望,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現(xiàn)為上部等高線較稀疏,下部較密集;而凹坡上部坡度較大,比較陡峭,而下部坡度較小,比較平緩,山頂與山腳可互相對視,等高線上密下疏。海拔較高的山地,凸坡上部由于坡度較緩,適宜培育用材林、進行放牧等生產(chǎn);凹坡坡腳處較為平緩,適宜耕作或栽植經(jīng)濟林果,如,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qū)。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