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俠
摘 要: 小學語文不僅是停留在課本上的一門課程,其教育核心是對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精神世界的構建。正是因為其核心內容常常被小學語文老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忽略,需要反思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真正的語文教學應把握住語文的精神內涵,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精神世界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在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和一定深度的情感體驗中生成豐富的生命個體。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育反思 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育不應該被分裂成很多小的部分進行教學,這樣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不是技能,它應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課程進行課程設計。小學是學生身心迅速發(fā)展、思維活躍、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在這個充滿陽光的時期,如果我們只是盲目地堆砌知識,不注重學生精神世界的構建,就只會抑制學生的思維,阻礙學生正常發(fā)展。
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1.以人為本
我國注重并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教育教學亦是如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文氣息更深入人心,這就亟待教育方式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當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地區(qū)都在努力進行教育轉型,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落實。但是實際的教育情況不容樂觀。據了解,很大一部分學校的語文教學只是把課程改革當做一句空話,無法實現為由繼續(xù)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老師是課堂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者。這樣的角色分配無法為學生構建自由發(fā)揮的平臺,壓抑學生的思維,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不能作為自己學習的主導者。這樣的授課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最終學生只能作為老師“滿堂灌”的被動接受者,學習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影響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加強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讓學生在課堂扮演主導者的角色,是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的關鍵。
2.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指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可能有老師要問,語文教學為什么會和德智體美勞聯系在一起呢?正是某些語文老師沒有認識到這種關聯,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反思。語文不僅僅停留在文字上,更重要的是語文之中精神的引導與傳授。語文包含深厚的精神文化,涉及德智體美勞,這些基本的素質需要我們在語文中充分挖掘,并灌輸這些精神元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語言表達的同時也能感受其中精神世界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所選擇的課文往往都是有積極意義的篇目,這些篇目不應該被分割成生詞句的書寫背誦,而是抓住其中的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分析,讓學生在語文世界里豐滿羽翼。
3.綜合教育
說到綜合教育,一定會引起很多老師的疑問。何為綜合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達到教學目的。語文盡管不是具體化的學科,不會像科學這門課程似的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太多的平臺供學生操作。但是,這并不是我們不采取綜合教育的理由,語文教學需要我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到更具體化的內容。語文的核心精神需要我們挖掘,這些挖掘出來的精神內涵,比如吃苦耐勞、助人為樂、知恩圖報等需要我們積極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舉個小例子,在引導學生體會父母辛苦、學會關心父母這樣的課程時,可以讓學生回家給父母洗腳、剪指甲等,通過這樣的小事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課文精華所在,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1.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由于本身以文字為主的性質,如果老師不能很好地調節(jié)課堂氛圍,那么語文課堂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一門課程,這是我們進行反思的原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聽課效率,實現教學成果的突破。老師必須反思,是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講課時的說辭,習慣于用“通過……使得……”“本文通過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這樣枯燥死板的話進行課堂講授?是不是經常上課開始不加任何引入性的話或者活動就直接開始講課?這樣的上課方式無非是讓學生更覺得這門課過于枯燥,學習興趣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水平。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上課方式,從抓住學生興趣入手調節(jié)課堂氣氛,這樣才可能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2.考察方式
當今的教育體制下,考察方式僅僅局限在考試上,這是全中國的通病。語文考察方式是老師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必須反思的重要方面。語文教學中,關于字音字形的認識等只是其包含的一個方面,但是,正是由于考試的存在,老師及學生都忽略語文教學的本質目標。語文的核心內涵沒有經過老師的重視和引導,不能被學生消化吸收,這就意味著語文學習只是文字的學習罷了。為了學生更好更透徹地學習語文,老師必須率先跳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利用新的理念和自由的考察模式,比如開放性試題和課下實踐作業(yè),鞏固和發(fā)展語文知識,這對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構建十分重要。
三、結語
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聽課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等問題,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更有老師教學方式方面的問題。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小學語文教學定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紅.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與研究[J].語文與成才,2011(11).
[2]李碧.走出與新課程理念“貌合神離”的迷途[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18(12).
[3]吳舜華.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