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艷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近幾年來,舉重運動成績突飛猛進,不斷提高。我國舉重訓練,是靠科學的訓練方法,結合自身特點,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路子。作為一個基層舉重教練員,主要的是選材,啟蒙,進行初級訓練。少年兒童舉重的科學訓練問題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據少年舉重運動員的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系統地訓練,打好基礎,提高運動水平,在本文我談一下自己的見解及訓練安排。
少年兒童來自珠海市香洲區(qū)、金灣區(qū)、斗門區(qū)及高欄港的各所公辦及私立中小學校,年齡是在10歲~15歲之間,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學校訓練和讀書。首先,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基礎訓練應該抓好專項模仿技術動作,實現抓舉、挺舉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化。其次,全面進行各小肌肉群力量的訓練,然后逐步提高腰力、腿力、手臂三大力量訓練循序漸進,穩(wěn)步提高。在訓練中不斷總結歸納發(fā)展少年兒童舉重運動員科學訓練計劃。
在舉重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應當完善各種身體素質,特別是著重發(fā)展力量、速度和改進技術。對初學者來說,哪怕用很小的重量進行訓練,也能發(fā)展力量。他們都是由于剛剛接觸到舉重項目,對該項目運動較為陌生及害怕。因此,教練員應對初學者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讓他們了解舉重項目運動的意義和作用,提高他們對舉重的興趣。少年兒童容易受傷、骨折,兒童并不是大人,成人訓練方法不適應兒童。對不同的運動員視其發(fā)展水平以及技術掌握的程度給予不同的訓練手段,尤其是對初學者先采用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手段。在安排訓練時,應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發(fā)育等特點,分析后再進行科學合理安排訓練。進行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可通過游戲、田徑、體操、足球、籃球等運動項目的綜合柔韌練。發(fā)展初學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機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還要安排一些發(fā)展爆發(fā)力的運動項目練習,例如,30米~60米跑(往返反應跑)、后退跑、立定跳遠、快速縱跳、后拋鉛球及協調、柔韌、靈活性練習等,只有這樣,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力量、專項成績才能較快提高。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步驟來合理安排舉重訓練。
一、基本身體素質訓練
少年兒童的基本身體素質訓練,目的是為運動員成為體育拔尖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礎。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不能錯過少年運動員素質發(fā)展敏感期,否則,將事倍功半,有些則無法彌補,或直接影響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及發(fā)展;二是按照專項特點進行素質訓練,但又不要片面地追求專項素質力量訓練。
(1)靈敏性、協調性、平衡力訓練。靈敏性敏感期在8歲~12歲間,協調性發(fā)展在10歲~13歲,注意與其他素質及專業(yè)技術動作項目交替進行訓練。因為它不僅代表人的基本能力,而是一種綜合能力,它與眾多因素有關,如運動技藝掌握多少和訓練程度,各種運動素質發(fā)展程度,心理因素等。它是各專項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是少年兒童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舉重也不例外。運動員的靈敏、協調、平衡能力和掌握技巧,它們之間密切相聯。因此,在訓練時,應給初學者科學合理地安排一些基礎訓練。如徒手、技巧、游戲及各發(fā)展靈活性的項目。
(2)柔韌性。柔韌性發(fā)展在8歲~12歲,這階段一定要使各關節(jié)的柔韌性達到較好水平,宜從小培養(yǎng)柔韌訓練,特別是踝關節(jié)、腕關節(ji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及腰部。隨著年齡增長運動員對關節(jié)要求較高,如果各方面條件達標,是舉重的苗子,假如柔韌性不好,最后也成不了優(yōu)秀的運動員,柔韌能力的訓練,可以減少運動員損傷的發(fā)生,對于基層教練員來說要注重初學者柔韌性訓練。
二、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是舉重運動員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僅是舉重項目,許多運動項目也是通過力量訓練來提高成績的,這足以說明力量的重要性。力量訓練分三種:有絕對力量、相對力量、速度力量。舉重運動員不斷增長絕對力量無疑是重要的。因為舉重就是看誰舉得重,但是,由于舉重是分級別的,各級別的勝負決定于相對力量,而不是絕對力量。對這一點必須引起教練員的重視。舉重運動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最短時間內發(fā)揮出最大力量。由于少年兒童正處于長身體,心理機能發(fā)展階段,可根據年齡特征進行各種訓練。7歲~10歲時,隨著機體的生長,力量一直緩慢增長。男女差異不大,11~12歲的男女差異較大,力量增長較快。13歲~17歲為發(fā)展敏感期,力量增長的快慢決定了一個運動員的終身。7歲~10歲需注意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訓練。
少年兒童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可作如下安排:11歲~12歲應著重發(fā)展一般爆發(fā)力,特別是彈跳力,因為10歲~13歲力量增長很快,不應忽視,而且彈跳力與舉重成績有著極大關系。訓練內容安排啞鈴、壺鈴、實心球、俯臥撐、引體向上、后拋鉛球、倒立等,發(fā)展各肌肉的一般力量訓練。13歲~15歲是最大力量的增長高峰期,不過這時期的力量增長與體重的增長是同時的,絕對力量增長很快,但是相對力量卻增長無幾。因此,在訓練中除了繼續(xù)發(fā)展彈跳力外,隨著專項訓練的開始,應該把專項力量和爆發(fā)力提到訓練課上。10歲~13歲主要是發(fā)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通過肌肉的協調改善來發(fā)展力量,以動力練習為主,少用靜力練習,并注意不要使肌肉出現肥大,安排技術動作相似的練習。
16歲~17歲已進入最大力量增長時期,對于舉重運動員來說是最重要的時期,可采用大重量的重復練習。這時肌肉橫度增長較快,應把專項爆發(fā)力和最大力量的訓練放在高水平上進行,對體重仍然不要控制,而要靠增長絕對力量來促使相對力量的增大,從而提高專項水平,在打好訓練基礎的同時,今后的比賽再考慮運動員的體重問題,只有這樣的訓練,才能使少年兒童在各級舉重比賽中發(fā)揮最佳成績。
三、心理素質訓練
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時期,培養(yǎng)少年兒童遇到緊張、挫折、困難情況下正確處理好所遇到的事情的能力,十分必要。訓練應按照他們的心理特點,同步發(fā)展,切勿追求成人化,這樣才會更好地進行訓練。
舉重運動員,剛開始興趣并不濃,這主要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所支配的。因此,要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fā),以增強他們對舉重的熱愛,充分發(fā)揮自覺性和積極性。在訓練專項的同時,加強運動員的心理訓練,使之成為出色的運動員。
四、科學合理訓練
根據少年運動員不同的特長和不足,多用直觀教具和技術手段,示范要正確,講解要清楚、明了、生動。隨年齡的增長,逐步增加一些理性的講解。11歲~13歲的少年兒童注意力持久性差,方法要靈活多樣,不要單打一,采用一些游戲,比賽的方式方法訓練,以提高運動員的興奮性。
訓練手段多樣化,不同性質,不同部位的練習,互動式等交替進行,保證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延緩疲勞的出現,防止局部負擔過重,防止受傷。運動負荷以量的積累為主。練習其他輔助項目,應適當注意強度的安排,并隨著年齡和訓練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加。還要做到循序漸進,由小到大,以免使運動員產生厭煩心理。大力量的訓練要有充分的調整休息時間,不要急于求成,防止運動員受傷。
五、技術、戰(zhàn)術安排
少年兒童的技術、戰(zhàn)術訓練應在身體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11歲~12歲的少年兒童,此時神經系統靈活性高,可塑性大,易掌握各種技術動作,所以在安排發(fā)展靈活性的同時,安排一些技能技巧,以學習專項打好基礎。在學習舉重動作時,可通過電視錄像、多媒體、網絡電視、教練技術模仿,以建立直觀印象。可選用直木棒重復練習技術動作,讓他們多做多練,反復練習,充分鞏固技術動作,再逐漸增加杠鈴重量。切勿盲目加重量而適得其反,學習專項技術動作時,教練員要進行實質性地指導與保護。
少年兒童技術、戰(zhàn)術訓練,特別要重視基本技術訓練,不斷創(chuàng)新,使少年兒童從小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并努力保持準確、熟練、鞏固、穩(wěn)定的技術風格。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不要過分局限于專項之中,在平時進行一般身體訓練時,就要有意識地進行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舉重比賽強度大,舉得次數少,并且又要發(fā)揮出平常訓練最佳成績,易造成運動員比賽中心理負擔過大,如果賽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對比賽成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應該結合實際,進行一些專項戰(zhàn)術方法和手段的訓練。適當進行模擬比賽,適應比賽場地及提高試舉成功率的訓練,同時,要將身體訓練和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及思想教育等有機地結合進行。
作為體校的舉重教練員,以上是我的一些浮淺的看法和見解,請大家多多指教。衷心祝愿體校越辦越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體育教材編寫組.舉重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2]馬克為.最新舉重運動訓練全過程與教學指導全書[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廣東省珠海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