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陳敏
課堂改革基礎在學校,關鍵在教師。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必須走“課堂改革”之路。作為學校管理者,只有立足實際,向管理要質量,扎扎實實搞好課改才有立足之本,才能促進教師、學生、學校的共同發(fā)展,加深學校的文化底蘊,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那么,如何引領教師自覺投身課堂改革呢?
一是鼓勵教師自主研修,夯實教師專業(yè)基石。自我研修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校定期組織教師開展論壇或沙龍活動,倡導教師進行自主研修,形成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的自主學習風氣。每學期都開展以自主研修為宗旨的“六個一”活動:即學一部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每周摘抄一篇教育教學文章,寫一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或論文,上一節(jié)公開課,說一堂課,評一堂其他教師的課。鼓勵教師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在教師發(fā)展性評價上,我們形成了教師自評、同行互評、領導評價、家長及學生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促使教師把研究反思變成自覺行為。
二是重視教師結對聯動,加速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盡快提高青年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學校應堅持新老結對傳、幫、帶活動,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學習老教師的豐富經驗。新教師拜骨干教師為師,通過有計劃、有措施、有目標的系列課堂改革活動,把傳、幫、帶落到實處。如:每學年舉辦新教師教育教學課匯報、展示、考核活動和骨干教師的教學課觀摩展示活動,使新老教師自覺參與課改。名師帶徒會讓青年教師較快成長,從而成為學校課堂改革的骨干力量。而老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新信息,激發(fā)起與時俱進的新動力。
三是積極搭建平臺,為教師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我校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共同探究的優(yōu)勢,使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實踐新課程,以集體的智慧推進課堂改革。教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一條龍”教研活動和各科教師的集體備課活動。具體程序是這樣的:(1)個人獨立備課,(2)集體備課研討,(3)形成教案并首輪試講,(4)執(zhí)教者感悟與同伴互動,(5)二次備課并全組上課,(6)教研反思與啟示。老師們通過各自的表現進行反思,特別是通過分析不足找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學會了與同伴溝通、交流、研討,共享已有的經驗,還使個體的經驗和想法轉化為團體共同的認識,發(fā)揮了集體的智慧和共同探究的優(yōu)勢,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研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定期舉行不同學科的觀摩研討活動,以促進各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提高。我們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做到有賽必參、有獎必奪,引導教師苦練內功,讓教師人人展示亮點,個個樹立信心。教師只要有了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有了進取的意識,有了不斷超越的勇氣,就會自覺投身課堂教學改革。
(本欄責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