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源,蔡映紅,陳立豐,高莉麗,林秀瓊
(東莞市清溪醫(yī)院放射科,廣東 東莞 523660)
急性腸缺血是一種威脅生命的血管性急腹癥,病變腸管是否壞死和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決于發(fā)現(xiàn)癥狀到明確診斷的時間,病死率較高,達50%~90%[1-2],所以早期診斷、及早恢復腸系膜血供,防止腸管壞死至關(guān)重要。隨著CT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多排螺旋CT對急性腸缺血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使急性腸缺血的早期診斷成為可能。筆者現(xiàn)對東莞市清溪醫(yī)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例急性腸缺血患者的腹部多排螺旋CT表現(xiàn)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多排螺旋CT對急性腸缺血的診斷價值。
6例急性腸缺血患者,男2例,女4例,年齡31~77歲,平均(54±23)歲,均為急腹癥。 6例中 5例行手術(shù)治療,術(shù)后病理證實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腸或結(jié)腸缺血改變及壞死,其中腸系膜動脈血栓形成4例、乙狀結(jié)腸扭轉(zhuǎn)1例;1例行內(nèi)科保守治療失敗,患者死亡,尸檢證實腸系膜動脈血栓形成、腸缺血壞死。
采用東芝16排AC型螺旋CT檢查,受檢者仰臥位,軸位螺旋掃描,掃描范圍全腹(從膈頂?shù)綈u骨聯(lián)合上緣),管電壓 120 kV,曝光強度 172 mAs,曝光時間750 ms,窗位45 Hu,窗寬 240 Hu,并適當做多平面重建(MPR)冠狀位、矢狀位。
腹部動脈壁鈣化斑5例,腸壁增厚6例(在充盈良好狀態(tài)下,腸壁厚度超過3 mm即判定為腸壁增厚[3-4]),腸腔積氣、積液 6 例,腸系膜脂肪水腫及滲出6例(腸系膜水腫顯示其脂肪密度增高,不均勻,可呈彌漫性,也可局限性,腸系膜靜脈擴張,呈粗點狀或不規(guī)則纜繩狀,故有稱擴張的腸系膜血管為“纜繩征”[5]),“漩渦征”1 例(乙狀結(jié)腸扭轉(zhuǎn)病例,腹部CT呈現(xiàn)多個條帶狀影,腸系膜脂肪和血管扭轉(zhuǎn),圍繞一個中心結(jié)構(gòu)呈漩渦狀排列,進而出現(xiàn)軟組織團塊影[6]),腸壁積氣1例,腹水4例。見圖1。
圖1 急性腸缺血多排螺旋CT表現(xiàn)
急性腸缺血根據(jù)病因分為動脈栓塞、動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形成及非阻塞性腸缺血四種類型[7],其中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約占60%~70%,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約占5%~10%,非阻塞性腸缺血約占20%~30%[8]。腸缺血是否發(fā)生取決于體循環(huán)、側(cè)枝循環(huán)、受累血管的數(shù)量及部位,以及缺血的持續(xù)時間等主要因素。所以早期診斷并及早查出病因?qū)毙阅c缺血的合理治療甚為關(guān)鍵。DSA被認為是腸缺血的診斷金標準,但它是有創(chuàng)浸入性檢查,且費用高,檢查時間長,近年隨CT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對于腸缺血來說CT檢查有替代DSA的趨勢。
本組6例急性腸缺血CT平掃表現(xiàn)包括腸壁增厚、腸腔積氣與積液、“纜繩征”、腸壁積氣、腹部動脈壁鈣化斑、腹水等,與文獻[9-11]報道相似。腸道的積氣與積液、“纜繩征”及腸壁增厚不是急性腸缺血的直接征象,在其他病變也可以發(fā)生,腸壁密度的改變、血管病壁的鈣化斑、“漩渦征”是急性腸缺血的直接征象。腹部動脈壁的鈣化斑提示腸血管形成栓塞、血栓的可能,但不代表一定有急性腸缺血,這個還要結(jié)合腸道的改變?!颁鰷u征”是腸扭轉(zhuǎn)的主要征象,高度提示有腸扭轉(zhuǎn)的存在[6,9,11]。 這些征象可以提示腸缺血的發(fā)病原因。腸壁增厚、腸管積氣積液、纜繩征等一般都在腸缺血早期相繼出現(xiàn),其輕重、范圍則示腸管受累嚴重程度表現(xiàn)不一,大多是血運障礙早期,腸壁淤血血腫,引起功能障礙、張力降低、滲出增加,如能及時改善血運,以上征象可以恢復。但若腸淤血進一步加劇,黏膜豐富的血管網(wǎng)有可能破裂出血,黏膜缺血糜爛形成裂隙,以致腸腔內(nèi)大量氣體裂隙,出現(xiàn)腸壁內(nèi)積氣,并有可能循環(huán)流入靜脈而形成腸系膜靜脈和門脈形態(tài)氣栓。腸內(nèi)積液和腹水密度增高(CT高于25 Hu)常提示缺血嚴重,滲出增多。
據(jù)文獻[9-11]報道,CT增強時缺血腸管黏膜層和肌層強化形成典型的 “靶征”。 多平面重建可準確顯示病變血管狹窄、血管內(nèi)栓塞、血栓形成,但不能整體顯示目標血管,缺乏立體性。容積顯示技術(shù)可從多角度顯示目標血管整體形態(tài),特別是對血管外形改變顯示尤為清晰。所以應用CT血管造影技術(shù)能找到腸缺血相關(guān)血管內(nèi)的栓子、腸壁血管受壓等情況,為臨床提供治療方案。CT血管造影技術(shù)對于急性腸缺血的檢查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CT增強檢查很有必要成為急性腸缺血的常規(guī)檢查手段,在此提倡有條件的醫(yī)院放射科護士跟隨值班。
急性腸缺血應與單純型腸痙攣、傷寒、Crohn病、腸腔感染等鑒別。多排螺旋CT對腸系膜血管和胃腸道多平面重建和三維顯示,不僅能顯示腸缺血血管阻塞情況、腸管改變情況,并且顯示了腹部其他器官情況,已成為診斷急性腸缺血首要的影像學手段。對于急性腸缺血,多排螺旋CT檢查是無創(chuàng)、快速、準確的檢查方法。
[1] Wiesner W,Khurana B,Ji H,et al.CT of acute bowel ise-hemia[J].Radioloy,2003,226(3):635-650.
[2] Kim A Y,Ha H K.Evaluation of suspected menteric ischemia efficacy of radiologic studies[J].P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2):327-342.
[3] Gore R M,Bahhazar E J,Ghahremani G G,el a1.CT featur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J].AJR,1996,167:3-15.
[4] James S,Balfe D M,Lee J K Y,el a1.Small bowel disease:categorization by CT examination[J].AJR,1987,148:863-868.
[5] 江浩.急性腸缺血的CT診斷[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4,3(3):144-147.
[6] 陳盛良.腸扭轉(zhuǎn)“漩渦征”螺旋 CT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9):118-119.
[7] 皮執(zhí)民.消化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64.
[8] Clark R A.Comuted tomography of bowel infarction[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87,11(5):757-762.
[9] 吳菊芳,梁立華,梁韜.等,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聯(lián)合多期掃描對急性腸缺血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1,22(22):106-108.
[10] 陳明,李選,謝敬霞.急性腸缺血的多層螺旋CT評價[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院報,2006,28(1):80-83.
[11] 霍富濤、冷天罡.急性腸缺血的CT診斷[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性分冊,2004,27(6):37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