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一、提高思維能力,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上課時語言準確、簡練、生動、邏輯性強、有趣味,努力提高自身文學修養(yǎng),以美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能力體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寫作,如寫作中的要求及過程搜集的材料、如何構思、怎樣布局謀篇、加工修改等,這些都需要思維能力。例如,新概念作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新概念考察的方面有:新思維,即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guī)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實現(xiàn)無拘無束;新表達,即不受題材、體裁的限制,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新概念作文這個平臺培養(yǎng)了大批年輕有為的作家,這些是職高語文教育追求的。
二、選擇好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好教學
教學內容即教什么,它與教學目標的對應關系是:目標是組織教學的依據(jù),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應體現(xiàn)目標體系,并為實現(xiàn)目標服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一方面要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取舍,另一方面要考慮已確定的教學內容以何種程序呈現(xiàn)給學生。教師既要帶著學生學習教材,又要帶著教材走向學生。鉆研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是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重要體現(xiàn)。稱職的語文教師既能鉆進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根據(jù)《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教材實際、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一篇課文在一定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以高屋建瓴之勢處理教材、駕馭教材,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凡是課文中信息特別豐富、寫法獨具特色,又與年級教學要求相適應的,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部分都應作為教學重點;凡是內容艱深、不符合學生理解接受水平,又不影響教學重點落實的部分,或雖有讀寫價值而以前已學過的內容,則可從略處理;凡是估計學生學習有困難,難以掌握的,就應該找準切入點,調動各種因素,運用適當手段,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克服困難。
三、進行差異性教學
課程設計和互動方式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典型或普通學生的共性情況,還要考慮特定學生的具體特殊情況。例如,在職高語文課文《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課的課堂互動中,我在對待文科生和理科生這兩個不同對象時,互動內容和互動方式都有所不同。針對文科生知識面相對廣泛,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較為深刻這一現(xiàn)狀,在課堂互動中,先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中國建筑的發(fā)展過程,然后導入中國建筑的特征,使學生不僅掌握大量史實,還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效果十分明顯。在互動方式上,針對文科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采取“引導”為主的方法。而理科生由于缺乏相關史實,教師需要在互動過程中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再組織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片心得,這樣一來可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選擇互動方式時,教師應該根據(jù)理科生思維不易發(fā)散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而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問題,教師應適當調整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的難度,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發(fā)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四、重視信息反饋
教學效果需要通過學習效果檢驗。信息反饋指的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了解、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補缺補差。因此,“教學反饋”在實際教學中尤其值得重視。教師要想辦法保證反饋信息渠道的暢通,做到及時把握情況、因材施教。有些教師在收集反饋信息時僅布置幾題作業(yè)讓學生做,而不注意正確的反饋手段、反饋機理的運用,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不注意正確的“反饋”處理,教師就不能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就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無從及時糾正偏差,無從及時調控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獲取反饋信息的手段有:觀察學生的活動,請學生朗讀教材,提出考查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要求學生解答,談心得和經(jīng)驗,在全班同學作業(yè)時巡視,與個別學生交談等。其中效果較好的是請學生回答課堂提問和請學生質疑。教師掌握了大量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后,就要及時做出評定和處理,強化應當肯定的,抑制或轉化應當否定的。因為這是教師調整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是學生獲得學習結果的客觀信息:知道正確的答案和教師對自己的評定,知道自己的成績和缺點及克服缺點的辦法。
五、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語文運用能力包括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理解、詞語的選擇、文意的把握等,語文不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主要幫助學生進行社會交際。衡量一個人是否掌握語言工具的主要標志,不是看他對這種工具的理解,而是看他能否運用。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讀得懂、聽得懂、能夠說、能夠寫,即運用這種工具進行交際。用教學大綱的語言來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運用課外學習活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運用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外活動有以下幾種方式:1.課外閱讀,主要是推薦有益讀物,即報紙雜志上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字,總結閱讀方法;2.課外寫作,指導學生觀察,寫日記、周記、隨筆、筆記、辦黑板報、墻報、手抄報;3.課外聽說,指導學生舉辦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朗誦會、短劇演出、影視欣賞等活動;4.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活動。語文教師在上述活動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珍惜、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予以正確的引導。現(xiàn)在的職高學生,他精力旺盛,凡新奇、有趣的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對這些事物產(chǎn)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外活動,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展其思維,提高其興趣,增強其興趣的持久性,努力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開辟語文的第二課堂,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其知識,開闊其視野,增長其聰明才智。
總之,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把握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就必須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大膽改革,是職校語文教學的出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