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勒布 楊建蓉 拉姆 唐永芳 左雙英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特點和需要,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边@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情境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背景音樂;多媒體技術(shù);角色扮演
所謂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實施情境教學呢?下面,我就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此問題與大家進行詳細研究和論述,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良好教學效果。
一、利用背景音樂,渲染課文情境
我國古代偉大學者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钡拇_,音樂是人類的靈魂,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抒情活動,它可以改變?nèi)说囊庵?,陶冶人的性情,并使人進一步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開啟人們智慧的閘門。而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好多蘊含著豐富情感內(nèi)容的文章,這對于年齡尚小、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講,要想使他們的心靈情感與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還有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選取一些與文章情感類似的音樂作渲染,使學生在音樂強烈的感染力下,迅速進入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境界之中,以此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十一冊11課《長征》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我為學生播放了《十送紅軍》這首歌,當唱到:“九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雙拉著長繭的手,心像黃連臉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盼望早日傳捷報……”時,學生的情感心理很快地進入了深沉的情感狀態(tài),再加上老師充滿感情的解讀,學生立刻就進入了文章所描述的情感境界中,并且深切感受到了紅軍把艱難困苦當做平常事的英雄氣概,同時也領(lǐng)會了全詩所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魄。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展現(xiàn)課文情境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總是一貫采用傳統(tǒng)教具:粉筆+黑板進行教學,講課方法也是極其枯燥、乏味,這對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渙散的小學生來講,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常常上課沒幾分鐘,就開始開小差、走神,教學效果自然也是難遂人愿。如今,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開始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喜愛,即多媒體技術(shù)。多媒體技術(shù)集語言、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于一身,可以將枯燥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生動化、具體化、直觀化,而且因為可以同時調(diào)動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在很大程度上能做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小學語文的學習活動中去。
比如,在教學十一冊1課《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讓學生觀看了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和視頻資料,并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這樣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對桂林山水的特點有了初步感受和認知,當學生正式學習這篇文章時,就會迅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景之中,并產(chǎn)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感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受到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愛美的情趣。
三、利用角色扮演,體驗課文情境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強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將語文教材中具有戲劇性的文章改編成小型表演劇,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適當?shù)闹笇Ш蛶椭?,以讓學生正確把握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讓學生把這些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這樣,教材中的角色就會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表演者以及其他學生就會迅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課文情境中。
比如,在教學第九冊16課《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時,我就把它簡化成了一個小劇本,讓學生對劇中角色雨來、交通員李大叔以及日本鬼子等等進行扮演,經(jīng)過我的精心指導,學生把這幾個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了出來,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也真實感受到了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制地和敵人斗爭的優(yōu)秀品質(zhì),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表演協(xié)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并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運用,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 陳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米龍中心小學 勒布: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柯拉中心小學 楊建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文教局 拉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本達宗小學 唐永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米龍中心小學 左雙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米龍中心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