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摘 要】常言道:“善始善終”才算一堂優(yōu)質課。良好的開頭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就結課的功能、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結合我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談點拙法和體會。
【關鍵詞】生物教學 趣味教學 形象思維
一、生物學教學中應重視結課的功能
課堂結課是新授結束時,以精煉的語言,通過歸納總結、實踐活動、轉化升華和設置懸念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及時地進行系統(tǒng)鞏固和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的認識結構中的過程。完善、精要的結尾,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1.加深印象,增強記憶。
結課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加以“畫龍點睛”,總結歸納,提綱挈領地加以強調、梳理或濃縮,使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準確,抓住重難點,記憶更牢固。
2.知識系統(tǒng),承前啟后。
知識間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新舊知識有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結課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知識網(wǎng)絡。在總結中為新課創(chuàng)設教學意境,埋下伏筆,使前后內容銜接嚴密,過渡自然。
3.指導實踐,培養(yǎng)能力。
新課結束后,有針對性地做一些練習或提出具體的課外實踐活動,對提高知識的運用鞏固、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質疑問難,發(fā)展智力。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結課時結合教材內容提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和一些技能訓練,讓學生課后觀察思考探討,既可以擴大知識視野,又發(fā)展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觀察力。
5.及時反饋教學信息
教師設計一些練習、實驗操作、回答問題、改錯評價等活動,從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和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以便改進教學。另外,新穎的結課會使課堂氣氛活躍,溝通師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師生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生物學課堂教學的結課方法和功效
結課方法有多種,不論哪種方法都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集中注意力,把學生思維吸引到結課環(huán)節(jié)上來,使他們能在最佳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
1.歸納總結
新授內容結束后,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有條理地、簡明扼要地歸納出來。這樣既能理清學生紛亂的思緒,構建知識網(wǎng)絡,又能點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有所側重。此法可由教師來做,也可引導學生來做或師生共同歸納。
2.布惑置疑,再起波瀾。
北宋哲學家張載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弊鳛橐幻F(xiàn)代的教師只會“解惑”是很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布惑”,并以此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使由難變易的教學過程再起波瀾。
三、加強生動多樣的直觀教學
直觀教學可使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理解知識。對于動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來說,語言 敘述不如實物、標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產生的感知那樣鮮明、具體、完整。
多年來,本人堅持貫徹直觀性的教學原則,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實驗、錄像、圖表等形式輔助教 學。如在講鯽魚時,就將魚放在玻璃缸中,先讓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再剪掉一條魚的尾鰭和腹鰭,放回水 中,觀察其運動情況,并與其它魚對比,了解鰭的功能。再破壞另一條魚的側線,用木棍攪水,讓學生觀察思 考:魚游的方向與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側線的功能。講昆蟲的呼吸系統(tǒng)時,把兩只蝗蟲同時浸入水中,其中 一只身體浸入水中,頭部露出水面;另一只頭部浸入水中,身體露出水面,觀察哪只先死,了解氣門的功能。在講《松杉柏》時,把學生帶到校園,分別觀察松杉柏的樹干、樹枝、樹葉,找出異同點。在講較難掌握的《 細胞的分裂》時,設計制作了有絲分裂演示儀,配合掛圖,演示出各期變化的特點,歸納總結并填寫“有絲分 裂簡明表”,編寫順口溜,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加深了印象,增強了記憶。
四、建立興趣小組,做好實驗
中師新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各校條件差異較大,有的農村學生基本上沒動手做過實驗,因此教師要對中師 新生的實驗水平摸底,檢查每個學生的基本操作,了解存在問題,有計劃地糾正與補足。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增 加學生動手的機會。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各種實驗現(xiàn)象廣泛觀察,使之開闊眼界、活躍思想,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 力;還要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概括、推理,發(fā)展思維能力;也應通過自制簡易教具、標本,開展科技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通過提問、討論、講故事等培養(yǎng)訓練表達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和有關書籍,培養(yǎng) 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學能力。
同學們在初三時面對升學的壓力,被大量的練習題、復習題、模擬題搞得自顧不暇,根本談不上課外活動。而中師生的未來職業(yè)要求他們必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包括獨立設計一些小實驗。所以應較多地開展能發(fā) 揮學生特長愛好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建立興趣小組,將會使他們耳目一新,興趣陡增,從而訓 練和培養(yǎng)從事小學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種技能和能力。為避免課外活動流于形式,應定教師、定學生、定計劃、定時間、定地點,指導學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制作一些簡易教具和代用品,設計與小學自然課教學內容有關 的生物小實驗以及與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商品經濟有關的小實驗。如顯微鏡的結構、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飼養(yǎng)金魚、蝌蚪、牛蛙;制作動物標本、給校園的花草樹木掛牌標明科屬種及生活習性等。但活動一定要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否則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會減少,課外活動的優(yōu)越性就難以發(fā)揮。
在施教中運用“釋文—成象—悟道”的教學思維層次,優(yōu)化生理教學,其中“文”是“象”的載體,“象 ”是“道”的載體,而“道”是釋文、成象、悟道的結果,“象”是聯(lián)系“文”與“道”的中介層次,成象是展開形象思維,悟道是運用邏輯思維。用“釋文—成象—悟道”的教學思維層次去施教:第一步誘導學生通過 實驗或演示,從中獲得生物表象;第二步通過形象思維形成典型表象;第三步把典型表象表達出來。例如滲透 原理的教學:①演示滲透作用實驗,使學生獲得滲透作用的表象;②把植物細胞與實驗中滲透系統(tǒng)作類比,從 結構上認識到相似性,然后再用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證明植物細胞確實是一個滲透系統(tǒng);③以文設圖,用圖示來說明滲透吸水的原理、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的過程,從中使學生獲得典型表象;④用語言符 號把典型表象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獲得的生理知識,科學鮮明、形象、好記,容易理解??傊诮虒W中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的功能,能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