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爽,胡明道
網球是集健身、娛樂、隔網對抗為一體的運動項目,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熱門運動,有很高的健身價值。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迅速發(fā)展,網球人口在不斷擴增,對場地的要求也逐漸增加,但是目前我國的網球場地仍是相當缺乏。一般來說,如果有一面高墻,墻下有一片平整、空曠的地面,就可以練習網球了??晒┚毩暰W球的墻,就稱為網球練習墻[1]。本文主要對網球墻在少年兒童網球學習中的作用進行研究,證明科學合理的利用網球墻可以解決少年兒童網球課教學中學生多、場地少、時間短的矛盾,為少年兒童網球訓練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研究對象是鄭州市鐵路局體育活動中心網球俱樂部的全體少年兒童網球學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對網球墻練習,對照組不對網球墻練習,兩組人數相同,各20人。
我國少年兒童的年齡界定:大概可以劃分為幼兒期2.5-6歲,少年期是從 7-17 歲[2]。
采用文獻資料、實驗、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相結合的形式深入分析和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以“網球墻”、“少年兒童”、“網球訓練”為關鍵詞搜索有關少年兒童網球運動的論文,并整理、分析,為研究、設計和構思提供參考。
1.2.2 實驗法
選定鄭州市鐵路局體育活動中心網球班學員,樣本構成情況見表1,把5-7歲組、7-13歲組、13-16歲組分別隨機分到利用網球墻訓練(實驗組)和不利用網球墻常規(guī)訓練組(對照組)。兩組的網球訓練時間相同,教學條件相同,網球水平相當。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再進行有關體育統計學的分析。
表1 樣本構成情況(單位:人)
1.2.3 數理統計法
用spss12.0軟件對所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比較、歸納、演繹等邏輯學方法,結合其他體育理論知識,就網球墻在少年兒童訓練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得出結論。
2.1.1 練習要求
按照課程訓練內容,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相同的教學課程,徒手練習,聽取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在練習內容上安排一致,在練習方法上實驗組利用網球墻進行練習,對照組沒有利用網球墻進行練習。
2.1.2 球性練習
讓學員近距離的靠墻,用球拍擊打各種落地 (可落地2次)與不落地的球,盡量做到多回合、連續(xù)性的擊球,這樣可以培養(yǎng)少年兒童對球的控制以及眼睛、手、腳的配合,練習協調性。
2.1.3 對墻進行專項技術練習
1)正反手的練習。擊球時,要保持動作的穩(wěn)定性、流暢性,盡量做到多回合擊球。對少年兒童來說,因為球撞墻后反彈的高度較高,速度較快,為了能有效地多回合擊球,就只能盡早引拍,腳下移動要快,手腳配合要協調。
2)截擊球的練習??拷鼔羟?,要在球落地之前擊打,為了盡可能多地連續(xù)擊打球。對墻擊打球時,應注意眼睛始終盯球,身體前傾,重心前傾,體會手腕固定時甜區(qū)擊球的感覺。
3)上手發(fā)球的練習。在墻上畫出與網齊高的標志線,離墻大概11m左右,觀察每次發(fā)球撞墻的位置,固定發(fā)球動作,找出最準確的擊球位置,并加強練習以便定型動作。
4)高壓球的練習。在對墻練習高壓球時,注意目視來球、移動跟球,同時要控制擊球的方向、位置和力度,連續(xù)多次進行高壓球練習。
5)壁球式的練習。這種練習需要兩個人之間相互配合,輪流對墻擊球,是比較接近實戰(zhàn)的一種練習方法,它不僅能提高少年兒童的步法水平,還能增強處理不同來球的綜合擊球能力,并能增進隊友間的默契,建立友好的感情并找到穩(wěn)固的練球伙伴[3]。
按照課程訓練內容,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相同的教學課程,徒手練習,聽取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在練習內容上安排一致,在練習方法上實驗組利用網球墻進行練習,對照組沒有利用網球墻進行練習。
以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每個學生進行正反手擊球到指定區(qū)域,每人各20個球,以平均成功率作為評定指標。
2.3.1 實驗前兩組正反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擊球平均成功率分析
教練定點拋球,讓學生原地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對兩組正反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作了測試(見表2)[4]。
表2 實驗組、對照組正反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擊球平均成功率(實驗前)(n=40)
表2可看出,實驗組的正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為21.2%,反手為16.5%;對照組的正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為23.7%,反手為18.9%,從兩組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測試成績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組學生的網球技術水平相差無幾,對球的控制和球性的感覺也無太大差異。
2.3.2 實驗后兩組正反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分析
表3可看出,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實驗前實驗組的正手擊球率為21.2%,反手擊球率為16.5%,實驗后實驗組的正手擊球率為63.6%,反手擊球率為55.2%;對照組在實驗前的正手擊球率為23.7%,反手擊球率為18.9%,實驗后對照組的正手擊球率為45.4%,反手擊球率為38.4%。
表3 實驗組、對照組正反手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實驗后)(n=40)
從實驗前后兩組所得數據可看出,實驗后兩組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的平均成功率有了大的提高;對實驗后兩組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實驗組在正反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內的平均成功率比對照組擊球到規(guī)定區(qū)域內的平均成功率高。因此可得出結論,對墻練習有助于提高少年兒童的正反手技術及對球的控制。
2.3.3 實驗后兩組網球技術考試平均成績情況分析
實驗后兩組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技術考試,考試內容有正手、反手移動擊球到指定區(qū)域內、發(fā)球、高壓球技術,每項技術25分。實驗組、對照組的平均成績(見表4)。
表4 實驗組、對照組網球技術考試平均成績(n=40)
表4可看出,實驗組的正手移動擊球的平均成績?yōu)?4.2分,反手移動擊球的平均成績?yōu)?1.9分,發(fā)球的平均成績?yōu)?6.4分,高壓球的平均成績?yōu)?8.1分;對照組的正手移動擊球的平均成績?yōu)?0.1分,反手移動擊球的平均成績?yōu)?8.6分,發(fā)球的平均成績?yōu)?2.3分,高壓球的平均成績?yōu)?4.2分;從統計平均成績的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要比對照組高出15.4分,說明在相同教學條件下,對網球墻練習的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從統計平均成績的結果可看出,實驗組要比對照組在期終技術考試的平均成績上高出15.4分。在正手移動擊球、反手移動擊球、發(fā)球、高壓球考核的4項技術中,正手移動擊球實驗組的平均分比對照組的平均分高出4.1分,在反手移動擊球上實驗組的平均分高出對照組3.3分,在發(fā)球技術中高出4.1分,在高壓球技術上也具有顯著效果。從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在少年兒童網球教學中,同等教學條件下,對墻練習有助于提高少年兒童正反手移動擊球的能力及發(fā)球、高壓球技術。
2.3.4 實驗前后結果的比較分析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正反手擊球到指定區(qū)域的成功率作了測試,結果表明,兩組的測試成績無顯著差異(見表2)。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再進行體育統計學分析,表3、表4可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成績差異顯著,說明通過網球墻對墻練習在同等教學條件下有助于少年兒童在網球訓練中網球技術水平的提高,網球墻練習在網球訓練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場地少、學生多、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科學合理的利用網球墻可以解決網球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效提高學員的網球技術,是網球訓練的一種必要的練習手段和方法。通過網球墻的練習能有效培養(yǎng)球感、提高步伐移動能力、提高正反手擊球質量、加強截擊球和發(fā)球以及高壓球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通過網球墻練習可有效提高練習者的網球綜合技術。教練員要有區(qū)別的對待學生的訓練手段,采取科學的、系統的訓練方法,培養(yǎng)少年兒童對網球的興趣,在快樂中學習網球知識,熱愛這項運動,使網球運動成為他們的終身體育。
[1]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李 靖.少年女子網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探索[J].湖北體育科技,2008(1).
[3]孫 志.“墻壁法”在網球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8).
[4]龍秋生,雷輝旭.網球抽球三點落點訓練法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5).
[5]韋海瓊.少年兒童(5-16歲)網球運動啟蒙訓練中網球興趣的培養(yǎng)[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9.
[6]顏炳獻.試論網球運動中擊墻練習的作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