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摘要〕本研究運用Weinstein編制、劉儒德翻譯的《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學生進行施測,結果表明:學習策略水平隨年齡發(fā)展呈現(xiàn)下降趨勢,初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高于高中學生,初一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高于其他年級,高中階段的年級差異則不明顯;初中女生的學習策略水平高于男生,而高中生性別差異則不明顯,只在動機維度上女生高于男生;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高于成績普通學生,而這種差異在進入初中或高中學段第二年開始尤為明顯。本文對導致這些差異的年齡、性別和成績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教學建議。
〔關鍵詞〕學習策略;年齡發(fā)展;性別差異;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11-0007-04
一、問題的提出
關于學習策略的概念,研究者普遍將其看作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識采用的有效學習的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1,2],學習策略水平的差異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大量國內外研究表明,學習策略水平高的學生一般學業(yè)成就也很高[3],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狀況及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當中,學習策略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習策略的教學可能滲透于各個學科,但并沒有將其提取出來作為教學指導的重點;對中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零散而缺乏甄別,謬誤叢生;在教學實踐領域中教師的策略教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學生的策略應用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導致策略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發(fā)揮的實效不大。
除了現(xiàn)實方面的缺憾之外,已有研究在學生學習策略的發(fā)展特點方面也是眾說紛紜,需要進一步的論證。首先,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研究者們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特點一直沒有得出明確結論。谷生華、辛濤的研究表明,初、高中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沒有明顯的差異[4]。但潘穎秋的研究表明,初三到高三的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沒有隨年級增長而提高,在時間管理、焦慮和信息加工策略上甚至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5]。Zimmerman的研究也表明,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策略的使用次數(shù)逐年增長,而從初中到高中,這一數(shù)字逐年下降[6]。其次,關于學習策略應用的性別特點上,研究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余欣欣的研究指出,初中男生、女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差異不顯著;在學習策略運用的總體水平上,高中女生顯著優(yōu)于高中男生[7]。張林和張向葵認為,中學生在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的使用上有隨年級增長而下降的趨勢,在資源管理策略上女生得分明顯高于男生[6]。同時,也有研究表明男生的學習策略水平要優(yōu)于女生[8]。最后,在不同學習水平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狀況方面,有研究表明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就成正比,但谷生華、辛濤的研究表明,優(yōu)差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并無差異。
鑒于現(xiàn)實的缺憾和研究領域的爭論,十分有必要對中學生的學習策略狀況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本文旨在通過考察初、高中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的不同特點,為當前教學實踐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式的改革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jù)。
由于條件所限,本次研究的取樣僅限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一所重點中學,因此,本文的結論與相關討論僅針對北京市重點中學學生而言。而學生的學習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所以本研究也可以為其他學校和地區(qū)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一所重點中學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個年級的學生參與測試,共發(fā)放問卷1083份, 每個年級學生根據(jù)入學以來的綜合成績分為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共回收有效問卷937份。被試分布見表1。
2.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運用Weinstein編制、劉儒德翻譯的《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7,8], 該自陳式量表由76個項目組成, 共有十個分量表,采用7點評分。分量表分別是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焦慮、專心、信息處理、選擇要點、學習輔助手段、自我測試和考試策略。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
三、研究結果
1.初、高中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的特點
我們對初中、高中兩個學段在《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異進行了t檢驗,結果顯示出學習策略的學段特點,在學習策略各維度上,初中生得分顯著高于高中生。
2.不同年級間學習策略的特點
我們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學生在《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分量表上的得分進行了統(tǒng)計, 并對各年級間的差異進行了多重比較檢驗。
統(tǒng)計結果表明:(1)年級間的學習策略水平在所有分量表上都存在顯著差異;(2)在對各年級的兩兩比較中發(fā)現(xiàn), 在學習策略的總體水平上, 初一年級顯著高于其他年級, 初二年級顯著高于高一、高二年級, 而高一和高二年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3)在各分量表的比較中, 初一年級與其他各年級存在顯著差異, 高一和高二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4)初二和高一之間,在動機、時間管理、信息處理、學習輔助手段、自我測查分量表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初二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顯著高于高一學生;(5)初二和高二之間,在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選擇要點、學習輔助手段、自我測查、考試策略分量表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初二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顯著高于高二學生。
3.不同性別學生學習策略的特點
對不同學段、不同性別的學生在《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出學習策略的性別特點:(1)在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選擇要點、學習輔助手段、自我測查分量表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且女生在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2)初中生在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選擇、學習、自我、考試分量表上的性別差異顯著,且女生在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3)高中生只在動機分量表上有顯著的性別差異,且女生在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4.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學生學習策略的特點
采用t檢驗,對同一學段中學習成績不同的各組學生(高成績組成績高于普通成績組,高成績組成績最好)的學習策略水平差異性進行比較。
在高成績組與普通成績組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1)初一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除了在焦慮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外,在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沒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焦慮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成績組;(2)初二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態(tài)度、動機、專心、信息、選擇、考試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成績組;(3)高一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所有分量表上都無顯著差異;(4)高二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選擇、考試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成績組。
在高成績組與普通成績組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1)初一高成績組與普通成績組除了在焦慮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外,在其他分量表上均無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焦慮得分明顯高于普通成績組;(2)初二高成績組與普通成績組在態(tài)度、動機、專心、信息處理、選擇要點、學習輔助手段、自我測查、考試策略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成績組;(3)高一高成績組與普通成績組在所有分量表上都沒有顯著差異;(4)高二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專心、選擇要點、考試策略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得分明顯高于普通成績組。
四、結果討論
1.學習策略水平的年齡發(fā)展
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低年級的學習策略水平要高于高年級,這可能是應試教育、環(huán)境、學習方式、習慣養(yǎng)成和教學方式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在應試教育下,功利性的學習讓學生們?yōu)槿〉酶叻侄?,往往忽視了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導致年級越高,學習的應試性越強,學習策略水平越低。其次,年級越高的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熟度越高,社會化的程度也就越高,越容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很難把全副精力放到學習上,學習策略的進步因此降低。再者,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往往被學校規(guī)劃得很滿,學習方式主要為被動式的學習,很多學習內容和學習步驟都是安排好的,導致學習策略水平降低。最后,初中和高中、低年級和高年級教學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這樣的狀況,由于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低年級教師往往采用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造成了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
較高。
2.學習策略上的性別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在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選擇、學習和考試分量表上性別差異顯著,女生在這些量表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高中階段,女生只有在動機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該結果與之前一些研究[7,8]的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認為,形成此種差異主要是個體發(fā)展的性別差異造成的。首先,女生比男生要早兩年進入青春期(女生9歲進入青春期,12歲達到陡增峰值;男生11歲進入青春期,14歲達到陡增峰值);當女生進入初中之時,心理、生理的成熟度都要高于男生,因此在學習策略很多維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高中階段,男生的生理、心理成熟度已經(jīng)和女生開始趨同,男性在思維活動中的性別優(yōu)勢開始展現(xiàn)出來,所以在學習策略各個維度上和女生的差異基本不顯著。其次,動機研究成果表明,女生的認知動機要高于附屬動機,而男生的附屬動機要高于認知動機;所以不管在初中階段還是高中階段,女生在動機維度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較高的認知動機必然會促進女生態(tài)度端正、專注學業(yè)等其他學習策略的變化。女生較高的認知動機對其初中階段學習策略其他維度的分數(shù)也應該是有所貢獻的,較高的認知動機讓女生在學習時更加注重掌握型目標。對176名學業(yè)優(yōu)秀的初、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發(fā)現(xiàn),掌握型目標的學生更能有效地運用學習策略[9]。再次,男女生性格氣質有別,女生一般較男生更為心細、敏感和高自尊;心細的特點可能使得其在時間管理、選擇要點、專心、運用學習輔助手段和考試策略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敏感和高自尊可能會讓女生更在意他人的評價,從而更加投入到學習中。
3.不同成績組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
在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初一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只在焦慮維度上有差異,在其他維度上沒有差異;初二高成績組在態(tài)度、動機、專心、信息、選擇、考試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成績組;高一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分量表上都沒有差異;高二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在選擇要點和考試策略分量表上具有顯著差異,高成績組的得分要高于普通成績組。本研究認為,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與學習成績、班級氛圍、班級人際關系以及入學時間長短有關。第一,高成績組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明顯優(yōu)于普通成績組,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與較高的學習策略水平直接相關,高成績組學生學習更加主動和努力,因此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要好于普通成績組,并且成績越好,學習策略的水平也越高,有研究表明,知識的缺乏是學習策略運用失敗的原因之一[10]。第二,高成績組中學生往往具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這些都將促進學習策略的運用和發(fā)展。研究表明,較差的認知監(jiān)控能力是學習策略運用失敗的原因之一[10];同時,對自我學習風格的覺知影響著學習策略的選擇[11]。第三,班級氛圍對學生學習策略也有較大的影響,學習環(huán)境的價值觀和信念影響著教育實踐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學習所采用的策略[12];高成績組往往有較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使班級中的個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因此在一些學習策略的維度上,高成績組的分數(shù)要高于普通成績組。第四,班級里的人際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策略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同學之間的尤其是親密的同學之間會互相學習彼此的學習策略,進而內化成自己的學習策略;高成績組的學生認知能力和主動性較強,班級里的其他學生通過榜樣替代性學習互相習得了一些學習策略,這也應該是高成績組會在一些維度上高于普通成績組的原因。最后,我們從結果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初一和高一的高成績組和普通成績組差異并不明顯,但是初二和高二之間的差異就開始變得比較明顯了;本研究分析認為,前三個原因對剛進入普通成績組或高成績組的學生的影響并不明顯,所以初一和高一的高成績組、普通成績組差異不大;但是進入初二之后,前三個原因對他們已經(jīng)作用了一年時間,雙方在學習策略上開始出現(xiàn)區(qū)分度。此外,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初一高成績組學生的焦慮水平要明顯高于初一普通成績組的焦慮水平,原因可能是成績好的學生本身更加在意個人表現(xiàn)、他人評價,剛剛進入一個新的、優(yōu)秀的集體,他們比普通成績組的學生面臨更大的壓力,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
4.學習策略各維度之間的交互作用
學習策略的各維度不是獨立起作用的,而是互相影響、共同起作用的。在一項關于動機自我調控傾向和自我調控學習的其他方面以及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的研究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動機調控策略能有效預測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13]。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焦慮水平和幾種學習策略存在交互作用[14]。因此,中學生在學習策略部分維度上的優(yōu)勢,會促進學習策略其他維度的發(fā)展,進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同時,中學生在學習策略部分維度上的劣勢,也可能會阻礙其他維度的發(fā)展,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也是初二年級和高二年級、不同性別以及不同學業(yè)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在學習策略水平上差異逐漸拉大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劉電芝,黃希庭. 學習策略研究概述[J]. 教育研究,2002,265 (2) : 78-82.
[2]劉儒德. 論學習策略的實質[J]. 心理科學,1997,21(2) :179-182.
[3]張向葵,張林,王穎. 中學生學習策略應用特點的研究[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02):110-115.
[4]谷生華,辛濤等. 年級、學業(yè)成績與學習策略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14(4) : 131-135.
[5]潘穎秋等. 北京地區(qū)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0,23(6) : 694-698.
[6]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Students difference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ed grade,sex,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51-59.
[7]余欣欣. 中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的研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1,37(1) : 61-65.
[8]張林,張向葵. 中學生學習策略的結構與使用特點[J]. 心理科學,2006,29(1) :98-102.
[9]Ames C,Archer J. 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8,80(3): 260.
[10]Garner R. When Children and Adults Do Not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Toward a Theory of Setting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0,60(4): 517-529.
[11]Bostr?m L,Lassen L M. Unraveling learning,learning styles,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eta-cognition[J]. Education+ Training,2006,48(2/3): 178-189.
[12]Crookes G,Davis K A,Locastro V.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TESOL Quarterly,1994,28(2): 409-414.
[13]Wolters C A.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effort,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11(3): 281-299.
[14]Warr P,Downing J.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anxiety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0,91(3): 311-33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100080)
編輯 / 楊 怡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