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榮麗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5-0220-02
教育家夸美紐斯將教師職業(yè)比喻成"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那么班主任則是教師中最快樂、最有幸福感的一群人。班主任工作雖然辛苦,卻很充實而快樂。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感悟。
一、用愛心和真誠架起溝通的橋梁
魏書生曾說:"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必須有"愛心"這把鑰匙。在班級管理中,我一貫堅持愛心教育,用真情和關愛對待每一個學生。一句簡單的寒冷問候,一聲真心的生日祝福,一個溫馨的擁抱,都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關愛。除了給予學生關愛,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真誠,對孩子的真誠,對家長的真誠,對工作的真誠。每個學期,我都會定期召開女生會議、男生會議、班干會議以及入團積極分子會議等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讓學生體會到來自班主任和集體的溫暖。班主任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家長會上,我會真誠地感謝每一位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支持,誠懇地聽取家長們的建議,肯定孩子的進步,委婉的指出不足。因為愛和真誠,班主任工作才會贏得學生的理解和家長的大力支持。
二、借助集體的力量,使每一個學生不斷成長
每個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與教育,更離不開集體的教育和感化作用。每個學期,學校都會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每一次活動不僅給了學生鍛煉的機會,更是一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極好的機會。因此我抓住每次活動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上半年的五四文藝匯演,下半年的秋季校運會,我都會組織學生精心籌備,鼓勵學生把班級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給全校的師生。就是這樣,一次次的集體活動使同學們體驗了成長的快樂,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了"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集體活動榮譽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營造濃郁的正能量班級氛圍,使每個學生的精神品格得到提升
溫暖的集體溫暖每個人的心,要讓同學們的心緊緊相連,深深地扎根于班集體這塊土壤,作為班主任,就要營造一個和諧、溫暖有著濃郁集體氛圍的大家庭,使同學們在這個大家庭中健康成長,使每個同學的精神品格得到提升。
每個學期,我都會精心的布置教室,在墻壁、黑板和四個角落都貼上一些精心摘選的勵志語,并且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學生的年級特點。如:初一年級的目標是"邁好初中第一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初二年級的目標是"邁好青春第一步",重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到了初三年級,我把目標定為"邁好人生第一步"。努力做到了讓教室的每面墻壁都開口說話,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溫馨和諧的學習場所,而且讓教室成為學生心靈的港灣。
除了用心布置教室,還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培養(yǎng)和建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還是做人的道理,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教會他們做人的基本道德。在班里進行"每月一主題"的宣傳活動,如:"感恩月"、"誠信月"、"文明月"、"責任月"等。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確班級提倡什么、反對什么;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這些正確的集體輿論,鼓舞、激勵和約束著學生的言行,產(chǎn)生正能量,使班集體沿著健康的道路前進。
四、教會學生"寬容"
同學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小磨擦。有時甚至導致打架斗毆現(xiàn)象的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全班同學進行寬容教育。
首先,教師率先垂范,寬容學生的過錯。在學生出錯時,教師應循循善誘,切忌與學生計較。因為他們畢竟是學生,可以說,寬容正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及對學生一片愛心的體現(xiàn)。
其次,應讓學生學會寬容。有一次,班里兩位男生因為一張紙發(fā)生口角,班長管理無效,我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笑著說:"一張紙起風波,自問值得不值得?同學之間重友誼,千張紙算什么?"隨后我給同學們講了"六尺巷"的故事,并告訴他們:"大家在一起讀書,是一種緣分,要珍惜這份友情。同學之間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怎么辦?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人心變得像海洋般寬闊。當你活到五六十歲時,回憶往事,你曾因一張紙與同學吵過架,你會作何感想呢?"那兩位男生笑了,同學們也都笑了……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投入其中樂融融;班主任工作有規(guī)律,但沒有一條規(guī)律適合所有的學生;換個角度看學生,橫看成嶺側成峰。要識弟子真面目,火眼金睛灑真情。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當你走上講臺,看到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當你看到你的學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轉變,當你被學生圍著快樂的談笑,當家長打電話來告訴你孩子變了,變得懂事聽話了……那快樂是從心里往外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