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忠
有一次和朋友聊文學,聊到了小小說。他說,逮住一個轱轆鍋的得上一圈釘秤的。言外之意是小小說和短篇、長篇小說相比,它的藝術含量以及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實在太小了。筆者當時頗有同感,然而讀了2014年4期《遼河》的七篇小小說之后,觀念在迅速被更新的同時,禁不住大聲發(fā)問:
誰說小小說是“小花小草”,不能折射出明媚的春天?
王蒙說:“小小說是一種智慧。簡練是才能的姐妹。微型小說應該是小說中的警句。含蓄甚至還代表了一種品格,不想強加于人,不想當教師爺,充分地信任讀者?!北酒诘淖髌分黝}深刻,道人未道出的思想底蘊,委實振聾發(fā)聵,驚醒世人。《龍虎斗》和《右眼皮跳跳》講述的那個故事,直刺當下社會愚昧無知的痼疾腫瘤;讀者在令人捧腹大笑之后,難免不心生幾分酸楚,從而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在現(xiàn)代科學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為何一些人仍然抱著腐朽的封建迷信僵尸不放呢?“正房塌了,東西兩廂(房)就啥也不是。”這句充滿黑色幽默的話,讓那些愚昧無知的人無地自容?!厄_術》給人以智慧和深刻的啟示:不是騙子的騙術有多高明,而是被騙的人被騙子偽裝的假象所迷惑,從而喪失了警惕所致。悲哉,痛哉!
文貴樸實,最注重真情流露。本期小小說在人物塑造上,沒有華麗的辭藻描述;文字的敘述如一片凈土一枝蓮花,為讀者開啟了真善美的窗口,凸顯出人間的一抹亮色?!洱埢⒍贰分袨閮鹤觾A盡一生心血,最后卻住了茅草屋的那個父親,用無言的大愛,高尚的人格,融化了弟兄倆之間的堅冰,終于使其“和好如初”;《塵封的字條》里那個叫梅的青年女子,即使處于尷尬、困窘和無奈的惡劣環(huán)境,也至始至終對愛情堅貞不渝;而那張塵封字條也讓初戀的“我”因錯失良機而懊喪不已,頃刻間“淚雨飛揚”。郜元寶說:“巧合應該是生活的真實邏輯的凝聚,而不是真實邏輯薄弱之時用來彌補和支撐的東西?!睆倪@個角度講,村長的兒子發(fā)生車禍顯得有些牽強,從而弱化了該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總之,作品精心塑造的主人公,是這個社會轉型期我們中華民族人格高尚的象征;有的人物雖然只有簡練的幾筆,卻讓讀者過目不忘,在心中升騰起一縷暖洋洋的希望。
比作品本身更大的是思想。結束本文之際,筆者的腦海里忽然蹦出一位知名作家在談到小小說的功能作用時,說它是:“小水滴,映狂瀾。小舞臺,唱大戲?!奔热绱耍敲醋x者在細細咀嚼“小小佳說”里刊載的數(shù)篇作品之后,一定會倍感此言不虛矣!
(責任編輯/孫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