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百分數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百分數在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處處可見,廣泛用于銀行利率、增(減)率、打折等各個方面。教學中,不管是代數、幾何,還是統(tǒng)計、概率,都大量存在著百分數的影子。所以在教學時要求我們以生活中的實例為主,讓學生意識到百分數的重要性,真正體現出其“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的作用。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百分數的應用》教學時,通過實例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一、利率問題
利率是教學百分數時最常見的一種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涉及存貸問題,雖然我們每次交易后都會得到一張清單,但是你知道是怎么算出來的嗎?雖然小學生的年齡還小,感覺存貸問題與自己的關系不是很大,但是每個家庭的實際生活與存貸的關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引導學生掌握這一方面的計算技巧,能讓家長感受到我們教育的實用性,也為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回家的時候詢問一下家長,家里有多少存款,有房貸或車貸嗎?怎么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出示了以劉明同學為例的問題:劉明的爸爸在2013年3月1 號存入銀行10000元(整存整?。?,當時的年利率是3%,那么一年后到期能支取多少錢?學生根據利率先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很容易就算出了到期的本息和。我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延伸:如果劉明的爸爸忘了到期時間,到了2014年5月1號才去支取,那么能支取多少錢?(到期后的按活期0.35%計算)這時有的學生就有些迷惘,到期后的這一部分怎么算?有的是以原來的10000元為本金,計算出15個月的本息和,也有的是以到期時的本息和為本金,再加上了兩個月的活期。這時小組討論得熱火朝天,各執(zhí)一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探討定期與活期的區(qū)別,及到期后本金轉存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明白了需先算出一年的本息和,再在本息和的基礎上按活期加上2個月的利息。通過此例學生對于利率問題有了很清晰的認識,在給出一張存款結賬單后可以很快地計算出正誤。同時我還讓學生嘗試貸款的計算和零存整取等各方面的計算,完善學生對利率問題的認知。
二、增(減)率問題
變化是隨時發(fā)生的,增減無處不在,增減率問題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百分數的一個常見問題。增減率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廣泛出現在電視新聞和生活常識中,如企業(yè)利潤率同比增長20%,環(huán)境污染同比下降10%,糧食畝產量增長15%,病蟲害率下降5%,這些無不體現出百分數在增減率方面的應用。但是對于這一問題必須讓學生明白的一點就是誰是“1”,這是把握住增減率問題的關鍵。
在對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某一企業(yè)2011年的產值是50萬元,2012年同比增長20%,那么2012年的總產值是多少萬元?學生有的列式為50+50×20%,也有的列成(1+20%)×50,我在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做法后,強調用“1”表示基數是我們以后最常用到的,尤其是在百分數的計算時,讓學生能把握好這一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如果2012年產值是50萬元,同比增長20%,那么2011年的產值是多少?學生嘗試用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設2011年產值是x萬元,列方程得(1+20%)x=50,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也有的學生對于以誰為基數把握不清,出現列式的混亂。對此我強調,“基數”就是在誰的基礎上增長或減少的這個數,而不是增長或減少之后的那個數,學生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三、打折問題
在每一個節(jié)假日,各個超市都會貼出打折的海報。其實打折就是對于百分數的又一應用,打八折即為按原價的80%,對于不同商家的促銷,我們要看清原價,根據折率計算出實際價,這樣才能在購買相同商品時找出更省錢的方法。正所謂貨比三家,在面臨打折時,我們也要價比三家。
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給出了這樣一道題目:李紅到超市買文具,華誠超市海報上寫著,鋼筆原價15元,打6折;作業(yè)本原價1元,打5折。李紅又到了蘇果超市看相同的商品,看到海報上寫道:鋼筆原價15元,打5折;作業(yè)本原價1元,打6折。問:李紅打算買2支鋼筆和10本作業(yè)本在哪家超市更省錢?學生通過計算現價和購買的數量很快就比較得出了結果,輕松地完成了解題。
百分數貼近我們的生活,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又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對百分數的教學,關鍵在于用我們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百分數的實用性,只有有用的知識才是我們需要的知識,也才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百分百的期待,百分百的掌握,就會有百分百的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