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軌道車是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重要工具。實際維護中,兩輛軌道車朝著同一方向分別進行獨立作業(yè),在兩車不知彼此定位信息時,極有可能發(fā)生相撞事故。針對此,文章設計并研制了一套軌道車定位防撞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GPS定位和車輪定位相結合的方式,實時獲取列車位置信息,同時,通過GSM通信技術,將軌道車實時位置信息發(fā)送給監(jiān)管中心,必要時監(jiān)管中心分別向兩車發(fā)出減速、停車信號,防止軌道車相撞。
關鍵詞:軌道車 防撞 GPS定位 GSM數據傳輸
0 引言
軌道車主要用于軌道交通施工、設備維護、緊急救援、定期檢查等工作,其安全運行關系到整個軌道交通運輸系統(tǒng)。隨著我國新建軌道交通線路增多,列車的運行密度加大,從而增加了相關設備的維護工作。由于線路設備維護作業(yè)增多,需要上線維護軌道車增加,導致多個地方相繼發(fā)生軌道車在作業(yè)過程中出發(fā)生相撞,因此,必須有一定的技術手段來確保行車安全。本文從實際工程應用的角度研究出一種基于“GPS定位+GSM數據傳輸+線路里程定位”的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GPS定位和車輪定位相結合的方式,實時獲取軌道車位置信息,在獲取軌道車位置信息后,通過GSM通信技術發(fā)送給監(jiān)管中心,監(jiān)管中心對兩輛軌道車的位置對照數據庫進行分析,得出兩車相距,同時做出決策,如果兩車相距較近時,則迅速分別向兩車發(fā)出減速、停車信號,達到預防軌道車防撞目的。實際線路上的試驗表明,該系統(tǒng)可有效防止軌道車相撞,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軌道交通運營和維護的安全。
1 防撞系統(tǒng)測量原理及構成
1.1 測量原理 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通過GPS設備在車輛運行過程連續(xù)獲取軌道車當前位置,通過光電編碼速度傳感器及數據庫定位技術,精確定位車輛位置,經數據處理設備實時處理、保存并通過GSM模塊實時發(fā)送相關數據到軌道車及軌道車監(jiān)管中心。
安裝有防撞系統(tǒng)的軌道車在運行過程中,每輛車的位置由GPS模塊和車輪定位模塊得到,并以公里標的形式來表示,實現對車輛的定位,定位信息有:車輛運行速度、工區(qū)號、行駛方向、公里標、所在位置前后接觸網支撐桿號。通過GSM通信技術將軌道車1的定位信息實時傳輸至軌道車2,并將兩輛軌道車的定位信息基于數據庫加以對比分析,得出兩輛軌道車的相對距離,在一定運行速度下,相對距離小于閾值時發(fā)出減速的信號,準備停車。同時,考慮一定的安全裕度,閾值設置為2km。
因為兩種定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定位誤差,為保證軌道車定位的精確性,軌道車定位模塊采用GPS定位模塊與車輪定位模塊相結合的方法。GPS定位模塊誤差在10m以內,該誤差與軌道車行駛距離沒有相關性。車輪定位模塊誤差屬于累計誤差,隨著軌道車行駛距離的加大誤差變大。為防止在行駛距離過大時車輪定位模塊的積累誤差很大超過10m,影響行軌道車間距離的判斷,防撞系統(tǒng)采用GPS定位模塊對其進行誤差補償,防止積累誤差超過10m。GPS定位模塊依賴于衛(wèi)星信號,在軌道車進入隧道時,偶爾會出現信號較差的情況,使GPS定位不能正常運行,此時必須采用車輪定位模塊來實時對列車位置信息進行捕獲??梢?,綜合應用兩種定位技術能保證軌道車定位的實時性、可靠性和精確性。
1.2 系統(tǒng)構成 本系統(tǒng)由GPS模塊(含GPS天線)、速度里程采集模塊(車輪定位模塊,包含速度傳感器和里程數據處理模塊)、GSM模塊(包含接收和發(fā)送模塊)、綜合數據處理設備(含控制模塊和語音報警)和顯示設備等5大部分組成。系統(tǒng)結構見圖1,系統(tǒng)柜見圖2。其中GPS模塊、GSM模塊、綜合數據處理設備(含控制模塊)、顯示設備、里程數據處理模塊安裝于車內,GPS天線安裝于車外,速度傳感器安裝車軸上。①綜合數據處理設備,主要完成對GPS信息、GSM接收數據和軌道車運行速度和里程進行處理。并對GPS信息進行計算;②GPS模塊采用高精度雙頻、50Hz采樣頻率的GPS模塊主要是獲取車輛的當前位置,為軌道車定位提供基礎數據;③GSM數據接收模塊主要用于接收其它軌道車發(fā)送過來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其它速度信息、公里標、經緯度;④GSM數據發(fā)送模塊主要用于發(fā)送當前軌道車的各種信息到其它軌道車及軌道車管理中心,這些信息包括其它速度信息、公里標、經緯度;⑤里程數據采集模塊主要用于采集當前軌道車的速度,并計算軌道車運行的里程,并將數據傳送給綜合數據處理模塊,便于計算車輛的當前位置。
2 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實現
2.1 軟件模塊 在軌道車行駛前要對系統(tǒng)進行初始設置,設置該車輛的工區(qū)號、前行方向、初始公里標、初始桿號,設置的初始值必須已經在數據庫中有對應存檔,否則系統(tǒng)將誤報。軌道車在運行過程中系統(tǒng)將實時顯示與其他軌道車的相對距離,并將本車的位置和速度發(fā)送至其他軌道車,當同一工區(qū)的兩輛軌道車相對距離小于2km時,系統(tǒng)將發(fā)送警報信號,提醒軌道車開始減速行駛,等待連掛,等待連掛成功之后系統(tǒng)運行結束,圖3、4分別為防撞系統(tǒng)的軟件結構圖和軟件系統(tǒng)流程圖。
2.2 GPS定位模塊 GPS定位模塊采用簡單GPS接收模塊,將GPS接收天線安裝到軌道車車頂,通過GPS天線和GPS接收機獲取到軌道車經度、緯度和速度信息,并通過防撞系統(tǒng)處理軟件對軌道車行駛接收到的經度、緯度信息進行計算得到任意兩輛軌道車之間的距離。任意兩點間(A、B兩軌道車)的距離d按式(1)計算。
d=111.12cos[ ] (1)
式(1)中,a1、b1分別為A軌道車的經度和緯度;a2、 b2分別為B軌道車的經度和緯度。
通過GPS方式測量出來的任意兩個軌道車之間距離是直線距離,此時必須通過數據庫,將軌道車位置與線路公里標和桿號進行關聯,這樣才能得到軌道車定位需要的距離,從而實現任意兩軌道車之間距離判別。
2.3 車輪定位模塊 基于輪軸脈沖速度傳感器的車輪定位模塊,其脈沖速度傳感器安裝到軌道車車軸上(圖5),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脈沖轉速傳感器安裝在車輪軸上,輪軸每轉動1周,傳感器輸出一定數目的脈沖,脈沖頻率與輪軸轉速成正比。輸出的脈沖經隔離和整形后直接輸入計算機CPU進行頻率測量,再經換算得出車輛速度和走行距離。軌道車走行距離s按式(2)計算。
s= Vdt+s0 (2)
式(2)中,V為軌道車車速;s0為軌道車初始位置;t0、t 為時間。
軌道車速度V通過輪軸脈沖速度傳感器測得,將軌道車速度V和位置s通過GMS數據傳輸模塊發(fā)送相應接收端,實現數據共享以便軌道車互相定位。
當軌道車運行時,輪軸脈沖速度傳感器輸出脈沖信號,傳感器每轉動1周輸出N個脈沖,通過計數模塊對脈沖數進行計算,每個脈沖對應的車輪走行距離ΔL按式(3)計算。
ΔL= (3)
式(3)中,D為軌道車輪徑;N為輪軸脈沖速度傳感器轉動1周輸出脈沖數。
實際使用中,ΔL一般在10mm左右,經過長距離行駛后,會產生累計誤差,系統(tǒng)通過GPS信息結合數據信息對累計誤差進行修正。
2.4 GSM數據傳輸模塊 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數據傳輸模塊,根據其無線通信鏈路的不同,有集群通信系統(tǒng)和GSM移動網絡兩種選擇。在本系統(tǒng)中采用了GSM移動網絡,GSM移動網絡有如下優(yōu)勢:①GSM移動網絡最大限度節(jié)省了成本;②采用GSM網絡,可以通過短消息完成數據交換,由于這套系統(tǒng)每次所需傳輸的數據量相對較小,短消息業(yè)務是最理想的選擇;③GSM移動網絡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統(tǒng)的通信誤碼率,且速度也比較快,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也有保證。
2.5 數據庫模塊 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數據庫模塊取每根接觸網支柱的標號為桿號,在系統(tǒng)運行時,必須提前對每個工區(qū)編輯公里標、桿號等數據信息,以建立數據庫,為軌道車運行時提供參考依據。數據庫數據信息有里程工區(qū)號、公里標、接觸網桿號、行駛方向。數據庫信息的導入、生成和數據庫維護都通過數據庫模塊完成(圖6)。數據庫模塊主要功能如下。①導入桿號數據。從excel線路數據表格中,將桿號基礎數據導入到數據庫;②導入公里標數據。從excel線路數據表格中,將公里標數據導入到數據庫;③查看/修改。查看/修改數據庫中已有的線路數據;④添加/刪除線路。添加/刪除線路信息;⑤公里標數據庫轉換工具。轉換公里標數據庫。
3 結束語
本文研究的基于GPS、GSM和里程定位技術的軌道車防撞系統(tǒng),從根本上有效解決了軌道車在區(qū)間作業(yè)時的碰撞問題,并在實際運行中該系統(tǒng)得到了驗證,可達到以下性能指標:①實時顯示車輛實際位置;②判斷任意兩輛軌道作業(yè)車之間距離,并進行語音提示;③任意兩輛軌道作業(yè)車之間距離小于設定值時自動警示;④實現管理中心實時監(jiān)控。
參考文獻:
[1]中興通訊NC教育管理中心.GSM移動通信技術原理與應用 [M].北京:人民郵電,2009.
[2]李陸新.機車軸端光電式轉速傳感器的改進設計[J].機車電傳動,2003(01).
[3]李天文.GPS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曲靜(1980-),女,山東龍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軌道車防撞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