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發(fā)用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教材的試用,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更為迫切,如何找到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我們老師必須要面對問題。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本人認為學會注解是學好化學的一種有效途徑。本文就注解的含義、注解的內(nèi)容以及注解的要求做一些探討。
【關(guān)鍵詞】學生;注解;新教材
學好化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善于思考,善于學習,善于總結(jié)。閱讀教材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把教材讀懂、讀精、讀活。要達到此目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學會做注解。
一、注解的意義
所謂“注解”就是記下自己在平時閱讀教材或在聽課過程中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和體會,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歸納、挖掘和重新整理,是學習化學方法、形成化學思維、培養(yǎng)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在閱讀或聽課過程中,學生通過親手注解,既可以加深對教材內(nèi)容的記憶,又可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為以后復習做備忘之用。通過不同學習階段對教材注解還可以幫助我們查漏補缺,能對教材內(nèi)容有新的認識和理解,糾正原來的一些膚淺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使理解再次升華,更為透切,所以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如何進行注解
新課標提倡學生提出問題,提倡教師由教學主導者向課堂引導者過渡,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這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重要內(nèi)容做好注解。那么如何進行注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對化學概念、定義的注解
教材對概念、定義等的表述,敘述嚴謹,邏輯嚴密,用詞準確,語言簡練,往往是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在閱讀教材時一定要認真領(lǐng)會其真正的含義,結(jié)合老師講解,將體會注解于書中恰當?shù)奈恢米鳛閭渫@鐚W習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兩者的區(qū)別時可進行如下注解:同位素指的是核素,同素異形體指的是單質(zhì);又如學習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時:化合物、純凈物、自身引起導電等等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對化學公式、規(guī)律的注解
化學中有很多公式、規(guī)律。每個公式或規(guī)律在使用的時候都是有適用條件、適用范圍等。在注解的時候也要從這些方面著手。例如在必修①中氣體摩爾體積的公式n=V/Vm=V/22.4L/mol學習之后可以這樣注解:n=V/Vm的公式中:①適用條件:任意條件。②適用范圍:氣體。③注意單位:n的單位mol;V的單位是L;Vm的單位是L/mol。④相同的溫度相同的壓強下Vm相同,但不一定是22.4L/mol。⑤如果條件是在標準狀況下的氣體該公式可以寫成n=V/22.4L/mol
3.對化學方程式的注解
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只有對化學反應的原理清楚,才會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才會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例如學習鋁熱反應時注解如下:①置換反應;②氧化物中金屬的金屬性要比鋁弱。由此學生不僅明白了Al能與Fe2O3反應,也能與CuO、MnO2等一些氧化物反應。又如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強酸制弱酸。從而對知識進行很好的遷移和運用。
4.對實驗的注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學科。新教材的實驗主要以“觀察與思考”和“活動與探究”欄目出現(xiàn)。而且新教材沒有直接給出答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演示、現(xiàn)象分析、推理、歸納、總結(jié),并且進行記錄。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實驗進行注解。如濃硫酸的脫水性:實際不存在的水;吸水性:實際存在的水。又如“碘遇淀粉變藍色”中的碘為游離態(tài)的碘,以加深對實驗本質(zhì)的理解。還有一些實驗中的條件:如醛基檢驗的實驗中銀鏡反應和新制的氫氧化銅要在堿性條件。有機反應中的酯化反應:濃硫酸。酯類的水解反應:稀硫酸和堿性等等,讓學生明白條件不同,反應的本質(zhì)不同。
另外,教材中需要注解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對教材中重要習題的注解;對插圖、圖象的注解;對教材中由于校對、編排、印刷等原因而出現(xiàn)紕漏的注解;由于教學滯后,對教材中要用到的數(shù)學知識的注解,還有對復習總結(jié)時概括性和對比性內(nèi)容的注解,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三、做好注解的幾點要求
1.持之以恒,培養(yǎng)習慣
做注解的關(guān)鍵是一個學習習慣養(yǎng)成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有“三心”,既耐心、恒心與信心。養(yǎng)成一種做注解的習慣的同時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把化學學好。
2.專心聽講,吸收精華
我們建議做注解最好是在老師講解之后,根據(jù)老師的講解,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和領(lǐng)悟,有針對性的對教材的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或把老師對教科書中的重點、難點、有獨到見解的地方注解在教材之中。
3.反復提煉、點石成金
初次注解,對知識的理解和領(lǐng)悟可能不夠全面、系統(tǒng)。通過課后的練習,或者是在本章的復習總結(jié)之后,當?shù)诙卧偃ダ斫鈺r,就會發(fā)現(xiàn)當初對知識的把握還欠成熟,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要反復理解、提煉,把所學的知識真正掌握,真正為己所用。
參考文獻:
[1]王祖浩.新版新編化學學科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3
[2]蘇永平.化學實驗教學設(shè)計的新視角[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8):15-17
[3]畢華林.化學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