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堆
(永安市第六中學 福建 三明 3660 00 )
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標準自2001 年頒布并在38 個實驗區(qū)進行新課改實驗,2003 年對17 個實驗區(qū)進行調查,2005 年全國起始年級全部實施新課改.依據2007 年對29 個省的廣泛調查,2007 年做了修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對新課改的深入調研,結合國際比較研究和課改方針政策,2011 年再次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修訂.
這次新課程標準修訂的總體思路:堅持課改指導思想;堅持已確定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培養(yǎng)目標;保持原有的整體框架結構和核心內容不變;重點修訂科學內容;規(guī)范對科學內容的要求和表達;適當增加案例.
這次新課程標準修訂關注的重點:深化課改理念,滲透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價值觀;注重落實多維課程目標,合理設計課程內容;關注課標的指導性和操作性.
以下主要從課程基本理念、科學探究的7個要素中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科學內容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能以人為本,從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注重科學探究,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但新版課標在堅持原有的課程基本理念基礎上有做了稍許的變動.
表1 新舊版課程基本理念對比
其中有兩條是沒變化的,有三條提法變了.第1條由“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變?yōu)椤懊嫦蛉w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其關鍵是正面提出“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可看出新版課標更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機會,要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目標,促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都得到發(fā)展.第3條由“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變?yōu)椤疤岢虒W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說明10 多年的課改已從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講授法變?yōu)樽⒅乜茖W探究的教學方法,但只用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靈活采用教學方式.所以提倡教學方法多樣化.但是教學中依然要注重采用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5條由“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變?yōu)椤白⒅卦u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發(fā)展”強調了評價的導向性,教師要在新的評價觀的指導下構建多元化、發(fā)展性的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發(fā)展性評價與甄別性評價結合,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和物理教學的改進.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7個要素.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探究過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學探究的要素應靈活滲透在教材和教學的各個方面.
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學習中,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變化如表2.
表2 新舊版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主要變化
續(xù) 表
科學探究在新課程中既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一項學習的內容,又是一種教學的方式.新課標中總體上對7個科學探究要素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變化不太大.只是對各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由“認識”降為“了解”,要求的難度降低了,更加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更多地考慮到各地區(qū)的發(fā)展不平衡及城鄉(xiāng)的差異性,這更利于實施探究式教學.對有些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進行了整合,表述更加簡潔明了.
新課程標準中科學內容分為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兩種版本對科學內容的一級主題和二級主題都沒有改動.但對三級主題的改動比較大.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fā),適當降低了難度,刪減了部分內容,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為了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需要,體現出課程的時代性,也增加些能反映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新成果的科學內容.
(1)刪除部分內容,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刪除了“有評價某些物質對人和環(huán)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的意識.嘗試與同學交流對當地環(huán)境資源利用的意見.”
2)刪除了“能用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能舉例說明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刪除了“了解波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4)刪除了“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能用其解釋某些熱現象.”
5)刪除了“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6)刪除了“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計算.”
7)把“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改成了“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刪除了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
(2)降低難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把“理解機械效率.”改成了“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2)“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改成了“知道質量的含義”.
3)“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改為“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
(3)增加部分內容,更加體現物理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和反映最新的科技發(fā)展的新成果.
1)經歷的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的現象,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2)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關新環(huán)境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4)關注探究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
5)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6)能在個人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所作為.
7)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8)知道簡單機械.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9)通過實驗,理解壓強.
10 )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11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12 )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13 )觀察摩擦起電現象,探究并了解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14 )通過實驗,了解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15 )通過實驗,認識磁場,知道地磁場.
16 )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7 )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
18 )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
19 )了解串、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20 )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4)通過分解或整合部分條目,使語言表述更明確和精準.
1)“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規(guī)律.”改成了“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和特點”,把“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規(guī)律”分解成“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和特點”,說明對光的折射規(guī)律是不要求的,只要了解折射現象和特點就行了.
2)把“初步了解半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半導體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初步了解超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超導體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初步了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改成了“通過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點,了解新材料的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和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影響”,把半導體材料、超導體材料和納米材料3種材料整合為新材料,減少了科學內容的條目,使科學內容更簡潔.
(5)明確學生必做的實驗.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簡單的數據記錄和處理方法,會用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學校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努力開發(fā)適合本校情況的實驗課程資源,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表3中是必做的20 個實驗.
表3 必做的20 個實驗
盡管新課標已多次修訂,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必將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總結,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次的課標修訂提供更精確而有效的數據,讓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更加完善.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