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煒清, 薛煒平, 薛 楓, 薛中越
(江蘇常州《毗陵薛氏通志》編委會,江蘇 常州 213000)
薛福成,是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亦是蘇南地區(qū)望族毗陵薛氏的杰出者之一。自晚清至當(dāng)代,薛福成家族涌現(xiàn)出薛錦堂、薛汪度、薛湘、薛福辰、薛福同、薛福成、薛福保、薛南溟、薛學(xué)海、薛壽萱、薛楚材、薛葆鼎等幾代名人,是無錫乃至全國薛氏之碩彥翹楚,備受國人注目。
然而關(guān)于薛福成之祖世譜系,在無錫地界上卻產(chǎn)生了歧義。在無錫市的《薛福成故居》(以下簡稱故居)、《薛中丞祠》及“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初探”一文中(以下簡稱初探文)所刊列之譜系,稱其為“祖籍四川蒼溪”,謂“薛氏遷錫第一代是薛景玨(薛福成高祖)”,“薛福成的曾祖薛稻孫”、“伯祖薛玉堂”、“祖父薛錦堂”、“父親薛湘”。[1]但載有薛福成家族譜系的薛氏族譜,薛福成之祖籍并非四川蒼溪,而是江蘇江陰;薛福成之高祖,不是薛景玨,而是友琦公薛燊;薛福成之曾祖,不是薛稻孫,而是葆光公薛世??;薛福成之祖父是薌圃公薛錦堂、父親是曉颿公薛湘,但薌圃公薛錦堂并無兄弟,故又洲公薛玉堂亦非薛福成之伯祖。而且薛福成家族遷錫的第一代,不是康乾時期的薛景玨,而是薛福成的七世祖宜齋公薛度,於元末“苦紅巾亂”,由江陰泗河鎮(zhèn)之鄧暘里(今江陰市青陽鎮(zhèn)鄧陽村)徙居無錫興寧鄉(xiāng)寺頭鎮(zhèn)(今無錫市惠山區(qū)堰橋街道寺頭村)。
筆者就手存的民國乙卯(1915)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以下簡稱鄧暘總譜,薛翼運(yùn)任總裁,共57冊,115卷)、光緒己卯(1879)錫山《薛氏族譜采遺》(以下簡稱采遺譜,薛福辰纂修,6冊12卷,現(xiàn)殘存7卷)、民國己丑(1949)《薛氏錫山支譜》(以下簡稱錫山支譜,10冊10卷),對薛福成家族之祖籍與譜系作一粗略考述。
據(jù)鄧暘總譜、采遺譜、錫山支譜所載,自江陰鄧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傳至撫屏公薛福辰、仲貞公薛福同、叔耘公薛福成、季懷公薛福保、誠伯公薛福祁、通甫公薛福庚兄弟六人,凡二十二世。三譜所載衍傳世系完全相同,即薛福成家族系江陰鄧暘薛氏之無錫寺頭敏昌公支前西溪一房。
1.薛福成家族臍脈之源
粵稽薛氏,系屬軒轅,泒出奚仲;夏商而后,河?xùn)|著跡。而江左薛氏之可徵者,自復(fù)菴公始。公諱抗,字勝夫,一字端尚,號復(fù)菴,先世由河?xùn)|而汴梁、而鳳陽。宋室南渡時(1127),復(fù)菴公薛抗徙居毗陵滆湖西黃土岸大巷里(今常州市武進(jìn)區(qū)湟里鎮(zhèn)大沈家村),遂占籍武進(jìn),為毗陵薛氏開基之祖。一傳會之公諱極,再傳點、默、勳、黯,遂析為四分大宗,族之耉成。
鄧暘薛氏裔出毗陵隆慶辛未(1571)《毗陵西蠡薛氏宗譜·序》云:“公諱抗,宋南渡時,由河?xùn)|遷毗陵滆湖西黃土岸,登紹興乙丑(1145)進(jìn)士,授浙江寧海令。一傳會之公諱極,南宋樞密使,觀文殿大學(xué)士,封毗陵郡公,加少保,晉封和國公。再傳諱默、諱勳。勳子一:諱皞,徙居澄江之青暘?!泵駠颐?1915)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薛氏淵源》載:“勳,字正功,又字功賢,號竹石居士。舉進(jìn)士,仕宋為翰林承旨兼文猷閣待制。配焦氏。子:皞、旻、杲、晃,皞為今譜始祖。”是謂江陰鄧暘薛氏始遷祖尚仁公薛皞,裔出於毗陵薛氏也。
尚仁公安居叢桂坊永樂乙未(1415)江陰鄧暘《薛氏族譜·序》載:“唯我祖宗,裔出汴梁。宋南渡后,始祖尚仁公任翰林承者,娶江陰杜氏為室,遂居江陰之叢桂坊,故為江陰人?!毙y(tǒng)己酉(1909)《毗陵西蠡薛氏宗譜·大宗世表·薛皞》載:“皞,行一,字尚仁,贅江陰杜姓,遂藉江陰,居叢桂坊,今南鎖巷,故址在焉,所謂鱭魚廠是也。是為澄江第一世祖。”據(jù)譜載,是謂江陰鄧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因締姻擇室澄江杜氏,遂於南宋末由毗陵滆湖西黃土岸大巷里析居於澄江叢桂坊(今江陰市區(qū)南鎖巷)。
德昭公族開吾先隴乾隆癸卯(1783)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序》載:“若我澄江一支,自承旨公始遷邑城之叢桂坊,暨東暘公纘承先緒,卜宅鄧暘,遂為我薛氏發(fā)祥之祖?!泵駠颐?1915)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薛鑑》載:“鑑,字德昭,瑛之長子?!t巾之亂,避地松江。及歸叢桂坊,故址毀於兵燹,乃謂諸子曰:‘青暘吾先隴在,且遺業(yè)尚存’。遂居焉,即今之鄧暘也?!笔侵^江陰鄧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cè)齻髦恋抡压﹁a,卜宅邑南鄧暘里。厥后,茲因族盛丁繁、宗興葉兆而稱江陰鄧暘薛氏。
宜齋公別宗寺頭薛錦堂於道光丁亥(1827)《錫山薛氏支譜·序》中謂:“吾祖所逮聞?wù)撸瑒t尚仁公始居江陰?!搅鶄饕她S公避紅巾之亂,始徙無錫寺頭鎮(zhèn),……故吾錫山支譜斷自宜齋公為第一世(見圖1)?!惫饩w己卯(1879)錫山《薛氏族譜采遺·薛度世表》載:“度,峻之子,字渡道,號宜齋。配王氏。由鄧暘遷寺頭始祖?!?/p>
圖1 薛錦堂道光丁亥《錫山薛氏支譜·序》載《薛氏錫山支譜》
據(jù)三譜所述,錫邑寺頭薛氏實屬派出於江陰鄧暘,緒纘於毗陵滆湖西,濫觴於河?xùn)|汾陰也。正如薛福成之胞兄薛福辰於光緒己卯(1879)《薛氏族譜采遺·序》中所云:“迄宋寧宗朝,有勝夫公諱抗者,仕至樞密副使,為五牧薛氏所奉之始祖。其長子子希公拯,官宋工部侍郎,實吾江陰遷祖尚仁公所自出。……而遡厥由來,誰非我樞密使勝夫公之支裔?沱與岷,其源也;潛與岷,亦其源也。”
2.薛福成家族承傳之鏈
據(jù)三譜所載之薛氏世系表明,薛福成家族乃江陰鄧暘薛氏之無錫寺頭敏昌公支前西溪一房,由薛福成之兄薛福辰纂修的《薛氏族譜采遺》,清晰地記載了薛福成家族世系承傳之鏈?zhǔn)?見圖2):皞(一世)—— 昶(二世)—— 瑛(三世)—— 鑑(四世)—— 灝(五世)—— 峻(六世)—— 度(七世)—— 文(八世)—— 敏昌(九世)— 績(十世)—— 宇(十一世)—— 璋(十二世)—— 皓(十三世)—— 存誠(十四世)—— 瑾、之亭(十五世)—— 儀(十六世)—— 振采(十七世)—— 燊(十八世) —— 世琛(十九世)—— 錦堂(二十世)—— 湘(二十一世)—— 福辰、福同、福成、福保、福祁、福庚(二十二世)。
圖2 光緒己卯《薛氏族譜采遺·世系圖》
3.薛福成家族徙居之線
據(jù)三譜及薛錦堂有關(guān)文稿記載,清晰地記述了薛福成家族徙居路線圖:江陰鄧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一世),由毗陵滆湖西黃土岸大巷里(今常州市武進(jìn)區(qū)湟里鎮(zhèn)大沈家村)徙居江陰邑城叢桂坊(今南鎖巷)—→ 三傳至德昭公薛鑑(四世),卜居江陰泗河鎮(zhèn)鄧暘里(今江陰市青陽鎮(zhèn)鄧陽村)—→ 六傳至宜齋公薛度(七世),因避兵燹而徙居無錫興寧鄉(xiāng)寺頭鎮(zhèn)(今無錫市惠山區(qū)堰橋街道寺頭村)—→ 八傳至廷美公薛敏昌(九世),由寺頭析居六房巷,本稱薛巷 —→ 十五傳至令修公薛儀(十六世),徙居無錫學(xué)前塔坊橋(今無錫市學(xué)前街一帶)—→ 二十傳至?xí)燥c公薛湘(二十一世),徙居無錫前西溪。
從以上薛福成家族的臍脈之源、承傳之鏈和徙居之之線之可以看出,薛福成之先祖,既非“祖籍四川蒼溪”,亦無一人居於四川蒼溪者。
欲知薛福成家族之祖世族源,最簡單而直接的辦法是撿閱薛福成家族譜系之小傳(世表),就一目了然矣。茲將鄧暘總譜、采遺譜、錫山支譜記述之遷澄第一代至薛福成本世,共二十二世的直系承傳譜系之梗概,作一簡略考述。
一世:尚仁公薛皞薛皞,字尚仁,勳之長子。先世由河?xùn)|徙鳳陽,復(fù)徙毗陵。南宋時,公任翰林承旨,擇室江陰杜氏,遂占籍江陰之叢桂坊(今江陰邑城南鎖巷),是為江邑始祖。子二:昶、旭。
二世:賓暘公薛昶薛昶,字公輔,號賓暘,皞之長子。配倪氏,側(cè)□氏。適庶子八:瑛、珍、瑗、瑜、瓊、璋、瑱、瑺。
三世:均玉公薛瑛薛瑛,字均玉,昶之長子。元末舉親避亂,占籍蘇松(今上海市松江區(qū))。配王氏,子二:鑑、銓。
四世:德昭公薛鑑薛鑑,字德昭,瑛之長子。至元間,抑為為東暘主簿,抵任三日而歸。紅巾之亂,奉親避地松江。明定天下,及歸叢桂坊,故址毀於兵燹,乃謂諸子曰:“青暘吾先隴在,且遺業(yè)尚存,遂居焉。”即今之鄧暘也。子四:澤、源、灝、泳。伯深公薛澤,居鄧暘舊宅為北薛支祖,稱北薛;伯清公薛源,析居菴園為南薛支祖,稱南薛;伯淵公薛灝,徙居寺頭則為別宗錫邑寺頭支祖(錫山支譜斷自七世宜齋公薛度,兩者并無原則矛盾,自五世伯淵公薛灝至八世章甫公薛文,均為單傳)。伯遠(yuǎn)公薛泳,無傳。厥后,江陰薛氏祥開鄧暘,“十里洋洋一片雪(薛)”,遂成地緣甲族,故稱江陰鄧暘薛氏。
五世:伯淵公薛灝薛灝,字伯淵,鑑之三子。元末兵燹,遷居錫邑寺頭。配□氏,子一:峻。三譜均載薛灝于“元末兵燹,遷居錫邑寺頭”。
六世:士明公薛峻薛峻,字士明,灝之子。配□氏。子一:度。
七世:宜齋公薛度薛度,字渡道,號宜齋,峻之子。自江陰鄧暘遷居錫邑興寧鄉(xiāng)寺頭鎮(zhèn)。配王氏,子一:文。三譜均載薛度“由鄧暘徙居無錫興寧鄉(xiāng)寺頭鎮(zhèn)”。薛錦堂《蛇肚墳記》謂:“蛇肚墳,在無錫縣天授鄉(xiāng)寺頭鎮(zhèn)……,葬明處士宜齋公塈配王孺人,吾薛氏遷錫始祖也?!卑福宏P(guān)於薛福成家族之祖籍、遷錫第一代及遷錫時間之歧義,當(dāng)產(chǎn)生於此。故居、初探文與三譜所述歧義有三:一是祖籍,一為四川蒼溪,一為江陰鄧暘。二是始遷祖,一為薛景玨,一為薛福成七世祖宜齋公薛度。三是遷錫時間,一說於康乾時期,一說於元末。
八世:章甫公薛文薛文,字章甫,號瓊居,度之子。配軼,子三:敏芳、敏盛、敏昌。薛錦堂《蛇肚墳記》載:“蛇肚墳之昭葬,明處士章甫公塈配某孺人,遷錫第二世祖也?!?/p>
九世:廷美公薛敏昌薛敏昌,字廷美,文之三子。由寺頭析居六房巷,本稱薛巷。配軼,子三:綱、紀(jì)、績。薛錦堂《六房巷墓記》載:“六房巷墓,……葬明布衣廷美公暨配某孺人,遷錫第三世祖也?!卑福航庎嚂κ衔雠伤骂^后,先是三代單傳,緜及九世敏芳、敏盛、敏昌,其后宗興葉兆。在鄧暘總譜中,將錫邑寺頭一脈分列為灝公后敏芳公支、敏盛公支、敏昌公支;采遺譜、錫山支譜所載之聚居於無錫前西溪之薛福成家族,實乃江陰鄧暘薛氏灝公后敏昌公支的前西溪一房。
十世:西溪公薛績薛績,字西溪,敏昌三子。配徐氏,子三:宇、宙、容。薛錦堂《六房巷墓記》載:“六房巷之穆葬,明徴士西溪公暨配徐孺人,遷錫第四世祖也。”
十一世:云谷公薛宇薛宇,字維大,號云谷,績之長子。配徐氏,子三:璋、璧、金。薛錦堂《黃石墳記》載:“黃石墳,……葬明例贈文林郎、晉贈奉政大夫云谷公,暨配例贈孺人、晉封宜人徐太宜人。遷錫第五世祖也。”
十二世:思云公薛璋薛璋,字士宜,號思云,宇之長子。配流璜張氏,子三:旦、皓、 。薛錦堂《黃石墳記》載:“黃石墳之昭,葬明貤贈文林郎、光祿寺丞,晉贈奉政大夫、廣東布政司經(jīng)歷思云公,暨配貤贈安人、晉贈宜人陳太宜人。遷錫第六世祖也?!?/p>
十三世:清湖公薛皓薛皓,一作顥,字子大,號清湖,璋之次子。配徐氏,側(cè)軼。子三:存孝、存誠,徐出;存弟,側(cè)出。薛錦堂《天池巷墓記》載:“天池巷墓,……葬明義士清湖公暨配徐太孺人。遷錫第七世祖也?!?/p>
十四世:培吾公薛存誠薛存誠,字君恪,號培吾,皓之三子。配唐氏,繼陸氏,側(cè)軼。子五:瑾,唐出;之亭,陸出;芳萼、之高、之充,側(cè)出。女五。薛錦堂《壩上墓記》載:“壩上之墓,……葬明保舉儒士、八品冠帶培吾公,元配唐太孺人、繼配陸太孺人。遷錫第八世祖也?!?/p>
十五世:朗生公薛瑾、挺生公薛之亭薛瑾,初諱之亮,字朗生,號守齋,存誠長子。邑庠生。配馬橋錢氏,子三振、儀、恒;儀,嗣之亭后。薛錦堂《松墳記》載:“松墳,……葬明廩生朗生公暨配錢孺人,吾本生高高祖妣也?!毖χ?,更名珩,字挺生,存誠次子。配高氏,貤贈安人。以胞兄瑾次子儀為嗣。薛錦堂《挺生公志》載:“挺生公早亡,不詳其墓所在。……公初諱芝亭,后更諱珩,為吾嗣高高祖,不幸早卒,以吾高祖令脩公為嗣?!卑村a山譜,朗生公薛瑾、挺生公薛之亭,為遷錫第九世祖。
十六世:令脩公薛儀薛儀,字羽吉,號令修,晚號耐修,瑾之次子,之亭嗣子。邑庠生。徙居學(xué)前塔坊橋。配馬橋錢氏,側(cè)朱氏、高氏。子二:榴祥,朱出;振釆,高出。薛錦堂《香雪海墓記》載:“香雪海,而予家之墓在焉?!崦饕剽陨?、皇清例贈承德郎、候補(bǔ)直隸州同知翎修公,暨元配例贈安人錢太安人、副配例封安人高太安人,吾高祖考妣也。”按錫山譜,令脩公薛儀為遷錫第十世祖。
十七世:搢陪公薛振釆薛振釆,字鷺洲,號搢陪,儀之次子。配孫氏,側(cè)馮氏。子四:煌、燊、琔、熉。女六。薛錦堂《香雪海墓記》載:“香雪海之昭,葬皇清太學(xué)生、例授承德郎、候補(bǔ)直隸州同搢陪公,原配、例封安人孫太安人,吾曾祖考妣也?!卑村a山譜,搢陪公薛振釆為遷錫第十一世祖。
十八世:友琦公薛燊薛燊,字友琦,振釆次子。國學(xué)生。配李氏,子二:廷璐、世琛(見圖3)。薛錦堂《仁村先壟記》載:“仁村先壟,……葬皇清太學(xué)生友琦公暨配李太孺人,吾祖考妣也?!卑村a山譜,友琦公薛燊為遷錫第十二世祖。案:薛福成家族之祖世,岐義起於薛錦堂之祖,即薛福成之高祖。故居、初探文謂:“薛氏遷錫第一代是薛景玨(薛福成高祖)。”殊不知在薌圃公薛錦堂之筆下,其祖友琦公薛燊(即薛福成之高祖)已為遷錫第十二世祖矣!同時,三譜載薛錦堂之祖友琦公薛燊,除了胞兄允文公薛煌、胞弟鴻緒公薛琔、啟沃公薛熉外,近房堂兄弟有:云、繼駒、翊舜、汝鳳、汝鸞、汝瑞、重光、文炳;遠(yuǎn)房堂兄弟有:遜志、尚志、繼志、求志、元勛、文煥、垣曾、墉曾、宏章、宏綏、宏文、饒、撫辰、祿天、堯天、樂天、杏芳等。在薛錦堂祖輩(薛福成高祖輩)中,并無薛景玨其人。
圖3 光緒己卯《薛氏族譜采遺·世表》薛福辰纂修
十九世:葆光公薛世琛薛世琛,字云從,號葆光,燊之次子。配許氏,子一:錦堂,女二。顧皋(無錫張涇人,嘉慶六年狀元)作《節(jié)孝薛母許太孺人傳》。按錫山譜所述,葆光公薛世琛為遷錫第十三世祖。案:初探文謂:“薛福成的曾祖薛稻孫?!倍κ先V載薛錦堂之父(即薛福成之曾祖)是葆光公薛世琛。薛錦堂本人於《仁村先壟記》謂:“仁村先塋,……葬皇清例貤贈文林郎、即選知縣葆光公暨配詔旌貞節(jié)、崇祀惠麓節(jié)孝祠、例貤贈孺人許太孺人,吾考妣也。先府君諱世琛,字云從,號寶光,一作葆光?!恍以绫?,未見其用,時人愍焉。府君卒時,太孺人年二十九,遺孤三歲,戚黨無可倚者,太孺人紡織度日,撫一子二女於委靡單弱中,卒以成立?!毖﹀\堂於此明示,其父為葆光公薛世琛,而非薛稻孫也;且葆光公薛世琛衍一子二女,薛錦堂亦無兄長薛玉堂也。同時,薛錦堂之父(即薛福成之曾祖)葆光公薛世琛,除了胞兄玉峰公薛廷璐外,尚有近房堂兄弟:龍見、鳳翔、麟瑞、熊飛、珩、廷珪、廷纘、廷璉、璇;遠(yuǎn)房堂兄弟有:宜威、宜法、勝德、勝元、申錫、桂馥、奇賞、奇逢、敬憲、科聯(lián)等。在薛錦堂父輩(薛福成曾祖輩)中,并無薛稻孫其人。
二十世:薌圃公薛錦堂薛錦堂,字搢珊,又字旦華、晝衣,晚號薌圃,世琛之子??も陨?。誥贈朝議大夫、廣西潯州府知府,累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欽差出使英法意比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主修道光丁亥(公元1827年)《錫山薛氏支譜》,凡十四卷。配顧氏,誥贈恭人,累贈一品太夫人。子四:汪度、肇澄、湘、淞,淞殤。女二。薛汪度《薌圃府君行述》載:“府君姓薛氏,諱錦堂,字縉衫,一字旦華,又字晝衣,晚號薌圃。先世自江陰徙無錫。曾祖、國學(xué)生、候選直隷州同知諱振采;祖、國學(xué)生諱燊;考諱世琛,妣旌貞節(jié)許太孺人。”案:故居、初探文謂:“至乾隆末年,薛福成伯祖薛玉堂中進(jìn)士,歷任慶陽、廬洲等地知府,著有《畫水詩文集》等,與高鶚相交;祖父薛錦堂則科舉不利,以秀才終老?!倍V均載薛福成之祖父薌圃公薛錦堂,無嫡親胞兄弟。薛錦堂尚有近房堂兄弟:云錦;遠(yuǎn)房堂兄弟:錦榮、錦暘、錦霑、鑒遠(yuǎn)、維鏞、金鼎、鍾華、鎮(zhèn)宇、大鈞、錦江、錦春、錦雯、錦云、鼎鉉、大鏞、廷鏞、田玉等。在薛錦堂一輩(即薛福成之祖輩輩)中,無一為畫水公薛玉堂者。
二十一世:曉颿公薛湘薛湘,字衡瞻,號曉颿,錦堂三子。邑庠生,清道光辛卯恩科經(jīng)魁,乙巳(1847年)恩科進(jìn)士。選授鎮(zhèn)江府學(xué)教授,歷仕湖南安福、新寧等縣知縣,道光壬子、乙卯湖南鄉(xiāng)試同考官,升授廣西潯州府知府。誥授資政大夫,晉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欽差出使英法意比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文章風(fēng)格獨特,特別擅長於八股文的寫作,著述頗豐,孤出一體,時人稱之為“薛調(diào)”。配顧氏,誥贈恭人,累贈一品太夫人。子六:福辰、福同、福成、福保、福祁、福庚,女一。居學(xué)前,徙前西溪。
二十二世:撫屏公薛福辰、仲貞公薛福同、叔耘公薛福成、季懷公薛福保、誠伯公薛福祁、通甫公薛福庚
薛福辰,字振美,號撫屏,湘之長子。邑庠生,咸豐乙卯順天舉人,累官工部營繕?biāo)締T外郎,山東濟(jì)南濟(jì)東泰武臨道,廣東雷瓊遺缺道,廣東督糧道,直隸通永道,順天府府尹,宗人府府丞,誥授光祿大夫 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有《青萍閣文集》十二卷、《風(fēng)癆臌膈試驗良方》四種,纂修光緒己卯(1879)錫山《薛氏族譜采遺》六冊十二卷。卒葬漆塘大浮山。配王氏,繼樊氏、竇氏,俱誥贈一品夫人;側(cè)周氏。子四:邦彥,周出,出嗣福楏;邦襄、邦龢、邦藩,樊出,邦藩出嗣福祁。女三。光緒年間於無錫惠山龍頭下建有撫屏公專祠(《薛中丞祠》)。俞樾作《誥授光祿大夫 頭品頂戴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公神道碑》、《誥授光祿大夫 頭品頂戴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撫屏薛公墓誌銘》,薛福成作《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公家傅》。
薛福同,字仲貞,湘之次子。副監(jiān)生,同治丁卯舉人,揀選知縣,敕授文林郎,貤封資政大夫、花翎節(jié)政便街浙江寧紹臺道。配朱氏,誥封宜人,貤封夫人。子一:學(xué)勤。女二。
薛福成,字叔耘,號庸盦,湘之三子。副監(jiān)生,同治丁卯副貢生。署直隸宣化府, 授浙江寧紹臺道,湖南按察使;賞戴二品花翎頂戴布政使,欽差出使英法意比大臣。歷授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誥授資政大夫,晉封榮祿大夫,特旨賜國史館立傳。配陳氏,繼盛氏,均誥封夫人,晉封一品夫人。合葬太湖之濱、惠山之麓開化鄉(xiāng)軍嶂塢新阡。子四:翼運(yùn)、剛中、瑩中、林宗,林宗出嗣福庚后。女三。均陳出。著有《庸盦全集十種》、《庸盦文別集》?!肚迨贰肪硭乃牧袀鳌?/p>
薛福保,字季懷,副監(jiān)生,湘之四子。陜西候補(bǔ)同知,直隸州知州,四川候補(bǔ)知府,誥封朝議大夫。配楊氏,子一:聰彝。著有《青萍軒文集》。薛福成作《母弟季懷事狀》文,以寄托兄弟手足之情愫。
薛福祁,字誠伯,湘之五子。恩貢生,內(nèi)閣中書都察院都事,歷任湖北漢陽、蘄水、蒲圻等縣知縣,興國、沔陽等州知州,賞戴花翎候選道,誥授中憲大夫。配惠氏,誥封恭人。女二,無子。以胞兄福辰四子邦藩為嗣。
薛福庚,字通甫,湘之六子。副監(jiān)生,光緒乙亥舉人,楝選知縣,二品頂戴候選道,敕授文林郎,誥封榮祿大夫。配裘氏,敕封孺人,誥封一品夫人。以胞兄福成四子林宗為嗣。
從以上薛福成家族的譜系小傳(世表)可以看出:故居、初探文謂薛福成家族“祖籍四川蒼溪”,“薛氏遷錫第一代是薛景玨(薛福成高祖)”、“薛福成的曾祖薛稻孫”、“薛福成伯祖薛玉堂”等說法,是不成立的。
目前,故居、初探文與薛氏三譜之記述,就薛福成家族祖世之歧義,主要集中在薛福成家族之祖籍、遷錫第一人、遷錫時間及薛福成之高祖、曾祖、伯祖六個方面。要解讀其歧義,最直接而確鑿的依據(jù),莫過於出自薛錦堂、薛汪度和薛湘、薛福辰和薛福成祖孫三代在三譜中留下的親筆文稿。
一是薛福成家族之祖籍在何處故居、初探文謂“薛福成家族祖籍四川蒼溪”,而吾等手存之三譜,均謂薛福成家族之祖籍在江陰。薛錦堂在《香雪海墓記》謂:“吾宗自鄧暘徙寺頭,未有宗譜,至守齋公輯之,纔有成書,旋罹於火,公復(fù)輯之。其序云:‘予宗之自山右,而汴梁,而鳳陽,而毗陵,而澄江,而梁溪也,迄今三十馀傳矣?!?見圖4)”薛汪度《薌圃府君行述》載:“府君姓薛氏,諱錦堂,字縉衫,一字旦華,又字晝衣,晚號薌圃。先世自江陰徙無錫?!毖Ω3届豆饩w己卯(1879)《薛氏族譜采遺·序》中謂:“迄宋寧宗朝,有勝夫公諱抗者,……其長子子希公拯,官宋工部侍郎,實吾江陰遷祖尚仁公所自出。”此外,顧應(yīng)龍(無錫人,嘉靖四十四年進(jìn)士)在《羅溪薛公暨配趙孺人墓誌銘》中云:“按狀:公姓薛,諱旦,字子明,羅溪其別號也。先世出自汴梁,宋南渡后,始占籍江陰鄧暘里。逮國朝間,諱度道者徙於吾錫之興寧鄉(xiāng)寺頭鎮(zhèn),因家焉?!毖﹀\堂祖孫三代及友人在上述文稿中,既毫不含糊地確指祖籍為江蘇江陰,又絲毫未提及四川蒼溪。
二是誰是薛福成家族遷錫第一人及遷錫時間故居、初探文皆將薛景玨列為薛福成家族遷錫第一人,遷錫時間為康乾朝;而鄧暘總譜、采遺譜、錫山支譜,均明確記載由江陰鄧暘徙居錫邑寺頭第一人,是江陰鄧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之七世孫宜齋公薛度,遷錫時間為元末。薛錦堂之《蛇肚墳記》載:“蛇肚墳,在無錫縣天授鄉(xiāng)寺頭鎮(zhèn)……,葬明處士宜齋公塈配王孺人,吾薛氏遷錫始祖也。公諱度,字度道,別號宜齋,系出唐汾陰縣開國男伯褒公諱收之后。上世繇汴梁,徙鳳陽,復(fù)徙毘陵。南宋時,內(nèi)翰尚仁公贅江陰杜氏,僦居鎖巷鱭魚廠叢桂坊,復(fù)徙泗河鎮(zhèn)之鄧暘里居焉。六傳至宜齋公,苦紅巾亂,負(fù)擔(dān)南行,薄暮抵錫邑寺頭,無所捿宿,匄食村中,滌椀谿側(cè)而沈焉。公喟然曰:‘此殆吾萍梗之所乎?’里有王翁,君子人也。壯公貌而宿之家,僱為傭,勤謹(jǐn)稱職。久之,翁以女女焉。翁卒無子,公斂葬如禮。既而家日饒,稱富室云(見圖5)。”光緒己卯(1879)錫山《薛氏族譜采遺·薛度世表》載:“度,峻之子,字渡道,號宜齋。配王氏。由鄧暘遷寺頭始祖。葬松 下溪岸巔蛇肚墳。子一:文?!庇衢?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進(jìn)士,清末國學(xué)大師)在《誥授光祿大夫 頭品頂戴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撫屏薛公神道碑》中亦謂:“其世系曰:公姓薛氏,諱福辰,字振美,號撫屏,江蘇無錫人。其始祖皞,仕宋為翰林承旨,世居江陰。傳七世而徙無錫賓雁里,遂家焉?!睋?jù)以上薛錦堂、薛福辰及俞樾諸文所述,將宜齋公遷錫的經(jīng)過亦描述得一清二楚,不僅沒有提及薛景玨,而是確認(rèn)宜齋公薛度為遷錫第一人;遷錫的時間,也不是在康乾朝,而是於元末兵燹之亂。
三是薛錦堂之祖、父,即薛福成之高祖、曾祖是誰故居、初探文皆列薛福成之高祖為薛景玨、曾祖為薛稻孫、伯袓薛玉堂、袓薛錦堂。薛福成之高祖、曾祖究竟是誰?
圖4 薛錦堂《香雪海墓記(局部)》載民國乙卯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
圖5 薛錦堂《蛇肚墳記(局部)》載民國乙卯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
首先,是薛氏三譜所載。鄧暘總譜、采遺譜、錫山支譜均謂:“燊,字友琦,振釆次子?!佣和㈣?、世琛?!薄笆黎?,字云從,號葆光,燊之次子。……子一:錦堂,女二?!笔侵^友琦公薛燊,為薛福成之高祖;葆光公薛世琛,為薛福成之曾祖。
其次,是皇帝誥敕封贈所命。在光緒年間,因薛福辰受寵於朝廷,光緒帝頒賜的幾則誥敕封贈中,均誥贈其曾祖葆光公薛世琛、祖薛錦堂、伯父薛汪度、父薛湘如其官。例如:光緒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誥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曾祖父母》之誥命曰:“爾前貤贈資政大夫、花翎二品頂戴、按察使銜山東濟(jì)東泰武臨道薛世琛,迺花翎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之曾祖父,……茲以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見圖6)?!蓖铡墩a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祖父母》之誥命曰:“爾郡庠生、前贈資政大夫、花翎二品頂戴、按察使銜山東濟(jì)東泰武臨道薛錦堂,迺花翎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之祖父。……茲以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闭a敕明示: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之祖父是薌圃公薛錦堂,曾祖是葆光公薛世琛。難道昔時連皇上之誥敕封贈,也會張冠李戴?
圖6 誥贈薛福辰曾祖薛世琛敕命載民國乙卯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
第三,是薛錦堂祖孫三代撰文所述。薛錦堂《仁村先壟記》云:“仁村先壟,在無錫縣天授鄉(xiāng)西膠山堰橋鎮(zhèn),土名仁村巷。……葬皇清太學(xué)生友琦公暨配李太孺人,吾祖考妣也。先祖府君諱燊,字友琦?!佣洪L廷璐,葬公之昭穴;次即先府君葆光公?!毖ο妗端G圃府君行狀》云:“府君姓薛氏,諱錦堂,字縉衫,一字旦華,又字晝衣,晚號薌圃?!?、國學(xué)生、例授承德郎、候選直隷州同知諱振采;祖、國學(xué)生諱燊;考諱世琛,妣詔旌貞節(jié)許太孺人?!毖Ω3健断瓤紩燥c府君行狀》謂:“府君諱湘,字衡瞻,一字曉颿,姓薛氏?!嬗宴M燊,國子監(jiān)生,曾祖妣李氏。祖葆光府君諱世琛,劬學(xué)早卒,貤贈朝議大夫,晉贈資政大夫;祖妣許氏,貤贈恭人,晉贈夫人。父薌圃府君諱錦堂,府學(xué)生,贈官如祖考;妣顧氏,贈封如祖妣(見圖7)?!毖Ω3伞墩a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公家傳》謂:“公諱福辰,字撫屏,別號時齊,江蘇無錫薛氏。曾祖諱世??;祖諱錦堂,郡學(xué)生;考諱湘,廣西潯州府知府,三世皆贈光祿大夫。曾祖妣許氏,祖妣顧氏,妣顧氏,皆贈一品夫人(見圖8)?!毖﹀\堂、薛湘、薛福辰和薛福成祖孫三代所撰之文,均自己確認(rèn):友琦公薛燊,為薛錦堂之祖,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之高祖;葆光公薛世琛,為薛錦堂之父,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之曾祖。那么,又何來薛福成之高祖為薛景玨、曾祖為薛稻孫之說呢?
圖7 薛福辰《先考曉颿府君行狀》載民國己丑《薛氏錫山支譜》
圖8 薛福成《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公家傳》載於《庸盫文別集》
第四,是友人、名人撰文所記。薛福成家族友人、名人所撰之傳記、銘文,亦記述了薛福成之高祖、曾祖名諱。楊彝珍(湖南武陵人。清道光三十年進(jìn)士)《廣西潯州府知府薛君墓誌銘》云:“君姓薛氏,諱湘,字衡瞻,江蘇無錫人。曾祖諱燊,國子監(jiān)生;祖諱世琛,贈朝議大夫;父諱錦堂,府學(xué)生,贈官如其祖?!庇衢?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進(jìn)士,清末國學(xué)大師)在《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撫屏薛公神道碑》和《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撫屏薛公墓誌銘》中皆謂:“公姓薛氏,諱福辰,字振美,號撫屏,江蘇無錫人?!媸黎?,早卒;祖錦堂,常州府學(xué)生;父湘,道光二十五年進(jìn)士,官至廣西潯州府知府。三代皆以公貴,贈光祿大夫;曾祖妣許、祖妣顧、妣顧,皆贈一品夫人(見圖9)?!惫蕮?jù)薛福成家族的友人、名人撰文所記,亦均言友琦公薛燊,為薛錦堂之祖,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之高祖;葆光公薛世琛,為薛錦堂之父,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之曾祖。
圖9 俞樾《誥授光祿大夫 頭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撫屏薛公墓誌銘》載民國乙卯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
四是薛福成有無伯祖薛玉堂初探文謂:“至乾隆末年,薛福成伯祖薛玉堂中進(jìn)士,歷任慶陽、廬洲等地知府,著有《畫水詩文集》等,與高鶚相交;祖父薛錦堂則科舉不利,以秀才終老?!薄堆Ω3晒示印?、《薛中丞祠》所列之薛福成家族世系圖,亦皆將薛玉堂列為薛錦堂之兄、薛福成之伯祖。然鄧暘總譜、采遺譜、錫山支譜所載薛福成家族世系及薛錦堂本人所撰之文,明確表示薛錦堂僅有二姐,并無兄或弟。薛錦堂在《恭述先節(jié)母許太孺人訓(xùn)子遺言》中說:“先節(jié)母許太孺人,年二十歸先君子葆光公為室,生二姊及錦堂。”又於《荊室顧孺人傳》一文稱:“予自孩提失怙,貧病交寢,先節(jié)母許太孺人撫之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庇衷凇度蚀逑葔庞洝分兄^:“府君生乾隆辛酉八月十一日,卒乾隆癸巳八月二日,年三十三;太孺人生乾隆乙丑十月二十九日,卒嘉慶辛酉六月二十一日,年五十七。子一,即錦堂?!睙o錫張涇人、嘉慶六年狀元顧皋所撰之《節(jié)孝薛母許太孺人傳》亦云:“太孺人姓許氏,國學(xué)生、例授修職郎、候選縣佐諱淳之女,故文學(xué)薛公諱世琛之配也?!?dāng)文學(xué)公之卒也,遺二女一子,子方二歲。太孺人守節(jié)撫孤,以養(yǎng)以教,至於成立,即今郡庠生名錦堂者也?!睋?jù)此,既可確信葆光公薛世琛只有薛錦堂一子,又可否定薛錦堂為薛稻孫之子和有兄長薛玉堂之說,薛福成有伯祖薛玉堂一說也就不攻自破了。
本文所述薛福成家族之祖籍與譜系,其史料來源於《無錫金匱縣志》和載有薛福成家族完整譜系的薛氏三譜。道光庚子(1840)和光緒辛巳(1881)《無錫金匱縣志》,明確記述了薛景玨、薛稻孫、薛玉堂為祖孫三代,但在薛錦堂的記述中,并未把其與薛景玨、薛稻孫、薛玉堂拉扯成祖孫、父子、兄弟關(guān)系。載有薛福成家族完整譜系的江陰鄧暘《薛氏族譜》和《薛氏錫山支譜》,分別肇修於永樂乙未(1415)和道光丁亥(1827),而且歷經(jīng)各朝十多次續(xù)修,對薛福成家族祖籍和譜系的記載,具有譜牒的歷史性、譜法的完整性、譜稿的真實性、譜系的排他性和志譜的佐證性等五大特征,具有極高的可信度。尤其是道光丁亥(1827)薛錦堂主修的《錫山薛氏支譜》、光緒己卯(1879)薛福辰主修的《薛氏族譜采遺》、宣統(tǒng)庚戌(1910)薛翼運(yùn)主修的《薛氏錫山支譜》、民國乙卯(1915)薛翼運(yùn)主修的江陰鄧暘《續(xù)修薛氏族譜》,均詳盡而清晰地闡述了薛福成家族祖籍在何,遷錫第一人是誰,薛錦堂的祖、父為誰、本身有無兄弟等,具有無可挑剔的唯一性和無可爭辯的排他性。如果我們連薛福成之祖、兄、子所主修的譜牒資料都不相信,那么還有什么資料比它更有真實性和更有可信性呢?若薛錦堂說先祖是於元末由江陰鄧暘遷居寺頭,而非要說是於康乾朝由四川蒼溪遷居寺頭;薛錦堂說其祖父是友琦公薛燊,而非要說是玉佩公薛景玨;薛錦堂說其父是葆光公薛世琛,而非要說是漢澳公薛稻孫;薛錦堂說其有二姊、鮮有兄弟,而非要說又洲公薛玉堂是薛錦堂之兄、薛福成之伯祖。如果我們連薛錦堂留下的手澤亦置若罔聞,仍持續(xù)訛傳,則難免有郭拜汾陽之虞矣!
[參 考 文 獻(xiàn)]
[1] 曾佳佳,蔣明宏.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初探[J].江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