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摘要:運用差值分析法對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舊站1970年—2010年30年整編資料與新站2012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因觀測環(huán)境、海拔高度不同而存在差異,但觀測資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觀測資料符合“三性”要求。
關鍵詞:丹棱;氣象站;觀測資料;對比
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以下簡稱丹棱站)建站于1965年1月,至2011年已累計47年的觀測資料。因氣象探測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2012年1月1日起,經中國氣象局批準,丹棱站由丹棱縣縣城站址(以下簡稱舊站)遷往縣城西北紅石村站址(以下簡稱新站),并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對比觀測。本文利用新舊站址觀測的氣象資料進行對比,并對兩站之間的差異原因進行簡要探討。
舊站資料取1970-2010年30年整編資料,新站資料取2012年觀測資料。
1 環(huán)境對比
經實測,新站在舊站西北方位,新站海拔高度比就站址高133.5米,兩站直線距離為6.5km。
舊址西北面至東南面50米范圍內均已建成商住樓,觀測環(huán)境損壞嚴重。新站四周空曠平坦,距大型水體、公路的距離滿足測場環(huán)境要求。
2 觀測資料對比分析
2.1 氣溫
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1],其變化能反映局地環(huán)境的改變或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新、舊站月平均氣溫除4月、8月外,其余月份新站月平均氣溫新站均低于舊站。盡管各月氣溫差值顯著不同,但兩者的變化一致性較好。
2.2 降水
由表2可以看出,新、舊站月降水量差異較大,1、5、7、9、10、12月新站降雨多于舊站,其余月份少于舊站,但年總降水量新站少于舊站。新、舊站月降水量變化趨勢較為一致。
2.3 氣壓
氣壓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氣的密度變化,與水汽含量、風速、對流強度等密切相關,也是人體舒適度要素之一。[2]
從表3可以看出,新站各月平均氣壓均低于舊站,偏小幅度在14.0hpa-18.5hpa之間。在近地面層中,氣壓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可根據拉普拉斯氣壓高度差簡化訂正
3 新、舊站氣象要素差異原因分析
3.1 站址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舊站位于城市中心,具有明顯的熱島效應,空氣流動緩慢,熱了不容易散發(fā),造成舊站溫度高、降水偏多的特征[4]。而新站位于郊區(qū),氣流通暢,所以新站溫度低,降水偏少。
3.2 海拔高度的不同
新、舊站址海拔高度相差133.5米。海拔高度變化造成溫度差異可按對流層下層(地面至2km)的平均溫度垂直遞減率0.3~0.4℃/100m來估算,經計算可知新站海拔高度的上升將導致溫度下降0.4-0.5℃。
3.3 氣象要素之間的影響
由于新站降雨量與舊站的差異,對新、舊站各項要素之間的差異也有一定影響。尤以4、8月最為典型,此兩月降雨量新站比舊站分別偏少59.7%、42.6%,造成月平均氣溫新站比舊站分別偏高1.1℃、0.7℃。
4 結論
(1)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值差異明顯。
(2)新、舊站點氣象要素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周圍環(huán)境、海拔高度和下墊面性質不同,另外,氣象要素之間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 通過新、舊站點氣象要素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雖然氣象要素存在明顯差異,但氣象要素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氣象數據符合“三性”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局.地面期限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王勝.肅北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甘肅科技,2011,27(19),64;
[3] 莫賢清,胡慧芬,譚伯楷.云浮新舊氣象站對比觀測資料分析[J].廣東氣象,2008,30(A02):54-55.endprint
摘要:運用差值分析法對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舊站1970年—2010年30年整編資料與新站2012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因觀測環(huán)境、海拔高度不同而存在差異,但觀測資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觀測資料符合“三性”要求。
關鍵詞:丹棱;氣象站;觀測資料;對比
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以下簡稱丹棱站)建站于1965年1月,至2011年已累計47年的觀測資料。因氣象探測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2012年1月1日起,經中國氣象局批準,丹棱站由丹棱縣縣城站址(以下簡稱舊站)遷往縣城西北紅石村站址(以下簡稱新站),并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對比觀測。本文利用新舊站址觀測的氣象資料進行對比,并對兩站之間的差異原因進行簡要探討。
舊站資料取1970-2010年30年整編資料,新站資料取2012年觀測資料。
1 環(huán)境對比
經實測,新站在舊站西北方位,新站海拔高度比就站址高133.5米,兩站直線距離為6.5km。
舊址西北面至東南面50米范圍內均已建成商住樓,觀測環(huán)境損壞嚴重。新站四周空曠平坦,距大型水體、公路的距離滿足測場環(huán)境要求。
2 觀測資料對比分析
2.1 氣溫
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1],其變化能反映局地環(huán)境的改變或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新、舊站月平均氣溫除4月、8月外,其余月份新站月平均氣溫新站均低于舊站。盡管各月氣溫差值顯著不同,但兩者的變化一致性較好。
2.2 降水
由表2可以看出,新、舊站月降水量差異較大,1、5、7、9、10、12月新站降雨多于舊站,其余月份少于舊站,但年總降水量新站少于舊站。新、舊站月降水量變化趨勢較為一致。
2.3 氣壓
氣壓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氣的密度變化,與水汽含量、風速、對流強度等密切相關,也是人體舒適度要素之一。[2]
從表3可以看出,新站各月平均氣壓均低于舊站,偏小幅度在14.0hpa-18.5hpa之間。在近地面層中,氣壓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可根據拉普拉斯氣壓高度差簡化訂正
3 新、舊站氣象要素差異原因分析
3.1 站址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舊站位于城市中心,具有明顯的熱島效應,空氣流動緩慢,熱了不容易散發(fā),造成舊站溫度高、降水偏多的特征[4]。而新站位于郊區(qū),氣流通暢,所以新站溫度低,降水偏少。
3.2 海拔高度的不同
新、舊站址海拔高度相差133.5米。海拔高度變化造成溫度差異可按對流層下層(地面至2km)的平均溫度垂直遞減率0.3~0.4℃/100m來估算,經計算可知新站海拔高度的上升將導致溫度下降0.4-0.5℃。
3.3 氣象要素之間的影響
由于新站降雨量與舊站的差異,對新、舊站各項要素之間的差異也有一定影響。尤以4、8月最為典型,此兩月降雨量新站比舊站分別偏少59.7%、42.6%,造成月平均氣溫新站比舊站分別偏高1.1℃、0.7℃。
4 結論
(1)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值差異明顯。
(2)新、舊站點氣象要素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周圍環(huán)境、海拔高度和下墊面性質不同,另外,氣象要素之間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 通過新、舊站點氣象要素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雖然氣象要素存在明顯差異,但氣象要素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氣象數據符合“三性”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局.地面期限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王勝.肅北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甘肅科技,2011,27(19),64;
[3] 莫賢清,胡慧芬,譚伯楷.云浮新舊氣象站對比觀測資料分析[J].廣東氣象,2008,30(A02):54-55.endprint
摘要:運用差值分析法對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舊站1970年—2010年30年整編資料與新站2012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因觀測環(huán)境、海拔高度不同而存在差異,但觀測資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觀測資料符合“三性”要求。
關鍵詞:丹棱;氣象站;觀測資料;對比
丹棱國家一般氣象站(以下簡稱丹棱站)建站于1965年1月,至2011年已累計47年的觀測資料。因氣象探測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2012年1月1日起,經中國氣象局批準,丹棱站由丹棱縣縣城站址(以下簡稱舊站)遷往縣城西北紅石村站址(以下簡稱新站),并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對比觀測。本文利用新舊站址觀測的氣象資料進行對比,并對兩站之間的差異原因進行簡要探討。
舊站資料取1970-2010年30年整編資料,新站資料取2012年觀測資料。
1 環(huán)境對比
經實測,新站在舊站西北方位,新站海拔高度比就站址高133.5米,兩站直線距離為6.5km。
舊址西北面至東南面50米范圍內均已建成商住樓,觀測環(huán)境損壞嚴重。新站四周空曠平坦,距大型水體、公路的距離滿足測場環(huán)境要求。
2 觀測資料對比分析
2.1 氣溫
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1],其變化能反映局地環(huán)境的改變或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新、舊站月平均氣溫除4月、8月外,其余月份新站月平均氣溫新站均低于舊站。盡管各月氣溫差值顯著不同,但兩者的變化一致性較好。
2.2 降水
由表2可以看出,新、舊站月降水量差異較大,1、5、7、9、10、12月新站降雨多于舊站,其余月份少于舊站,但年總降水量新站少于舊站。新、舊站月降水量變化趨勢較為一致。
2.3 氣壓
氣壓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氣的密度變化,與水汽含量、風速、對流強度等密切相關,也是人體舒適度要素之一。[2]
從表3可以看出,新站各月平均氣壓均低于舊站,偏小幅度在14.0hpa-18.5hpa之間。在近地面層中,氣壓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可根據拉普拉斯氣壓高度差簡化訂正
3 新、舊站氣象要素差異原因分析
3.1 站址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舊站位于城市中心,具有明顯的熱島效應,空氣流動緩慢,熱了不容易散發(fā),造成舊站溫度高、降水偏多的特征[4]。而新站位于郊區(qū),氣流通暢,所以新站溫度低,降水偏少。
3.2 海拔高度的不同
新、舊站址海拔高度相差133.5米。海拔高度變化造成溫度差異可按對流層下層(地面至2km)的平均溫度垂直遞減率0.3~0.4℃/100m來估算,經計算可知新站海拔高度的上升將導致溫度下降0.4-0.5℃。
3.3 氣象要素之間的影響
由于新站降雨量與舊站的差異,對新、舊站各項要素之間的差異也有一定影響。尤以4、8月最為典型,此兩月降雨量新站比舊站分別偏少59.7%、42.6%,造成月平均氣溫新站比舊站分別偏高1.1℃、0.7℃。
4 結論
(1)新、舊站點氣象要素值差異明顯。
(2)新、舊站點氣象要素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周圍環(huán)境、海拔高度和下墊面性質不同,另外,氣象要素之間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 通過新、舊站點氣象要素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新、舊站點雖然氣象要素存在明顯差異,但氣象要素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所以新站氣象數據符合“三性”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局.地面期限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王勝.肅北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甘肅科技,2011,27(19),64;
[3] 莫賢清,胡慧芬,譚伯楷.云浮新舊氣象站對比觀測資料分析[J].廣東氣象,2008,30(A02):54-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