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梅 冉 霓
(1.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2.泰山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青少年時期是體格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而此時期的營養(yǎng)不僅對青少年的體格、智力的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決定著成年后機體、智力的發(fā)展。男女青少年之間的青春發(fā)育過程并不完全相同。一般女性青春發(fā)育出現較早(12~14歲),男性較遲,整個持續(xù)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因此,男女青少年的營養(yǎng)供應要有所區(qū)別。為了了解泰安市男女青少年的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和飲食行為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制訂相應的營養(yǎng)知識宣傳教育計劃,我們于2012年對泰安市青少年學生進行了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的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調查對象 于2012年隨機抽取泰安市3所中學進行調查,采取整群抽樣,此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148份,有效問卷1077份,有效率為93.8%,其中男生528名,女生549名。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參照國內相關資料自行設計的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調查問卷(KAP調查問卷)和“中國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問卷”,自行設計的KAP調查問卷經預實驗后修改而成,兩份問卷內容包括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和飲食行為。調查前統一培訓某護理專業(yè)學生,由經過統一培訓的某護理專業(yè)學生對研究對象進行發(fā)放問卷調查,調查對象課堂上獨立填寫,填完后當場收回,調查中進行充分解釋,以保證參與研究的青少年能夠準確理解問卷內容,填好的問卷經調查人核對后學生方可離開教室。
1.3統計學分析 原始數據先用Excel軟件錄入并整理,然后又轉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或百分比的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營養(yǎng)知識了解情況 見表1。
表1 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了解情況(男例數=528,女例數=549)
續(xù)表
表1可見,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普遍缺乏,僅有50.80%男性和43.00%女性青少年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男女青少年在營養(yǎng)知識了解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總體來看,女性青少年在營養(yǎng)知識的了解方面比男性青少年要好,女性對于優(yōu)質蛋白質、碘、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等的來源方面了解的明顯比男性青少年好;同時女性青少年在了解營養(yǎng)素缺乏會導致的疾病方面比男性青少年好。
2.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知曉率情況 泰安市青少年對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了解情況還是很不理想,僅有8.50%男性和4.10%女性青少年完全知道其中內容;29.00%男性和31.30%女性青少年不知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通過對男女青少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知曉率的比較,可以看出P>0.05,不同性別青少年對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曉率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營養(yǎng)態(tài)度調查結果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女青少年(男:97.30%,女:98.20%)認為合理營養(yǎng)對健康重要;青少年認為飲食控制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控制重要,都重視偏食和挑食等不良行為,沒有性別差異。但是在很多方面男女有明顯差異,例如:女性青少年對營養(yǎng)知識感興趣的要多(男:82.40%,女:87.80%);如果掌握了正確的營養(yǎng)知識,而平時飲食不太合理,女性青少年愿意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為的要多于男生(男:86.40%,女:92.70%);男性青少年認為現在飲食合理的要多于女性;男性青少年不喜歡甜食和油炸食品多于女性;女性青少年認為早餐重要和不應該吃零食的要多于男性;女性青少年喜歡吃蔬菜水果的多于男性,男女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2 青少年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了解情況(例,%)
注:χ2=6.340 ,P=0.17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3 營養(yǎng)態(tài)度調查情況(男例數=528,女例數=549)
2.4營養(yǎng)知識獲得途徑統計結果 表4可見,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男女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獲得途徑有性別差異(P<0.05)。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男女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的獲得途徑主要是電視、廣播(男:44.80%,女:42.60%);男性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獲得的另一主要途徑是通過網絡(男:24.80%,女:17.60%);女性青少年營養(yǎng)知識獲得的另一主要途徑是通過報紙雜志(男:14.50%,女:21.40%);男女青少年在營養(yǎng)知識的獲取途徑方面有差異。
2.5營養(yǎng)行為情況 見表5~7。由表5可見,青少年在選擇食物方面都主要考慮營養(yǎng)搭配合理(男:70.70%,女:65.40%),沒有性別差異。由表6、7可見,對青少年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進行調查對比可以看出,沒有性別差異;大部分青少年是晚餐最豐盛(男:57.40%,女:52.20%)。由表6、7可見,僅有11.20%男性和9.30%女性早餐豐盛,而且73.60%的男性和71.60%的女性青少年經常吃早餐(≥4次/周),4.20%男性和4.10%女性從不吃早餐,男女有差異;男女性青少年在甜食、腌制食品、蛋類、蔬菜、水果的食用上沒有性別差異,大部分男女青少年經常食用蔬菜水果,極少數男女青少年不吃甜食、腌制食品,從不外出就餐。但是在其他營養(yǎng)行為方面有性別差異,例如:女性青少年比男性吃油炸、燒烤食品的幾率多,僅有11.40%的女性和20.20%的男性青少年不吃油炸食品;僅有5.40%的女生和11.50%的男性不吃燒烤食品;男性青少年比女性喝奶的幾率多,45.90%男性和28.90%的女性青少年經常喝奶(≥4次/周),同時,12.10%男生從不喝奶,14.20%女生從不喝奶;男性青少年比女性吃動物性食品的幾率多,56.40%的男性和41.10%的女性經常吃動物性食品(≥4次/周),而2.10%的男性從不吃動物性食品,3.40%的女生從不吃動物性食品;青少年飲酒也有性別差異,89.10%的男性和86.60%的女性青少年經常喝酒(≥4次/周),而僅有2.10%的男性從不喝酒,0.30%的女性從不喝酒。
表4 營養(yǎng)知識獲得途徑統計(例,%)
注:χ2= 10.048 ,P=0.0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5 青少年選擇食物主要考慮的方面(例,%)
注:χ2=6.209,P=0.1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6 最豐盛的一餐(例,%)
注:χ2=7.790,P=0.051,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7 青少年營養(yǎng)行為對比情況(%)(男例數=528,女例數=549)
本次調查發(fā)現,僅有8.50%男性和4.10%女性青少年完全知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說明我們對膳食營養(yǎng)知識的普及還遠遠不夠[1]。進一步分析得出,青少年普遍缺乏營養(yǎng)知識,僅有50.80%的男性和43.00%的女性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僅有29.30%的男性和39.10%女性了解含鐵豐富且易被人體吸收的食物,不利于青少年體格發(fā)育,尤其是女性月經期的營養(yǎng)保健,因此,此時期女性青少年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發(fā)病率較高。
通過分析看出,大部分青少年認為合理營養(yǎng)對健康重要,認為飲食控制有利于糖尿病的預防和控制,重視偏食和挑食等不良行為;但是與男性相比,女性青少年對營養(yǎng)知識更感興趣,如果掌握了正確的營養(yǎng)知識,她們更愿意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為,她們認為早餐重要和不應該吃零食,這與處于該時期的部分女性為追求苗條,擔心肥胖,刻意節(jié)食可能有關[1]。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歡吃蔬菜、水果、甜食和油炸食品,這與個人喜好以及本階段兒童青少年處于青春期發(fā)育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一定的關系[2]。
對于早餐問題,通過調查發(fā)現,4.20%男性和4.10%女性從不吃早餐,6.70%男性和12.70%女性偶爾吃早餐,這是對身體極為不利的,不吃早餐會影響學習效果,并增加機體的自我消耗,阻礙青少年體格發(fā)育。早餐對青少年的成長有重要影響。Caroline等[4]的研究則證實,不吃早餐及早餐營養(yǎng)不充足的學生認知能力低于每天吃早餐和(或)早餐營養(yǎng)充分的學生,而在家吃早餐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1天中不健康的零食的消費與攝入[15]。
同時,本次調查還發(fā)現,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青少年主要通過電視、廣播獲得營養(yǎng)知識,但是男女有別,男性青少年另一獲得營養(yǎng)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網絡,而女性另一獲得營養(yǎng)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報紙和雜志,這可能與此時期的男女青少年心理特點和個人喜好有關。
12~18歲青少年體格發(fā)育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知識增加,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相對滯后[3],男女青少年之間的青春發(fā)育過程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對該時期青少年的保健重點應該是加強營養(yǎng)及健康知識教育的普及,在普及營養(yǎng)知識的同時注意男女有別,這就要求學校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和多途徑的普及健康知識教育,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等。
[1] 張艷青,王瑩,傅茂筍,等.我國12-17歲兒童營養(yǎng)及膳食認知現狀調查[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20(8):630-632.
[2] 章艷珍.某衛(wèi)校護理專業(yè)學生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23):116-117.
[3] 石淑華,黎海芪,潘建平.兒童保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4] Mahoney CR,Taylor HA,Kanarek RB,et al.Effect of breakfast composition on cognitive processe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Physiology & Behavior,2005,85(5):635-645.
[5] Utter T,Scragg R,Mhurchu CN, et al.At-home breskfast consumption among New Zealand children:associations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related nutrition behaviors[J].J Ame Diet, A Ssoc,2007,107(4):57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