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倩
(泰山醫(yī)學院圖書館,山東 泰安 271016)
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第21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上致辭說,全球大約3.5億各種年齡、國籍和收入水平的人患有抑郁癥[1]。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升學、就業(yè)、人際關系等壓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近年來,閱讀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積極探索,結合預防、控制和治療多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模式,成為高校圖書館拓展新型服務的新的增長點。我們對輕中度抑郁癥的學生86名開展閱讀療法干預大學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
1.1對象 2012級大學二年級學生。經過1年多的在校生活,是否適應大學生活,包括學業(yè)壓力、日常生活、人際關系、遠離家鄉(xiāng)等各種矛盾都充分暴漏出來。依據自愿的原則請1000名同學填寫SDS量表,共收回問卷992份,其中有效問卷846份,有效率為85.28%。被調查者中男性同學452人,占45.56%。女性同學540人,占54.44%。
1.2研究工具 抑郁自評量表。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其特點是使用方便,并能相當直觀地反映抑郁癥患者的主觀感受。適用人群:具有抑郁癥狀的成年人,包括門診及住院患者。評分標準(中國常模):輕度抑郁:53~62;中度抑郁:63~72;重度抑郁:>72。SDS總粗分的正常上限為41分,分值越低說明精神狀態(tài)越好。標準分為總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數部分。我國以SDS標準分≥50為有抑郁癥狀。
1.3研究方法
1.3.1研究對象的分組 對被測試者中的得分在53~72區(qū)間的86名同學按照自愿接受治療的原則邀請為閱讀療法治療自愿者。將其按隨機原則分為閱讀治療組和對照組,然后對其進行閱讀治療前后的對照實驗。其中對照組43名,閱讀治療組43名。
1.3.2閱讀治療前數據測試 由心理醫(yī)生和心理咨詢師采用SDS量表測試,對86名學生重新測試,建立測試檔案。
1.3.3閱讀療法的實施 在測試期的3個月,對閱讀治療組的43名學生,依據專家測試結果,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給予學生若干個閱讀療法書方,書方由泰山醫(yī)學院宮梅玲教授提供[2]。讓學生選擇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書方,在閱讀治療師的指導下實施閱讀治療方案。對照組的學生不予治療。
1.3.4閱讀治療結束后的測試 對閱讀治療組的同學實施3個月的治療,再用SDS量表重新對兩個組的所有學生進行測試。
1.3.5療效判定 采用四級臨床療效標準判定治療效果,由兩名有十年以上臨床精神治療經驗而不知分組情況的醫(yī)師分別在治療前后評定。臨床治愈:抑郁癥狀全部消失,情緒、情感恢復正常,能正常學習和生活;顯效:抑郁癥狀基本消失,時有情緒,情感低落,能處理一般日常生活;好轉:抑郁癥狀部分消失,情緒、情感低落有所改善,但不穩(wěn)定,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無效:抑郁癥狀無改善,情緒、情感低落仍明顯[3]。
1.3.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包對測試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個組的所有學生前后測試值進行t檢驗和組間配對t檢驗。
2.13個月治療后閱讀治療組結果 治愈21例,顯效14例,好轉6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35%。
2.2閱讀治療前,治療組和對照組SDS測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7718,P>0.05);閱讀治療后兩組SDS測試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794,P<0.01)。治療組在閱讀治療后SDS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4705,P<0.01),對照組在閱讀治療前后SD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6557,P>0.05)。見表1。
表1 閱讀治療前、后治療組和對照組SDS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11.3794,﹡P<0.01。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表現: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發(fā)展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并可能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fā)生木僵;少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臨床癥狀[4]。每次發(fā)作持續(xù)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至數年。大部分病例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每次發(fā)作一般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迄今,抑郁癥的病因并未研究清楚,大部分醫(yī)學專家認為生物、心理與社會環(huán)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發(fā)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有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與抑郁癥關系密切的心理學因素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氣質。成年期遇到應激性的事件,是導致出現抑郁發(fā)作的重要觸發(fā)條件。
本次實驗的結果表明閱讀治療組取得了顯著療效,說明閱讀療法在治療大學生輕、中度抑郁癥方面是有明顯效果的。雖然本次實驗治愈率和有效率都比較高,但并不能說明閱讀療法比臨床治療效果更好。閱讀療法畢竟是一種輔助療法,對于比較嚴重的抑郁癥狀還是主要依靠臨床治療,閱讀療法的療效并不顯著。所以本次樣本特意選擇了輕中度抑郁癥患者,這也是治療變得相對容易,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較高的原因。
關于閱讀療法對抑郁癥治療機制,國內外學者較多的是從弗洛伊德學派認同、凈化、領悟的角度加以論述,認為患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有意或無意地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認同,并通過閱讀治療師設定情境中的恐懼悲傷,使內心的焦慮得以釋放,使情感凈化[5-6]。與此同時,整個閱讀過程還有助于讀者通過心理活動和作品內容之間的整合產生領悟。閱讀療法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基礎研究仍很薄弱,目前國內都缺乏高質量的實驗數據和具體的應用研究。盡管如此閱讀療法仍與音樂療法、工娛療法等作為輔助療法,具有其特定的療效,這點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識。
[1] 潘基文.潘基文呼吁人人幫助抑郁癥患者[EB/OL][2013-12-26].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0/11/c_123806951.htm.
[2] 宮梅玲,叢中. 大學生抑郁癥閱讀治療典型案例及對癥文獻配伍[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2(1):33-37.
[3] 王立鋼,王曉英,孫波.萬拉法新與阿米替林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對比分析[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2005, 5(3): 196-197.
[4] 王波. 閱讀療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 宮梅玲,楚存坤,張洪濤,等. 閱讀療法立體化運作模式探究[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5(2):84-88.
[6] 聶紅梅,潘景副,李小英. 閱讀療法對改善大學生抑郁心理的實證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