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清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的基本構(gòu)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改革因此成為教育改革中備受關(guān)注的主題,教師應追求充滿智慧、充滿快樂的語文課堂。要讓“讀”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讓課堂充滿開心、智慧,讓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充分,讓多媒體手段充分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智慧;快樂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的基本構(gòu)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改革因此成為教育改革中備受關(guān)注的主題,特別是在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作為新課改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把握教學改革的重心,以此來駕馭自己的課堂教學呢?我覺得無論面對什么教材、什么版本,語文課堂都要尋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怎樣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呢?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覺得應該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由感悟,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大膽追求充滿快樂、充滿智慧的語文課堂,這也是我心中對新課改下語文課堂的詩意的暢想。
一 、要讓“讀”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只有通過“讀”才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語言,從而達到運用語言。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讀,那么課堂上應怎樣讀呢?那就是充分的讀。首先,要保證“讀”的時間。一節(jié)課中既要有朗讀的時間,還要有默讀的時間。學生要將全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去感知,必須要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要會在讀中質(zhì)疑。
其次,要教給學生各種讀的方法。“充分的讀”除了時間要充分,次數(shù)要充分,還指形式的多樣。
再次,要選準多“讀”的內(nèi)容。要多讀文中的重點句段,難以理解和有欣賞借鑒價值的片段,通過教師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例如《落花生》一課中,“父親”講的那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段話我在教學中就反復讓學生讀、背誦,通過多讀,使學生從中悟到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做人道理,培養(yǎng)學生做好事不聲張的良好習慣。
二、撿拾起童心,讓課堂充滿開心、智慧
曾幾何時,語文課堂上,教師高高站立,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滔滔不絕的講授時,卻未曾想過蹲下身來拾起童心站在和學生一樣的高度去幫助學生愉快地走進語文世界,走進自己的語文課堂。
教師蹲下身來撿起童心,不僅是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教師要尊重欣賞和寬容學生,也是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課堂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是心與心的交融,是情感與情感的碰撞與共鳴。這樣,學生的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以激發(fā),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開心與智慧,讓學生放飛理想,暢想未來,發(fā)展自己。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充分
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一個簡單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渴求主動發(fā)展的生命體。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了,他們的學習才會變得充滿智慧和挑戰(zhàn)。我們課堂中的“動”不再是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還要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做一做、唱一唱、評一評等等,多種多樣的動生動了學習,精彩了課堂,使我們的語文課堂露出真切的笑臉。
課堂中的互動,更應關(guān)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更應關(guān)注的是對學生思維的啟迪。
四、讓多媒體手段充分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運用課件展示,可利用圖像、動畫、色彩等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能夠?qū)⒊橄蟮奈淖謹⑹雠c逼真的情景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視聽結(jié)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較長時間里興趣盎然地參與語文學習中去。
在展示毛澤東和陸游兩位詞人的《卜算子·詠梅》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選用相應的《雪梅圖》作陪襯,同時還可以在網(wǎng)上下載色調(diào)淡雅的大理石紋作背景,這樣既能表現(xiàn)梅花的冰清玉潔,同時也能夠較好地表現(xiàn)毛詞的豪情和陸詞的憂怨。
運用課件,可利用圖像、動畫、色彩等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對“人字形”線路的理解是這篇課文的難點,學生對于理解詹天佑設計的兩種鑿井法有困難,教師如果單憑講述,肯定效果不佳,也不能夠深刻認識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如果從課文內(nèi)容的實際出發(fā),采用課件教學,將會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以“人字形”線路為例制作課件,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先在屏幕上呈現(xiàn)出整個地形圖像,然后配以汽笛長鳴,動態(tài)畫面出現(xiàn):讓火車下山時前拉后推,上山時后拉前推,并駛向遠方,通過多媒體把這些情景展現(xiàn)給學生。這時學生肯定會被有趣的動畫吸引,這樣就形象直觀地認識了“人字形”線路,并能體會到“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巧妙。這樣的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示,視聽結(jié)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較長時間里興趣盎然地參與語文學習中去
《荷花》這篇課文,如果能在課堂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也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通過多種媒體展示的一幅幅圖畫領略荷花的美,同時再利用投影,利用錄音朗讀,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荷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美。
新課改賦予了教師新的歷史重任,新課程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既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只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的讀,撿拾起童心,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多媒體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編輯:劉婷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