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知識,另一方面也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重任。語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工整書寫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書寫工整 交際 審美 實踐創(chuàng)新
筆者參加了一場留美招生說明會,會中主要說明中國學生要想留學美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如,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等。這些能力也是中國現(xiàn)實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對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中學語文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知識,另一方面也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的重任。
一、培養(yǎng)學生工整書寫的能力
古人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睂懙靡皇趾米郑敲恳粋€學生的愿望,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過重,大多數學生書寫潦草,字跡不清。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重任,往往會落到語文教師的身上。首先,語文教師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認識,盡管電腦普及了,但書寫無論何時還是必要的。其次,語文教師自己的字要漂亮、美觀,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教師的板書就感到賞心悅目,從而點燃學生把字寫工整、寫漂亮的愿望。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精選字帖,悉心指導學生刻苦練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書寫一定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現(xiàn)代社會,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充分利用語文課堂來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外廣泛閱讀,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生可以閱讀文學名著,收集名人逸事、名人傳記,了解自己喜愛的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的星路歷程,把他們作為說話訓練的材料,開展《我最喜愛的明星》《我最喜愛的作家、作品》等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都能得到積極的鍛煉。
初中語文教材對口語交際也按不同年級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問題來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如針對七年級口語交際中的“委婉拒絕”,可以這樣設計情境:小明正在做數學作業(yè),同學小華來請他去打球,假如你是小明,你應該怎么說才能委婉拒絕又不傷害同學感情呢?
語文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語文閱讀課來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改變傳統(tǒng)語文課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按不同文體設計相應問題。如記敘文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本文記敘了什么事情?主人公有什么性格特點?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通過設計這些問題,讓學生結合文本,充分閱讀,充分討論,得出結論后,再讓學生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充分的鍛煉。
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需要鍛煉。有不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同學與教師正常對話交流,可是一到課堂等正式場合,就會顯出窘態(tài),沒有眼神交流,說話聲音很低,不敢表現(xiàn)自己。針對這種問題,語文教師平時就可以多提供一些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發(fā)言,到講臺上演講,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流暢地與人交流。
說話還要用到肢體語言。如面部表情、動作神態(tài)、手勢等。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詩詞的朗誦、演講等活動來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平時交流中能調動自己的情感,運用肢體語言來加強表現(xiàn)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的景物描寫,提高學生的審美認識。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中,從嗅覺、觸覺、聽覺、視覺等幾個方面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獨特的風光,讓我們隨作者一起領略了江南美景,學生讀到這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也會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美好風光,頓時產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感情。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的人物描寫,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作品中的人物描寫,寄寓了作者對人物的好惡,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品的主題。魯迅先生在《社戲》中,描寫了少年雙喜這個人物,在雙喜的帶領下,一群小伙伴陪著“我”月夜行船去看社戲,月下歸航,偷豆吃豆,充滿了野趣。通過這個人物的描寫,讓讀者也對小伙伴們的活潑勇敢、純樸天真、熱情聰明心生欽佩之情。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語文教材中有的古詩文、現(xiàn)代文具有非常強烈的節(jié)奏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品味,充分感受語言的美妙。如梁衡的《夏》,文中多用短句,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鏗鏘有力,把夏日農忙時的緊張、激烈,農民的辛苦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了。
作品內在的精神境界也熏陶了學生的審美。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陸游“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如針對七年級上冊的語文實踐活動“我愛文學”,我們可以讓學生編輯文學手抄報來鍛煉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先讓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寫出閱讀感悟、作品賞析、人物品評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合成一份報紙,通過設計報頭、編排稿件、美化裝飾等,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編出一份內容豐富、色彩清新的報紙來。
語文教學擔負著傳承文明的重任,只要教師用心付出,必將使學生的書寫能力、交際能力、審美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