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高年級要求能根據(jù)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英語教學受教學設施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學生英語學習比較困難,寫作教學更是困難重重。
1 在英語寫作中主要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學生基礎較差,詞匯量不足。大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積累詞匯的習慣,多數(shù)單詞只會認讀,不能拼寫,在寫作中往往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
2、各種時態(tài)混淆,病句多多。很多句型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更不明白為什么用這種時態(tài)來表達。對常用句型不夠熟悉,以致于出現(xiàn)許多病句。如:Amy are tall . She like ride bike.
3、用漢語思維習慣進行英語寫作。很多學生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不了解英語思維與漢語思維的區(qū)別。在寫作實踐中,有的學生先用漢語思維想好語句,再用英語逐個翻譯成文。如:I very like my school . 可見,他們缺少英語語感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2 針對學生的寫作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
1、積累詞匯,豐富寫作。我們說的每個句子,每段話都是由一個個詞匯構成的,一個人要聽懂別人的意思,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必須積累一定量的詞匯。雖然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為圖片、實物等寫出簡短的標題或描述,能模仿范例寫句子,但積累常用詞匯是必不可少的。A、分類識記詞匯。隨著學生所學詞匯量的增加,如果沒有分類識記,很容易發(fā)生混淆和記憶零亂的現(xiàn)象。各類詞匯通過整理、分類,再加以識記,更便于口語表達和寫作。例如:描寫人物的:tall., fat , nice, cute 等。常用動詞詞組:read book, fly kites, ride bike等。學生識記這些常用詞匯,就好比有了寫作武器,在寫作中就能做到得心應手、靈活運用。B、積累好句。對于閱讀課文和課外練習中優(yōu)美語句,常用句型可以引導學生摘抄、識記。在寫作中學生便會靈活運用,使文章寫得更生動。例如:在一篇看圖寫作中,有的學生就運用課文中的語句:The sun is shining.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trees.生動地表達圖片內容。
2、先口語交際,后練習寫作??谡Z交際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交際形式,不僅能對學生進行聽、說技能訓練,而且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高年級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在寫作教學中,應通過口語交際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讓他們感到有內容可寫。常見的形式有:圍繞主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看圖說話。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學生比較熟悉的主題。如: My Family, My Friend等,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相關的口語交際,從而獲得真實的信息用于寫作。如:My Friend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展開進行口語交際:Whats your friends name? How old is she/he?What does she /he like?Whats her/his favourite food?...交流后,學生便歸納出朋友的相關信息,如:Lingling is my good friend.She is twelve.She likes dancing .Her favourite food is hot dog. 等。在看圖寫作中,學生往往觀察片面沒有條理,想象不夠豐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觀察,并加以合理想象,描述出天氣、周圍環(huán)境、人物動作及情感,使短文寫得更精彩。
3、明確時態(tài),對比寫作。在小學階段出現(xiàn)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四種時態(tài)。雖然在小學階段語法不要過多教學,但應該讓學生基本了解。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 比較相關句型,歸納出各種時態(tài)的特征及構成形式。在對比中,明確各種時態(tài)表示不同時間發(fā)生的動作及基本構成形式。如:一般將來時的構成形式 be(am,is,are) going to + 動詞原形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明確各種時態(tài)的構成和使用范圍的前提下,學生才會寫出簡單、正確的句子,避免出現(xiàn)因為時態(tài)混淆而出現(xiàn)的病句。在寫作指導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如:寫“你和你的家人昨晚都做了什么”,看到“昨晚”就應該想到用過去時,動詞要用過去式。又如:寫“周末你的計劃”,就要用一般將來時等。只要認真審題,結合所學的時態(tài),學生就能寫出正確的語句。其次,可以通過對比寫作,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印象。如介紹自己:My name is ?Im twelve.I like apples.I can play basketball? 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描述自己的朋友。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創(chuàng)造出了新句子:Mike is my good friend.He is eleven.He likes milk.He can swim?. 在模仿、比較中,學生很快明確了由于人稱變化所帶來的區(qū)別。這樣的寫作既輕松而且記得牢。
4、相互交流、激勵評價。學生由于先天的素質和后天所處的交流環(huán)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學習上存在著差異性。我們不應該以同一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應該根據(jù)學生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讓他們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寫作。對一些基礎好的、接受能力強的同學,要求他們在正確描述的同時,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寫出更優(yōu)美、更具體的句子。對于一些學困生,則要求他們簡單的、正確地寫出句子。寫作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閱讀、修改。寫得好的習作,可以粘貼在學習園地供其他同學閱讀、學習。對于學生個體的進步、發(fā)展,教師應及時肯定,充分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另外,教師應及時批改作文,盡量面批,對全班同學容易出錯的進行集體講評。通過批改、講評,讓學生明確到錯誤的原因,增強認識,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5、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排除他們在英語實踐中的障礙。在課外,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收看相關電視節(jié)目,影像資料等,拓寬知識,豐富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從而對自己的表達作出正確判斷。
總之,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我們在閱讀教學的同時,應關注學生英語的積累和運用,從而提高寫作的能力,為今后的英語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