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樂
摘 要:隨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青海省境內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數量急劇上升。高校必須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引起高度的重視,并在研究分析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特殊性的基礎上尋求有效的措施,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成效,使少民族大學生普遍認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少數民族大學生;認同調查;探析
本文為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青海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調查與分析”的結項成果
高校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向大學生傳播科技文化知識、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急需的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等。作為民族的未來和祖國的希望,大學階段是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其思想認知和文化觀念日漸成熟,但是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能力, 所以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強的可塑性。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未來青海省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所以青海省高校必須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那么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遍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急待青海省高校加以解決的現實問題。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認同的概念分析
1.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報告提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報告提出: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庇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我國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這決定了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社會意識和精神現象,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的追求,對自身和社會發(fā)展的向往,在現實生活中形成,是奮斗目標的體現,實質上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共同理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發(fā)展進步的精神激勵和方向引領。(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功能與地位決定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國必須以優(yōu)秀的道德素質和思想修養(yǎng)作為根本基礎才能真正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自身行動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
1.2 認同的概念分析
精神分析學派在自我防御機制理論中提出了“認同”概念。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認為,認同是描述個人通過接受模范人物的行為、風格和特征增強自己的趨向認為,是自我將環(huán)境中的現實對象與本我對滿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對應的過程。有研究者提出, 認同屬于社會學的重要概念, 具有兩層含義:社會認同和個體認同。社會認同是維系社會共同體的內在凝聚力,是社會共同體成員對一定情感與信仰的分享和共有;個體認同是個人社會行為的持久動力,是個人對自我的社會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確認。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沖突通過其所持有的不同的價值觀的沖突表現出來, 經濟全球化不僅帶來了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 而且?guī)Я肆瞬煌瑑r值觀之間的相互接受、相互認同、相互認可、相互理解、相互認知。價值認同不是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簡單的認同和共享, 而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從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以及價值哲學的角度來看,價值認同有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認知認同階段。心理學家認為,認知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思維、語言、記憶、想象等,是人們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信息加工的過程。第二個階段為情感認同階段。該階段提出:“情感是指人在對事物的屬性、特征及其關系等形成認識的同時所產生的對該事物滿意與不滿意、喜愛與厭惡、肯定與否定等一系列的態(tài)度”。人們在認知基礎上產生了情感, 情感是人們真切、深刻了解事物的體現,情感形成后對認識產生重要的影響,對認知活動產生控制與調節(jié)作用。第三個階段為行為認同階段,在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基礎上, 大學生在情感和理智上認同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里僅指狹義的觀念上的認同),但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價值準則,并作為行為規(guī)范, 指導實踐活動, 產生行為認同。內化與外化是價值認同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化是指在人們情感和理智認同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 對自己已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構, 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的價值觀,作為個人額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 并這些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作為行動指南。所以說,價值認同是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再到行為認同的過程。
2 青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現狀
2013年6月,筆者開展了青海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調查,研究分析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狀況。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向三所高校(青海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少數民族大學生共發(fā)放了300份調查問卷, 回收了297份有效調查問卷, 問卷有效回收率 98.5%,其中來自農牧區(qū)的學生占69%, 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占31%, 男生47%, 女生53%。
(一)認知認同方面:絕大多數學生一定程度上知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但認知存在顯著差異性和不完全性。調查數據表明,在回答對“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的看法時,有17%的學生選擇“非常同意”,57%的學生認為“基本同意”,而10%的學生選擇“不太了解,與我無關”。在回答“是否經常關注國家大事”時,有74%的學生回答“是”,16%的學生回答“不是”。在回答“看待‘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時,有5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意義,界定了人們的行為準則,對社會起到了規(guī)范作用”,31%的學生認為“有些古板和教條,當今社會應當懂得變通”,11%的學生選擇了“并不關心”。
(二)情感認同方面: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很高的情感認同度,但存在非穩(wěn)定性和易變性。調查數據表明,在回答“具有中國特色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不是目前我們應該堅持與追求”的問題時,8%的學生回答“不是”,23%的學生回答“小部分是”,40%的學生回答“大部分是”,16%的學生回答“不清楚”。在回答“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直接受益者是誰”時,33%的學生回答“小部分人”,36%的學生回答“大部分人”,24%的學生回答“全體人民”。在問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否國富民強”時,41%的學生認為“恐怕還需改革”,29%的學生認為“不一定”,17%的學生認為“當然能”,5%的學生認為“政治道路太遙遠,與我無關”。
(三)行為認同方面:不少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與實踐想脫離,自覺踐行度不高。在回答“如何看待大學生入黨動機”時,59%的學生認為入黨動機是“為將來就業(yè)增加一定砝碼”,19%的學生選擇“屬于崇高的政治信仰”,14%學生“完全盲從”。在回答對“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看法”時,67%的學生是“思想活躍,積極創(chuàng)新”,20%的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按部就班,普便欠缺”,6%的學生完全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
3 青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中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3.1 少數民族地區(qū)特殊性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影響
1.西北地區(qū)的歷史發(fā)展狀況較為復雜,其中宗教對于這些少數民族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其宗教信仰是密切聯系生活習慣的。對于少數民族地區(qū)而言,宗教作為一種信仰已經潛移默化滲透入其生活之中,并成為了其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與禮儀規(guī)矩,融入到民族風俗中起到普遍作用。國家法律是保護那些合法的宗教行為的,就像出于樸素宗教虔誠與修身養(yǎng)性目的的宗教活動。不過,宗教信徒這種樸素的宗教情感很容易為部分宗教極端勢力所利用,進而煽動宗教狂熱,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如破壞民族團結和進行分裂活動。學生思想不夠堅定,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也成為了部分宗教狂熱分子籠絡勢力的溫床,特別是那些少數民族較多的高等院校。
2.在民族發(fā)展中應該重視經濟發(fā)展,經濟發(fā)展不佳就極容易造成各類矛盾的積蓄。經濟落后的地區(qū),當地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就相對較低。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出自貧困地區(qū),因此往往沒有太好的文化基礎,很容易為分裂主義勢力所左右。這種認識上的差距的不斷拉大,就促使人們在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上有所偏差。改革開放以來,青海省各族人民堅決擁護中共的政治路線,認真執(zhí)行黨的政策方針,從而使得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不過,由于諸多原因,如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已經遠遠超過青海地區(qū),而且這種差距趨于擴大化。以最常見的GDP指標為例子,據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青海省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1884.5億元,而排名是全國倒數第二。
3.2 社會發(fā)展多樣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影響
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長足發(fā)展?;谶@一背景,我國的經濟因素呈現多元化,例如分配原則、就業(yè)方式、組織形式、利益關系以及經濟成分,這也促使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這些因素正影響著人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改變著信息傳播方式和體制。這些活躍的新因素正在影響著少數民族大學生,也影響著其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多樣化的社會經濟成分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然而,這也讓不同利益群體有了更多的溝通障礙,這部分人對于現實的態(tài)度較為復雜,情緒和期待很容易發(fā)生變化。在具體實踐中,必須認真處理這些變化,密切關注這種變化的尺度與限度,避免不安定狀況的出現,避免人們產生對社會主義制度認識的偏差。正是這一背景之下,人們就業(yè)的方式日趨多元化,這也讓群眾在就業(yè)上不必過于依賴政府,從而降低了群眾對黨政組織的相關認同。多元化的分配方式也激發(fā)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也讓人才流動更加頻繁,不過負面作用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很容易誘發(fā)群眾片面追逐物質財富,快速拉大貧富差距。多元化的利益關系也讓人們在利益爭奪上日趨激烈,也造成了群眾內部矛盾處理上的困難。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間接地帶動了消費主義思潮,伴隨而來的是權力擴張與享樂主義等問題,也腐蝕了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
3.3 國際社會變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影響
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能量,提升了不同生產要素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配置。正是因為這些,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日趨相互依賴。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中最鮮明的特色,這也為政治與生活帶來了諸多深刻影響,也讓意識形態(tài)更加多元化。相對于其他意識形態(tài)而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成型時間較晚,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而多次陷于低潮。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利用已獲得的經濟與科學技術優(yōu)勢,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對社會主義國家展開演變滲透。中國已經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來了,就像社會主義以往所遭遇的挫折一樣,在未來,社會主義依然可能遇到很多挫折和挑戰(zhàn)。這些挫折與挑戰(zhàn)將會直接反映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之中,而西方資本主義破壞和滲透中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步伐也將更加猛烈和隱蔽,形成了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的巨大沖擊。
4 增強青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對策思考
4.1 強化教育引導,提升認同度
在教育方法上追求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教育的生動靈活性。第一,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要進行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結合理論與實際,將現代傳媒技術融入到傳統教學手段中去,從而讓課堂教學技術含量有所提升。打造一種討論式與互動式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發(fā)揮其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第二,重視差異性與層次性,因為學生的需求有著巨大差異,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把握這種差異性,并為之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法。在部分教學中,語言成為一個重點,對于部分藏族學生,用藏語教學更能接近他們的接受心理。第三,客觀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中的不確定因素,重視該教育的突變性、不穩(wěn)定性、長期性和反復性。中國當代社會很復雜,人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也有著差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也是有著差異的,也存在著上述問題。教育工作者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用理論和實際去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不能過于急躁。否則,只會引發(fā)他們的抵觸情緒。
4.2 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讓其在情感上得以認同
1.重視弱勢群體的訴求,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學生都是來自貧困偏遠地區(qū),其在生活和學習中將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應該盡可能的幫助他們。能夠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解決相應的生活困難,其內心就會增加對社會的認同感,激發(fā)起內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這種樸素的情懷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礎。所以,各級政府和學校應更加重視對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诋斍暗闹鷮W貸款政策,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助學崗位、困難補助和獎學金等形式解決其就學期間遇到的生活問題。只有讓他們沒有生活顧慮的學習,才能增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增強的祖國的感染力。
2.加強就業(yè)指導,協助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yè)問題。特別是在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該地教育基礎薄弱,來自該地區(qū)的大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上存在很多問題,進入人才市場后普遍競爭力不足。這部分大學生畢業(yè)以后很有可能陷入失業(yè)狀態(tài),政府如果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就業(yè)問題,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會被他們所認同。否則,很容易引發(fā)他們對社會的失望情緒。從學校這一方面來說,學校應該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長、專業(yè)、興趣和性格特點制定相應的方案,幫助其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其認識就業(yè)情況。在轉變其就業(yè)觀念的基礎上,根據其意愿強化相關技能的培訓,從而提升其就業(yè)能力,或者增強其創(chuàng)業(yè)觀念。從政府這一方面來說,政府對于少數民族學生應該制定優(yōu)惠政策幫助其就業(yè),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拓展其就業(yè)渠道。這些措施都有助于其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增強其榮譽感。
3.強化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很多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適應大學校園生活,往往因為學習、生活、就業(yè)和交往問題而陷入心理問題的泥潭。這類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往往只同來自同一地區(qū)的學生交往,沉默寡言而自卑。其很少向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尋求幫助,也不會接受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陷入心理障礙的泥潭。學校不應該漠視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應該給予更多的心理關懷。在新生入學時,應該及時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追蹤和了解。對于已經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應該更加重視,及時進行心理輔導治療??梢圆扇〉姆绞接泻芏啵鐖F體輔導、個體咨詢、課外幫助、專題講座等等。
4.3 強化實踐活動,增強其行為認同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中,不應該孤立的進行,而應該結合校園主題活動進行。在少數民族大學生比例較高的高等院校中,學校宣傳部門以及團委等都會組織各個院系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主題征文、專題講座等等。我們應該將這些活動視為課堂教育的延伸,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進行這類活動時,應該保持特色,從而吸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參與。因此,學校在舉辦這類活動的時候,應該進行精心策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活動融為一體。依靠內容多樣而豐富的主題活動,將其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去,并培養(yǎng)他們的行為,更好的實現知行統一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潘利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N].南方日報,2013-1-12(9)
[2]邱燁.三個倡導塑造時代精神氣質(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2-11-1
[3]李德順.價值學大詞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4]汪信硯.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J] .哲學研究,2002(11):4.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羅國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6)
[7]徐紹華. 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調查與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