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摘 要: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的基礎學科,與生活、工作是分不開的。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怎樣呢?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越久,學習熱情就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加輕視語文。文章對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及成因進行深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消極心理 解決對策
一、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xiàn)
(一)對語文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
在高中,有一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上課時常常是想聽就聽,不想聽就干別的;對課后作業(yè)采取應付態(tài)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做別的。這種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成績差的學生身上,而且表現(xiàn)在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身上,尤其是語文較好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語文已經(jīng)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突擊別的學科,等臨近高考再突擊也來得及。他們認為語文提分不快,不如數(shù)理化來得容易,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冷宮”。
(二)應付老師,被動學習。
這種情況一般存在于中等生當中。這些學生學習語文,乃是迫于高考或者老師的壓力,他們之所以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較積極,主要是在成績上怕被甩得太遠。但是他們學習語文積極性仍然不是很高,學習目標不明確,也沒有詳細的學習計劃。僅僅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他們對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但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歸納和總結(jié),是一種典型的被動學習。
(三)焦慮日深,失去信心。
他們充分認識到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由于底子差,學習方法不當,雖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成績非但不見提高反而出現(xiàn)倒退,漸漸地,他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動搖了,甚至怕上語文課,焦慮日增,對語文學習不知所措。
(四)投機取巧,得過且過。
有些學生有學好語文的能力,也知道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但只是因為高考,高考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所以對語文采取投機取巧的態(tài)度,他們重視的是語文分數(shù),而不是語文本身,見題就做,企圖“巧遇”高考試題。還有一類學生,他們有“我聰明”、“運氣好”的心理,依靠考場超常發(fā)揮。
二、學生對語文學習不熱心的原因
(一)對語文的認識存在偏差。
一些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其對培養(yǎng)自身素質(zhì)的重要作用。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是他們未來發(fā)展所不可或缺的。要提高語文素質(zhì),就要一點一點地積累,一步一步地前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蓋樓房,必須從根基打起,一點一點地向上砌,投機取巧就會成為豆腐渣工程?!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離開語文就會寸步難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漸進性的,較之其他學科,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提高的。在語文學習中,往往花很大力氣也不出成效是正?,F(xiàn)象,語文學習就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學生心理都不太成熟,易犯急功近利的毛病,努力一番仍不見效果,就打退堂鼓,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有些學生學習語文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zhì),而是著眼于高考,怎么來分怎么學,是典型的投機心理。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高考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二)自我調(diào)適能力差。
許多學生都有偏科現(xiàn)象,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學科特點決定的。語文與理科相比,更抽象,不像理科那樣有邏輯性,答案標準,容易形成成就感。其次,語文不如理科分數(shù)來得容易,見效慢。再次,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潛下心來學習,是個慢功夫,而高考的臨近使很多學生心浮氣躁,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熱情在所難免。
三、改變學生輕視語文的態(tài)度的對策
(一)讓語文成為學生的內(nèi)心需要。
從心理學角度講,需要能夠生成目的,目的能夠推動行動,行動能夠優(yōu)化心態(tài)。學生在高中階段出現(xiàn)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學生認為語文學習不那么重要了,產(chǎn)生了“我不需要學了”的心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產(chǎn)生“我要學”的心理,這樣他們才能改變語文學習態(tài)度。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和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有了興趣,語文學習就能事半功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辦法很多,如,在講名人名作時,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通過播放電影、紀錄片等,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感知教學內(nèi)容,從而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也會大不一樣;改變“黑板+課本+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探究法、討論法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使文學類課程活起來。
總之,只要教師轉(zhuǎn)變觀念,開動腦筋,把學生的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就不難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定會有飛躍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繼安.高中語文教學反思[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7).
[2]崔藏金.怎樣成為反思型教師[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10).
[3]孫瑜豁.淺談教學反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2).
[4]李玲,陳靜.論杜威的反思性思維及反思性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2).
[5]姜巍巍.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徑——反思性教學的視角[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4).
[6]毛師麗.針對高中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1(9).
[7]雷傳平,姚麗賢.高中生語文考試成敗歸因研究[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2).
[8]劉麗華.語文找到考試的“感覺”[J].招生考試通訊(高考版),2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