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玲,唐世琪,吳凌云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武漢 430000)
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動脈硬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蔣雨玲,唐世琪,吳凌云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武漢 430000)
目的對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進行動脈硬化檢測,探討動脈硬化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符合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272例,進行動脈硬化檢,測量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數(shù)(ABI)并收集相關(guān)資料。根據(jù)動脈硬化程度分3組比較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飲酒、飲食、運動及精神因素與患者動脈硬化程度的相關(guān)性并對危險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jié)果性別與動脈硬化無相關(guān)性,適度運動與動脈硬化呈負相關(guān),年齡、吸煙、過量飲酒、高脂飲食、精神壓力與動脈硬化程度呈正相關(guān)。結(jié)論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應該戒煙、適量飲酒、低脂膳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態(tài)從而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代謝疾病;動脈硬化;危險因素;老年人
代謝綜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在個體內(nèi)的集結(jié)狀態(tài)。MS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其主要包含肥胖癥,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2DM)或糖調(diào)節(jié)受損、血脂異常以及高血壓[1]。最近,國內(nèi)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踝臂指數(shù)(ABI)與老年MS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相關(guān)[2],并且在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ABI等指標都會出現(xiàn)相應的異常情況[3],baPwV是目前最常用2種評價動脈彈性功能的指標之一[4-5],并且其大小可以反映動脈彈性或管壁僵硬度等功能性改變[6]。
本研究對272名符合老年代謝綜合征標準的患者進行動脈硬化檢測,并以問診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吸煙、飲酒、飲食、運動及精神壓力情況,以了解動脈硬化的檢出情況及其相關(guān)危險因素,為動脈硬化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對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間在我院健康體檢中心進行動脈硬化早期檢測的符合老年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的患者進行動脈硬化檢測,并以問診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吸煙、飲酒、飲食、運動及精神壓力情況,以了解動脈硬化的檢出情況及其相關(guān)危險因素,其中男性140名,女性132名;年齡范圍為65~88歲,平均年齡(70.7±6.7)歲。
1.2 儀器的基本性能介紹及操作使用 日本歐姆龍生產(chǎn)的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VBP-9),能同時檢測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和ABI。通過PWV可以把握血管的僵硬度和彈性,通過ABI可判斷有無下肢動脈狹窄(阻塞)。檢查前需要錄入受檢者的身高、體質(zhì)量、年齡、性別、腰圍,受檢者安靜休息15 min以上,檢查室溫度調(diào)節(jié)在25℃[7-8],受測者取仰臥位,將袖帶縛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帶氣囊標志處對準肱動脈,袖帶下緣距肘窩橫紋2~3 cm,袖帶松緊合適。下肢袖帶氣囊標志處位于下肢內(nèi)側(cè),袖帶下緣距內(nèi)踝1~2 cm,松緊度同上。心電感應器放置于左側(cè)第二肋間。采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檢測患者左右兩側(cè)肢體的PWV速度和四肢血壓,計算出ABI,由儀器對患者的外周血管僵硬度情況作出總體評價。
1.3 評價指標及危險因素 MS的診斷:根據(jù)美國人高膽固醇血癥檢出、評估和治療第三次報告(NCEP ATPⅢ)提出的MS診斷標準,按國內(nèi)腰圍增大切點加以修改[9],即①三酰甘油≥1.7 mmol/L;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1.04 mmol/L;女<1.03 mmol/L;③血壓≥130/85 mm Hg;④空腹血糖≥6.5 mmol/L;⑤肥胖:體質(zhì)量指數(shù)≥28 kg/m2。腰圍:男>85 cm,女>80 cm。
PWV:作為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在矯正了年齡后高出正常值20%以上者診斷動脈硬化[10]。
ABI:判斷下肢動脈狹窄、阻塞的標準,正常范圍0.9~1.3。
分析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吸煙、飲酒、高脂飲食、運動不足、精神緊張等指標。
表1 MS患者動脈硬化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各個相關(guān)因素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
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2.1 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影響因素的分析結(jié)果272名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中,輕度動脈硬化患者平均年齡為(65.5±3.6)歲;中度動脈硬化患者平均年齡為(71.5±5.9)歲;重度動脈硬化患者平均年齡為(75.5±6.3)歲。MS患者各動脈硬化程度的平均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91,P<0.05)。由表1可知,性別不影響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程度(P>0.05),長期吸煙、過度飲酒、高脂飲食、適量運動、精神壓力對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程度的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將問診中各個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動脈硬化程度作為因變量,采用多元逐步線性回歸統(tǒng)計方法分析,得出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程度與長期吸煙、過量飲酒、高脂飲食、規(guī)律運動和精神壓力有關(guān)(P<0.05)。其中長期吸煙、過量飲酒、高脂飲食與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程度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與適量運動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由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可以看出過量飲酒對老年MS患者動脈硬化的影響最大,見表2。
表2 MS患者動脈硬化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動脈硬化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致死致殘率高。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并干預是十分必要的[11]。為提高老年MS患者生活質(zhì)量,早期檢測并預防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降低臨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和致死致殘率最關(guān)鍵的方法是開展無創(chuàng)性測評技術(shù),對相關(guān)指標進行監(jiān)控,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干預[12-13]。傳統(tǒng)動脈硬化的檢查都是對患者中晚期的診斷,而且是有創(chuàng)性檢查。本研究通過動脈硬化檢測儀測得的PWV可以評估未來患動脈硬化的危險,結(jié)合患者生活習慣做到早期預防。
本研究中證明飲酒對促進動脈硬化的作用最大,但是劉力峰等[14]認為少量飲酒(每次50 mL,每日不超過100 mL)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興奮大腦皮質(zhì)、消除疲勞,明顯降低動脈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輕度或適度飲酒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風險降低有關(guān)[15],與本研究結(jié)果不符,可能是由于長期危險飲酒引起脂代謝紊亂,加重中心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使得MS中心環(huán)節(jié)得到強化。
老年人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逐年提高,多數(shù)患者對代謝性疾病的危害沒有充分的認識、缺乏應對日常生活變化時調(diào)整治療的知識。因此,為了保證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應該提倡戒煙、適量飲酒、保持良好的快樂心境、合理膳食。
[1]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811-813.
[2] Xu Y,Li J,Lu Y,et a1.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cardiovascular or all-causemortality in metabolic syndrome of elderly Chinese[J].HypertensRes,2007,30(7):613-619.
[3] 寇學均,刑艷秋,路方紅,等.老年隱性高血壓患者中心動脈壓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M].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4):109-112.
[4] Papaioannou TG,Protogerou AD,Stamatelopoulos KS,et a1.Noninvasive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central blood pressure estimation:procedures,validation,reproducibility and limitation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9,15(3):245-253.
[5] Ding FH,F(xiàn)an WX,Zhang RY,et a1.Validation of the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central blood pressure by the sphygmocor and omron devices against the invasive catheter measurement[J].Am J Hypertens,2011,24(12):1306-1311.
[6] 寇學俊,邢艷秋,路方紅,等.老年隱性高血壓患者中心動脈壓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4):376-379.
[7] 胡品津.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55.
[8]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多重心血管病危險綜合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6,34(12):1061-1071.
[9] 徐成斌.代謝綜合征[J].中國醫(yī)刊,2005,40(2):3-6.
[10]王繼光.動脈血管早期并將的檢測[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27(24):1917-1919.
[11]劉芳,張紅葉,劉曉寧,等.代謝綜合征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guān)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5):1317-1320.
[12]Nusca A,Melfi R,Di Sciascio G.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and statins therapy[J].Ther Adv Cardiovasc Dis,2008,2(2):101-107.
[13]Lamy A,Natarajan M,Yusuf S.Medical treatment,PCI,or CABG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BMJ,2011,342(7809):966.
[14]劉力峰,郭春杰,曲懷謙.飲酒對高脂飲食家兔頸動脈粥樣斑塊內(nèi)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6,14(4):329-332.
[15]Loceher R,Suter PM,Vetter W.Ethanol suppresses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postprandial state:a new anti-atheroscleroticmechanism of ethanol[J].Am J Clin Nutr,1998,67(2):338-341.
R589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6.025
2014-04-18)
湖北省財政廳資金資助項目(302-131539)
蔣雨玲,碩士在讀,Email:1063066296@qq.com
唐世琪,主任醫(yī)師,Email:husrmyy@soh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