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榮
【摘 要】社會支持系統影響到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決定我們內心深處的安生感,關乎生命的質量。
【關鍵詞】愛;包容;真誠;明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總能力的構成有五大系統,即生存支持系統、發(fā)展支持系統、環(huán)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和智力支持系統。其中社會支持系統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
“社會支持系統”,這個詞聽起來很抽象,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做兩個小小的測驗,問問自己:
(1)如果陷入困境,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廣泛、及時而又有效的幫助?
(2)這些“他人”都包括誰?請將其列出來。
正是以上兩點構成了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系統”的核心,它具體而又可感。而且,我們有多少支持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內心深處的安全感。
所謂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指的是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一個完備的支持系統包括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里、老師、上下級、合作伙伴等等,當然,還應當包括由陌生人組成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每一種系統都承擔著不同功能:親人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朋友較多承擔著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則與我們進行業(yè)務交流。
每個人都有局限性,沒有一個人能獨自解決所有的麻煩,沒有誰是永遠的“孤膽英雄”。我們會發(fā)現,生活中那些渴望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功者,多半都在一直致力于廣泛鋪設“雙贏”的社會網絡。當然,我們是指積極意義的人際關系,彼此信任支持,有助于雙方成長,而不是庸俗的關系網。
那么如何構建改善社會支持系統呢?首先我們要增加“交往”的主動性。人是我們的同類,天地間的萬物是我們的朋友。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不論是面對自己的親人還是面對陌生人,都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以“愛”來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當今社會之所以出現很多矛盾,人際關系不和諧,其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肆意膨脹自己的物質欲望,自私自利,惟利是圖,甚至損人利己。如果我們能以孔子的“仁愛”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尊重別人的意愿,樂于助人,那么人與人之問的關系定會和諧,整個社會將會出現一幅和諧的景象。贊美是揚他人所長,避他人所短的一種方式。被賞識已不是愿望、希望,而是人們的渴望。希望受到贊賞,是藏在每個人心底的同時又是公開的秘密,無論是凡人還是偉人。真誠的贊美,即誠摯而非虛偽地贊揚對方,能顯示出對方的重要性。對方因受到贊揚,心情愉快、通暢,往往特別容易表現出寬宏的氣度,開朗而豁達,不會在一些問題上跟你斤斤計較、喋喋不休,此時則是溝通與交流的最佳時機。當你在揣測某人心中的觀點,或者你正為如何接近他而不知所措時,不妨來一點贊美,這樣就能迅速、有效地拉近你與他的距離,使他對你有好感,愿意接納你的意見。
贊美的魅力如此之大,但是,贊美絕不是“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如果把贊美作為一種功利性手段迎合別人,不是發(fā)自內心的,而是空洞的、虛假的甚至別有用心的奉承,那么,我們必將淪落成低級趣味的人,終有一天會受到唾棄。什么樣的贊美才是正確的、受歡迎的呢?
首先贊美必須是發(fā)自內心的贊美。贊美要能能使人心情通暢,必須是基于事實,發(fā)自內心的。當你毫無來由地贊美一個明智的人,他一定會感到費解,同時在你說出那些美麗動聽的贊美之詞時,他已在揣測你到底想要他幫你干什么,想利用他什么,所以他心底里會對你產生排斥,對你加以防范。為了避免出現誤會,贊美別人時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他的優(yōu)點真的打動了你,是不是真的值得贊美,從這種角度考慮,你贊美別人的機會是減少了,但是,你發(fā)自內心的真心真意的贊美,才會使別人相信,你的真誠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及社會的承認。
其次是恰當的贊美。培根說:“即使好心的贊美,也必須恰如其分?!笨辗骸⒑?、對小事夸大其詞的贊美,常使人覺得不可接受,并懷疑你的辨別力和鑒賞力,甚至于會懷疑你居心叵測。所謂恰當的贊美,就是具體的、確切的、恰如其分的贊美,不能夸大其詞地用贊美之詞,才能讓你和他人都身心愉悅。
再次是難得的贊美。人們需要贊美,但并不需要廉價的“美言”。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每天早晨大夸你的朋友,你還不如咒罵他。如果你經常贊美別人,天長地久,你的贊美在別人耳朵里聽起來是那么的平淡無奇,常將贊美之詞掛在嘴邊,別人會認為你是一個濫好人,甚至是一個溜須拍馬的人。
最后是無意間的贊美。無意間的贊美不是有意說給被贊美的人聽,而是發(fā)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德行的贊美。當我們能常常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能對別人的優(yōu)點認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進步,我們也必定讓自己的德行更加的完善。
總這,贊美他人是我們要做的一門必修課。是我們對他人的價值體系的認同,是我們具有包容能力、具有自省能力的體現。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蔽覀兡艹3?吹剿说膬?yōu)點,不輕看任何人,從小了說是修身養(yǎng)性,從大了說則是我們成功道路的基石,是和諧社會的真正的土壤。
其次要努力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要學會寬厚、忠恕、包容、真誠。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不值得我們大動干戈,真誠地對待生活,生活也必然回報我們真誠。愛人,是有關愛的道德,是心靈深處的德性,是人們內心深處的內在情感訴求。再次要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要善于思考、果斷行事,同時又能明辨是非,不能毫無原則,不能不講標準無條件地迎合。
學會構建和維護社會支持系統,不但是我們快樂生活的源泉,更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它不維系身體的運轉,但它維系著我們的心靈,很大程度上,它決定著我們內心深處的安全感,關乎生命的質量。學習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獲得溫暖、愛、歸屬與安全感,因為這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慰藉。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難,你都將獲得最有力的支持,還有什么比這種感覺更能充實我們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