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琴
【摘 要】媒體包括計算機、傳感器、FLASH課件、模擬實驗室等,如果能把各種媒體技術巧妙地運用于科學課堂教學,能克服各種條件的限制,增強課堂實驗現象的可見度,化抽象為形象,降低因科學實驗的時間、空間、器材等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失誤,增強演示實驗的有效性,從而達到增效科學課堂。
【關鍵詞】媒體;科學;實驗教學
媒體技術在科學課堂中的運用,不僅給科學教學提供了空前的便利與支持,給教與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意義,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茖W課堂包括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有物理的、有化學的,有生物的、也有天文地理的,很多科學知識單憑教師口頭講解或板書講解是很難講清楚的,教師雖花了很多時間也很盡力,但講解的效果不佳,可謂是事倍功半。利用媒體技術包括利用計算機、傳感器、FLASH課件、模擬實驗室等技術把聲、光、電、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變?yōu)閿底志幋a以高速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數字編碼、數字壓縮、數字調制與解調等信息處理技術,教師只要短短的幾句話的點評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一、巧用計算機媒體技術,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由于計算機媒體可以進行動態(tài)的演示,將實驗操作的內容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制成動態(tài)的媒體課件呈現在投影屏幕上,把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使學習內容變得形象生動、真切有趣,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增強實驗的實效性,使實驗得到創(chuàng)新,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如:在做歐姆定律等電路演示實驗時,實驗儀器放在講臺上,由于儀器相對較小,導線又相互交叉連接,學生根本無法觀察清楚導線的連接情況,更看不清電流表和電壓表讀數的變化情況,即使有觀察到的也可能只是坐在講臺旁邊的幾個同學,教學效果很差,這樣要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學生說出來那也是根據課本內容讀出來的,不能深刻地理解歐姆定律中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為了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演示實驗的內容以動態(tài)的課體形式投影到大屏幕上,或者直接放在投影儀上把像投到大屏幕上,當教師移動滑動變阻器時,就會產生的各種各樣動態(tài)變化,如電流表、電壓表指針的偏轉、小電燈的亮度變化等,都會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實驗中各種數據的變化,以及各種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時也能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利用傳感技術,放大實驗現象
在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應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巨大的魅力。比如在觀察晶體熔化實驗時的溫度變化時,教師在講臺邊忙得不亦樂乎,好希望溫度升到熔點會多停留一些時間好讓學生看清楚,學生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可花去好長一段時間一點效果都沒有,大部分同學還是無法看清楚,還是只能死記硬背住這部分知識。如果在實驗中引入溫度傳感器把顯示的溫度傳入電腦并且呈現在同學面前,而且還把晶體熔化時的曲線畫出來,那效果是很好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晶體熔化時真有那么一段溫度不升高的時間,當學生在觀看這一實驗現象時特認真,生怕時間過去了沒看到現象,真當他們看到時還會特興奮,這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究的熱情。又如做電磁感應實驗時,通常用靈敏電流計來測定感應電流,如引入微電流傳感器,其效果很好。從良好的實驗效果展示科學自身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還有如:在做焦耳定律實驗時,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通過液柱的升高的高度來定性測量,如能引入靈敏溫度傳感器測出升高的具體溫度,這樣就更加準確了,更加容易理解了,既成功地完成了實驗的操作,又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初中的科學課堂中巧妙地引入數據采集器、聲音傳感器、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微電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時間傳感器、靈敏溫度傳感器等,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活用FLASH媒體模擬,幫助理解新概念
有些科學內容在課堂上無法用實驗或模型來講解,有些科學家在特定環(huán)境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實驗,教師不可能再次在課堂上演示,只能借助圖片、文字來表述或口頭介紹,但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差,再如宇宙中天體的結構層次,日食、月食現象,大爆炸宇宙論,恒星的一生等宏觀的科學知識,原子彈的爆炸、“神舟七號”飛天等場面也是這樣。利用多媒體,則可順利再現其動態(tài)過程、壯觀的場面,讓學生有更多的感官刺激。在教宇宙大爆炸這部分內容時,我想播放課件,他們急切地等待著并隨大爆炸時發(fā)出“轟”的一聲,他們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激發(fā)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熱情。
總之,多種多樣的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文字、數據于一體,能展示微觀世界,微縮宏觀世界,模擬實驗現象,打破了學生認知中的時空界限,用各種感官來感知信息,使學生能真正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