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
什么是詩?有人說,詩是春風、夏雨、秋實、冬陽;有人說,詩是旌旗、響箭、鼙鼓、靈犀;也有人說,詩是彩翼、夢魂、追憶、香巢;還有人說,詩是喜悅、興奮、痛苦、憂傷。其實,詩就是詩。
讀詩,能增長知識;讀詩,能豐富想象;讀詩,能鍛煉思維。讀詩,要品;讀詩,要賞;讀詩,要悟。品詩,感受詩的意蘊美;賞詩,感受詩的情感美;悟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詩歌賞析的教學。顯然,詩歌賞析的教學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引領(lǐng)學生賞析詩歌呢?筆者認為,賞析詩歌一般分為三個境界。
境界一:解讀詩意
本境界的基本方法是由整體感知到局部理解和賞析再到細部品析;由句子理解到詞語分析;由字面意義解讀到字里含義咀嚼;由內(nèi)容解析到寫法探究。這種解讀稱為“剝筍法”。這種方法適合賞析詩歌初級階段的訓練。
例如,在賞析《七律?長征》一詩時,我引導學生做如下的解讀。
毛澤東詩詞是風雷激蕩的中國革命歷程的藝術(shù)記錄和載體,是他波瀾壯闊的人生寫照,是他精神、情感與思想的結(jié)晶。而《七律?長征》則是毛澤東詩詞這座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全詩僅僅56個字,卻寫滿了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飽含了共產(chǎn)黨的壯志豪情。而詩中額聯(lián)和頸聯(lián)堪稱全詩中最美之處。這兩句詩寫了紅軍翻五嶺、越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4件事,正是對“萬水千山”的征服。
額聯(lián)中“逶迤”與“磅礴”寫出了山的連綿不斷,險惡陡峭,這是客觀地、實在地對山的描述。“騰”與“走”這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形象地突出了紅軍戰(zhàn)士的壯舉?!凹殹北憩F(xiàn)了紅軍對困難的輕蔑,五嶺不過細浪而已。這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是紅軍主觀意志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視困難如草芥,可見紅軍戰(zhàn)士的鐵軍風貌。
頸聯(lián)選擇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xiàn)最勇敢、最頑強的戰(zhàn)斗?!芭焙汀昂狈謩e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勝利的喜悅與惡戰(zhàn)的驚心動魄、艱苦激烈,寫出了紅軍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
《七律?長征》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或是對詩歌史而言,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顯然,賞析詩歌,首先要學會的就是這樣從整體上把握詩情詩意,然后再細細地品味詩的意境。
境界二:體悟詩情
如果說境界一是一種入格,那么境界二就是一種出格。讀詩如賞畫,詩中見畫,畫中悟情,詩情畫意便在欣賞中展現(xiàn)出來,也就悟出了詩的內(nèi)涵、詩的美感、詩的情意。跳出賞析詩歌的基本套路,才能達到此番境界,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繪畫法”。
例如:在《春江晚景圖》一詩的賞析學中,我用下面的文字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體悟詩情:
好一片竹林!那清翠欲滴的竹子,給人美的享受。它們筆直的主干,指向天空,似乎在訴說什么。
我悠閑自在,不知不覺已走出了竹林,竹林外仍是一片美景。
那紅得鮮艷耀眼的是什么?是桃花,報春的使者。那桃花佇立在樹枝上,花朵朝下的,很像是一個跳芭蕾舞的小女孩。三三兩兩的枝杈縱橫交錯在一起,初看很混亂,實際上,從整體上看倒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那樣自然,那樣生動。
“嘎嘎嘎”,江面上有幾只鴨子悠閑地游來游去,一陣微風吹過,河面上蕩漾著陣陣漣漪……
岸邊,蘆葦已露出了綠綠的嫩芽。
看到此情此景,誰不動心?
微微閉上眼睛,享受著春天的氣息:——清——鮮,還粘有鄉(xiāng)間的土壤味,誰不舒心?
它們是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動人!
境界三:想象詩境
第三種境界是要賞析者用自己的心智去審視和創(chuàng)造,享受碩果的芬芳,領(lǐng)略風景的再造,這種賞析,不只是對詩意的解讀,也不僅僅是對詩情的體悟,它要求讀者根據(jù)詩歌的意和情,進行一次再創(chuàng)造,達到詩人、賞析者、讀者心靈的交融,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風景再造法”。
例如:在引領(lǐng)學生賞析《楓橋夜泊》時,我又用如下的解讀方法來啟發(fā)學生。
深秋的夜晚,寒霜滿天,遠處傳來一陣一陣的烏鴉叫聲,凄涼的聲音回蕩在江面,一種愁苦涌上了心頭。
心隨之顫抖,思緒也隨著模糊起來。
江畔的樹形朦朦朧朧,江中的漁燈星星點點,倒映在水中,搖曳出細碎的銀光。我望著漆黑的夜空,愁思滿懷,難以入睡。
半夜,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沉重而悠遠,夜,顯得更為凄涼,除了江面的寒光,其他的似乎都已消除在夜的黑幕里了。
殘月,猶如那顆殘破的心,藏有我易碎的夢。
烏啼,猶如那寂寞的哀愁,裝載了我重重的嘆息。
霜天,猶如那朦朧的記憶,模糊了我的視線。
漁火,猶如那哭泣的淚花,灑遍了我所有的傷痛。
寺形,猶如那夢中的圣地,縈繞著我回鄉(xiāng)的路。
鐘聲,猶如那祈禱的心聲,帶著我渺茫的心愿。
黑夜,彌漫著惆悵,濃縮了寂寞的心……
筆者認為,“風景再造法”就是在保留詩詞特質(zhì)的前提下,對詩詞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使之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從而拉近古詩詞與現(xiàn)代人的距離,讓人覺得親近而別致?!帮L景再造法”要求我們對詩歌不能停滯、拘泥于翻譯和詮釋,而要能夠進行挖掘、拓展和創(chuàng)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有了聯(lián)想和想象,才會創(chuàng)新。有了創(chuàng)新,才會有充沛的活力和十足的張力,才會占領(lǐng)學生心靈的疆域。再加上詩意的語言,就會感動和感染所有的人,從而讓詩人、賞析者、全體學生心靈合一。
事實上,如果我們經(jīng)常對學生開展這方面的訓練活動,那么,學生自然就會增長知識,豐富想象,鍛煉思維,提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