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珠
“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倡導以“主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中,找準課文的切入點,設計主問題是課堂教學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找準切入點,我們就能提綱挈領地對課文進行全面把握,把課文理解透徹,提高提問效益,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局面。
一、以文章題目為切入點
有人說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間房子,那么標題即是文章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我們可以窺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或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課題”作為切入點來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zhì)疑。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閱讀效果。
教學《小澤征爾的判斷》時,我出示課題后,先讓學生讀題,然后圍繞題目質(zhì)疑。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一個個緊扣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也誕生了:“小澤征爾是誰?”“小澤征爾在什么情況下作出判斷?”“小澤征爾作出了什么判斷?”“小澤征爾的判斷對嗎?”“小澤征爾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判斷?”……這些問題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我簡要把它們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在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后,我又讓他們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小組交流學習,有些問題小組解決不了,組長把它記錄下來,在全班交流時提出來共同研討。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就會了,結果就剩下兩個問題:“小澤征爾是什么情況下做出果斷判斷的,為什么能做出這樣的判斷?”這正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抓住這兩個主問題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三、四段,體會小澤征爾不迷信權威,敢于堅持自己正確判斷的品質(zhì)。
二、以關鍵詞為切入點
每一篇課文都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性詞語,有人稱為“文眼”。關鍵性詞語是我們理解文章的切入點,是打開文章之鎖的鑰匙?!拔难邸闭业脺剩瑢W生和文本之間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磁場,就會發(fā)生學生和文本之間情理意趣的“高端對話”,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教學《皮巧根橋》時,我抓住“不聲不響”這個詞為切入點。先讓學生讀詞、理解詞的意思,再問:“皮巧根不聲不響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學生把皮巧根和同學的表現(xiàn)相比較進行理解:“上學路上同學們講立功的人和事,有的想當救火英雄,有的想當打漁英雄,而皮巧根卻不聲不響。皮巧根也有夢想,但不像同學侃侃而談,而是落實在行動中——為大家造了一座木橋。”學生在讀文思考、小組討論中理解:皮巧根是怎樣架橋的,為什么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么喜歡叫“皮巧根橋”。感悟到一個孩子雖然力量有限,也能用愛心做些有益于人們的事。
三、以重點句子為切入點
在閱讀教學中以重點句為切入點,將這個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機結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脈路清晰,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地思維、讀書,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如教學《爭吵》第二課時,我先聽寫父親說的最后一句話:“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再讓學生讀句子,談談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然后質(zhì)疑:為什么說克萊諦是“高尚的朋友”?圍繞這個主問題學生先自主學習,邊讀課文,邊思考,畫出能體現(xiàn)克萊諦高尚的語句,并作批注。然后小組交流討論畫的地方并說說自己的體會。接著班級匯報,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句說體會,體現(xiàn)克萊諦的高尚,我相機指導、點撥,并把“我”和克萊諦進行對比,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又如教學《語言的魅力》,我出示兩個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見!”“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讓學生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好,為什么?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兩句話分別是誰說的,各起到了怎樣不同的效果?并就這兩個主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明白恰當?shù)剡\用語言,會產(chǎn)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動人。
四、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
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來設計主問題,以整合課程內(nèi)容。教學《蓮葉青青》,我以祖母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線,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祖母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就串起了整篇文章的情節(jié)、環(huán)境、主旨等,貫穿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這條主線提綱挈領,高度概括、整合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使教學于單純中盡顯豐滿,有效凸顯了文本內(nèi)在的最佳信息。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教師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便是選擇了難點的突破口,也是給了學生一個支點。找準課文切入點設計好主問題,圍繞主問題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而且使閱讀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