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清
2013年11月11日,綦江區(qū)東溪鎮(zhèn)長堰村。
下午3點鐘,剛賣完兩大袋辣椒,村民楊在群顧不上休息,便急忙往山下趕。
為按時接女兒放學,她決定不走大路,改抄近路。
三公里山路陡峭蜿蜒,她走了足足一個小時。
“每天在這條路上,我要走上四趟。”楊在群說。
因為從家到學校路途遙遠、山路崎嶇,楊在群為接送孩子已經(jīng)走了三年。
村里不通公路,交通極其不便,已經(jīng)成了楊在群的一塊心病。
而現(xiàn)在,楊在群的心病已經(jīng)藥到病除——“藥方”就是村子里那條三米寬的馬路。
2013年年底,轟隆隆的機器聲一直響徹到楊在群家門口。
“按照‘雙百目標,到2017年,符合條件的村都能通上客車??磥?,我們村能提前圓夢了?!笨粗諠u平整的路面,楊在群有些激動。
一個月后,公交車開進這個深山中的村子。
“車來了,車來了!”農民們歡呼起來。
“會不會很貴?”第一次趕公交車,楊在群有些猶豫,她忐忑地問,“師傅,到下面中心站多少錢,鎮(zhèn)小學多少錢?”
“中心站兩元,鎮(zhèn)小學站一元?!?/p>
楊在群高興壞了,一個箭步上了車。
“以前上山下山坐摩托,來回要30元?!睏钤谌河浀煤芮宄?,一次她背了一筐菜去賣,掙了60塊錢不到,車費就用掉一半多。
更要命的是,楊在群每天的生活“總是在路上”,“送孩子花了幾個小時,買點東西,又花掉一兩個小時,時間不夠用”。
路修好之后,楊在群的時間一下子充裕起來。
“孩子上學不用操心了,出行成本也降低了,我做起了蔬菜生意?!睏钤谌旱乩锏牟寺兂闪算y行卡上的數(shù)字。
楊在群的丈夫也告別了麻將桌,農閑時就到鎮(zhèn)上打零工,“早出晚歸很充實”。
“不就是通了公路,看把你們高興得?!睏钤谌旱陌职钟行┎恍迹拔覀冞@代人不都是走過來的嘛,多走路還鍛煉身體?!?/p>
楊在群微微一笑:“那是您還不知道它的好!”
2014年4月的一天,楊在群在鎮(zhèn)上賣完菜,同村子的幾位老人笑呵呵地招呼她,“在群,讓你爸沒事來喝喝茶,幾個老伙計等著他?!?/p>
“要得,要得。”楊在群這才發(fā)現(xiàn),很多老年人的活動范圍已經(jīng)擴大。
第二天,楊在群看著父親坐上了公交車,微微一笑:“爸,還是坐車好吧!”
老人也笑了。
就這樣,一條路讓楊在群一家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
“路越通暢,我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越來越幸福嘛?!痹捯魟偮?,又是楊在群一陣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