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的“約會時間”
劉墉,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yè)作家”。
他奉行的約會時間規(guī)律是:約定幾點就幾點到,有時寧可晚到一點點,也絕對不早到1分鐘。
跟我們理解的恰恰相反,我們寧可早到,覺得顯得尊重,其實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主人是按照約定時間準備的。
2013年5月31日,劉墉應邀來到西安交大講學,約定晚上19點開始。
幾天前,他在電話中問負責人:“門口到演講大廳要走多長時間?”
負責人遲疑了一下說:“大約5分鐘?!?/p>
劉墉說:“那好,我18點55分到門口。”
負責人趕緊說:“好,我們接您,這里堵車很嚴重,希望您早點到。”
劉墉笑了笑說:“放心。”
那天下午16點的時候,劉墉來到距交大門口幾步遠的咖啡廳喝咖啡,到18點45分起身結(jié)賬,出來后便看見交大門口焦急等待的學生們。
劉墉走過去,負責人趕緊握住他的手說:“您這么準時,說18點55分就18點55分,您是飛過來的嗎?”對方眼中滿是緊張、興奮和佩服。
這就是劉墉,尊重別人的時間,也掌握著自己的時間。
(摘編自《幸福閱讀》 任萬杰/文)
人生的節(jié)氣
夏初,我到菜市場買菜。老人對我說:“買我的吧?!?/p>
看他的菜攤,西紅柿摞成金字塔樣。
我拿起一個說:“這么小啊,還青,遠沒有冬天時我吃的西紅柿好呢!”
老人口中吐釘一般說道:“記著:永遠吃正當節(jié)令的菜,節(jié)令節(jié)令,節(jié)氣就是令??!”
我買了老人家的西紅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話,浸著一種晚風的霜涼,久久伴著我。
人生也是有節(jié)氣的?。】鞓返臅r候笑,悲痛的時候灑淚。
少年需率真。過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劑,搶先上市,或許能賣個好價錢,但植株不會高大,葉片不會密匝。
老年太輕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癥,讓人疑心腦幕的某一部分讓歲月的蟲蛀了,包裹不住漫長的人生。
老是走向死亡的階梯,但年輕也是臨終一躍前長長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過多的惆悵或是優(yōu)越。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長,有如銀粉色的西紅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陽中漸漸地蔓延成濃烈的紅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顆西紅柿里都預設了一個機關,堅定不移地服從節(jié)氣的指揮。
(摘編自《莫愁》 畢淑敏/文)
真相有時不重要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
那天,我們在大排檔吃了夜宵,肚皮溜圓地回家。好友拿出兩盒鮮奶,遞給我一盒。
剛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趕緊吃點東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好友拿出一片面包,給我撕了一點,自己又撕下一點。
老太太看我們將半口面包塞進嘴里,喜滋滋地忙別的事去了。
“我們剛吃了那么多東西,根本不是空腹。你為什么不和她說呢?”我不滿。
好友拍拍我,笑著說:“如果她能在這件小事上獲得成就感,我們又何必告訴她真相呢?真相對她不重要?!?/p>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真相不重要”。
不久后,與另外一位朋友閑聊,說起公司流水線上的一件小事。
兩位員工用同樣的方式打包產(chǎn)品,老板每次經(jīng)過都要說,哇,這看上去不夠結(jié)實哦。A總是一聲不吭地加一根繩子,B則會長篇大論地證明自己的包裝多么科學。
可是不久,A升職了,B依然在流水線上。
半口面包與一根繩子本身并不重要,長輩、領導或朋友在關心你的肚子是否飽足、包裝是否結(jié)實的同時,更關心的是當自己的話落地時,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味堅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種失敗。
(摘編自《領導文萃》 艾小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