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妹
【內(nèi)容摘要】高中化學有許多易錯點,它們是學生學好化學的主要障礙,本文以必修1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化學 易錯點 解析
知識點多且較瑣碎是高中化學的特點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我們要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體系化。化學必修1中離子的檢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離子共存等都是考試的熱點,也是易錯點,我以這幾個內(nèi)容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例1]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取樣——實驗——操作——實驗 ——現(xiàn)象——結論(原理)。我們除了要考慮加入的試劑外,還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下面以SO42-的檢驗為例。
解析:硫酸根(SO42-)與金屬鋇離子(Ba2+)結合會產(chǎn)生硫酸鋇(BaSO4)白色沉淀。許多不溶性鋇鹽也為白色,但它們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檢驗方法是取少量待檢驗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稀鹽酸(HCl)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幾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則一定含SO42-。
下面幾種方法是不準確的:
1.取樣加入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擾;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樣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會產(chǎn)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樣加入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亞硫酸根離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會把SO32-氧化為SO42-,和Ba2+結合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當溶液呈強酸性時,有氣體產(chǎn)生;而當溶液呈強堿性時,又能生成沉淀。該組離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強堿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為無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當中所學除Fe3+、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見不溶性堿的離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鹽的離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氣體的離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離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見弱酸的離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酸的離子如:H+和SiO32-等等。
(7)無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顏色的離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題目中還有限制條件:如pH=1的溶液說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與Al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無色透明溶液中(Fe3+黃色不可以存在),注意無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條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顏色的離子是可以存在的,錯誤。
B.溶液呈強酸性時,H+和HCO3-有氣體產(chǎn)生;當溶液呈強堿性時,HCO-和OH-反應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確。
C.在強堿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藍色沉淀,無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錯誤。
D.Fe3+和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紅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錯誤。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7gNH3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NA
B.標準狀況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數(shù)為0.5NA
C.標準狀況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分子總數(shù)為NA
D.5.6g鐵在足量的氯氣中燃燒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解析:必修1??嫉年P于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題目基本有下列幾種類型:
1.關于氣體摩爾體積,只有氣體在標準狀況(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氣體的體積但不是標準狀況,或者是標準狀況但不是氣體,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這種情況基本都是錯的。如果是已知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體積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認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質(zhì)量情況就不一樣,摩爾質(zhì)量與物質(zhì)所處的狀態(tài)是無關的。
2.關于離子個數(shù),給了某物質(zhì)的量濃度,但是沒給溶液的體積,算出了某個離子的個數(shù),也是錯誤的,因為無法計算。
3.關于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首先必須把方程式寫對,也就是把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情況分析對:如鐵跟鹽酸反應是生成正二價的亞鐵離子(Fe2+),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2個電子;而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正三價的鐵離子(Fe3+),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3個電子。
4.關于微粒所帶電子數(shù)的計算,必修1考得比較多的是10電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還有一些是反應根本就不能發(fā)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與水反應生成硅酸的分子數(shù)為NA。錯誤。因為二氧化硅與水不反應。
A.雖然是常溫常壓,但是已知的是質(zhì)量,M(NH3)=17g/mol,正確。
B.雖然是標準狀況下,但是液體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計算;錯誤。
C.標準狀況下的混合氣體求分子總數(shù),可以用22.4L/mol計算,正確。
D.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Fe3+,所以應該是0.3NA,錯誤。
[例4]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氣和水的反應: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的方法為
1.看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鐵跟鹽酸、硫酸銅反應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學式拆寫是否正確: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可拆,強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強堿: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況,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漿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4.看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錯誤;B中氨水是弱堿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與弱堿氨水反應,正確;C中反應前后電荷不守恒,錯誤;D中物質(zhì)離子間的配比不正確,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錯誤。
經(jīng)過歸納整理,我們做這幾類題目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
【內(nèi)容摘要】高中化學有許多易錯點,它們是學生學好化學的主要障礙,本文以必修1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化學 易錯點 解析
知識點多且較瑣碎是高中化學的特點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我們要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體系化?;瘜W必修1中離子的檢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離子共存等都是考試的熱點,也是易錯點,我以這幾個內(nèi)容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例1]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取樣——實驗——操作——實驗 ——現(xiàn)象——結論(原理)。我們除了要考慮加入的試劑外,還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下面以SO42-的檢驗為例。
解析:硫酸根(SO42-)與金屬鋇離子(Ba2+)結合會產(chǎn)生硫酸鋇(BaSO4)白色沉淀。許多不溶性鋇鹽也為白色,但它們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檢驗方法是取少量待檢驗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稀鹽酸(HCl)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幾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則一定含SO42-。
下面幾種方法是不準確的:
1.取樣加入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擾;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樣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會產(chǎn)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樣加入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亞硫酸根離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會把SO32-氧化為SO42-,和Ba2+結合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當溶液呈強酸性時,有氣體產(chǎn)生;而當溶液呈強堿性時,又能生成沉淀。該組離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強堿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為無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當中所學除Fe3+、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見不溶性堿的離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鹽的離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氣體的離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離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見弱酸的離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酸的離子如:H+和SiO32-等等。
(7)無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顏色的離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題目中還有限制條件:如pH=1的溶液說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與Al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無色透明溶液中(Fe3+黃色不可以存在),注意無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條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顏色的離子是可以存在的,錯誤。
B.溶液呈強酸性時,H+和HCO3-有氣體產(chǎn)生;當溶液呈強堿性時,HCO-和OH-反應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確。
C.在強堿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藍色沉淀,無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錯誤。
D.Fe3+和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紅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錯誤。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7gNH3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NA
B.標準狀況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數(shù)為0.5NA
C.標準狀況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分子總數(shù)為NA
D.5.6g鐵在足量的氯氣中燃燒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解析:必修1??嫉年P于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題目基本有下列幾種類型:
1.關于氣體摩爾體積,只有氣體在標準狀況(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氣體的體積但不是標準狀況,或者是標準狀況但不是氣體,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這種情況基本都是錯的。如果是已知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體積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認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質(zhì)量情況就不一樣,摩爾質(zhì)量與物質(zhì)所處的狀態(tài)是無關的。
2.關于離子個數(shù),給了某物質(zhì)的量濃度,但是沒給溶液的體積,算出了某個離子的個數(shù),也是錯誤的,因為無法計算。
3.關于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首先必須把方程式寫對,也就是把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情況分析對:如鐵跟鹽酸反應是生成正二價的亞鐵離子(Fe2+),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2個電子;而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正三價的鐵離子(Fe3+),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3個電子。
4.關于微粒所帶電子數(shù)的計算,必修1考得比較多的是10電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還有一些是反應根本就不能發(fā)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與水反應生成硅酸的分子數(shù)為NA。錯誤。因為二氧化硅與水不反應。
A.雖然是常溫常壓,但是已知的是質(zhì)量,M(NH3)=17g/mol,正確。
B.雖然是標準狀況下,但是液體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計算;錯誤。
C.標準狀況下的混合氣體求分子總數(shù),可以用22.4L/mol計算,正確。
D.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Fe3+,所以應該是0.3NA,錯誤。
[例4]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氣和水的反應: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的方法為
1.看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鐵跟鹽酸、硫酸銅反應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學式拆寫是否正確: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可拆,強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強堿: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況,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漿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4.看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錯誤;B中氨水是弱堿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與弱堿氨水反應,正確;C中反應前后電荷不守恒,錯誤;D中物質(zhì)離子間的配比不正確,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錯誤。
經(jīng)過歸納整理,我們做這幾類題目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
【內(nèi)容摘要】高中化學有許多易錯點,它們是學生學好化學的主要障礙,本文以必修1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化學 易錯點 解析
知識點多且較瑣碎是高中化學的特點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我們要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體系化?;瘜W必修1中離子的檢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離子共存等都是考試的熱點,也是易錯點,我以這幾個內(nèi)容為例,談談易錯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例1]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取樣——實驗——操作——實驗 ——現(xiàn)象——結論(原理)。我們除了要考慮加入的試劑外,還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下面以SO42-的檢驗為例。
解析:硫酸根(SO42-)與金屬鋇離子(Ba2+)結合會產(chǎn)生硫酸鋇(BaSO4)白色沉淀。許多不溶性鋇鹽也為白色,但它們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檢驗方法是取少量待檢驗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稀鹽酸(HCl)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幾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則一定含SO42-。
下面幾種方法是不準確的:
1.取樣加入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擾;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樣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會產(chǎn)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樣加入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亞硫酸根離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會把SO32-氧化為SO42-,和Ba2+結合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當溶液呈強酸性時,有氣體產(chǎn)生;而當溶液呈強堿性時,又能生成沉淀。該組離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強堿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為無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當中所學除Fe3+、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見不溶性堿的離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鹽的離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氣體的離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離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見弱酸的離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見不溶性酸的離子如:H+和SiO32-等等。
(7)無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顏色的離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題目中還有限制條件:如pH=1的溶液說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與Al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無色透明溶液中(Fe3+黃色不可以存在),注意無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條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顏色的離子是可以存在的,錯誤。
B.溶液呈強酸性時,H+和HCO3-有氣體產(chǎn)生;當溶液呈強堿性時,HCO-和OH-反應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確。
C.在強堿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藍色沉淀,無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錯誤。
D.Fe3+和SCN-因發(fā)生配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紅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錯誤。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7gNH3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NA
B.標準狀況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數(shù)為0.5NA
C.標準狀況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分子總數(shù)為NA
D.5.6g鐵在足量的氯氣中燃燒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解析:必修1常考的關于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題目基本有下列幾種類型:
1.關于氣體摩爾體積,只有氣體在標準狀況(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氣體的體積但不是標準狀況,或者是標準狀況但不是氣體,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這種情況基本都是錯的。如果是已知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體積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認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質(zhì)量情況就不一樣,摩爾質(zhì)量與物質(zhì)所處的狀態(tài)是無關的。
2.關于離子個數(shù),給了某物質(zhì)的量濃度,但是沒給溶液的體積,算出了某個離子的個數(shù),也是錯誤的,因為無法計算。
3.關于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首先必須把方程式寫對,也就是把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情況分析對:如鐵跟鹽酸反應是生成正二價的亞鐵離子(Fe2+),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2個電子;而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正三價的鐵離子(Fe3+),反應中一個鐵原子失去3個電子。
4.關于微粒所帶電子數(shù)的計算,必修1考得比較多的是10電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還有一些是反應根本就不能發(fā)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與水反應生成硅酸的分子數(shù)為NA。錯誤。因為二氧化硅與水不反應。
A.雖然是常溫常壓,但是已知的是質(zhì)量,M(NH3)=17g/mol,正確。
B.雖然是標準狀況下,但是液體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計算;錯誤。
C.標準狀況下的混合氣體求分子總數(shù),可以用22.4L/mol計算,正確。
D.鐵跟氯氣反應是生成Fe3+,所以應該是0.3NA,錯誤。
[例4]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氣和水的反應: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的方法為
1.看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鐵跟鹽酸、硫酸銅反應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學式拆寫是否正確: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可拆,強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強堿: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況,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漿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4.看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錯誤;B中氨水是弱堿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與弱堿氨水反應,正確;C中反應前后電荷不守恒,錯誤;D中物質(zhì)離子間的配比不正確,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錯誤。
經(jīng)過歸納整理,我們做這幾類題目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