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衛(wèi)
【內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精神,洞察學生思想脈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用更加長遠的眼光,寬廣的胸懷對思想品德課程進行審視、定位,從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出發(f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放大思品教學效用,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樹立奮發(fā)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隊的精神,幫助學生建樹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思品 創(chuàng)設情境 改進方法 放大效用
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了解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感知能力、努力程度等思想脈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真正成為學習、生活的主人,使思品教學變得更加“有用”,更加“有效”,使思品課程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成長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一、創(chuàng)新模式,激活思維,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
為引領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師要了解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掌握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于想學、樂學、善學的教學情景之中,學習知識、合作探究,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思想覺悟,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如,筆者在教學《融入民族文化》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懂得中華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經(jīng)驗,實踐智慧,審美情趣,為世界文化的建設、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以課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萬里長城、故宮、西安兵馬俑,蘇州園林等一批物質文化遺產(chǎn),為學生介紹了京劇、戲曲、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讓學生體驗、感悟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些基礎上,為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提高,我讓學生在課后注意收集本地區(qū)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學生們紛紛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網(wǎng)絡、咨詢、查詢圖書等方式,收集了本地的特色文化,有的學生收集了泰山廟、陸公祠,有的學生收集了便倉枯枝牡丹園、范仲淹“讀書堂”等一些地方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的學生收集了建湖的雜技、東臺的發(fā)繡、義豐的龍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把這些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展示,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熟悉和知道的事物,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們?yōu)楫數(shù)氐奶厣幕械津湴?,我為學生講解了保護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學生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較好地教學成效。
二、培養(yǎng)興趣,催生情感,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思品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能的同時,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引導學生摒棄以往的被動、死記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思品知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愛好,引導學生自主自學、大膽質疑、合作探究、歸納整理。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我主動承擔起啟發(fā)者、引導者的角色,采取例證、互動、辯論等方法,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用生動直觀的畫面擴充課堂教學容量,刺激學生感官體驗,增強教學效果。如,筆者在教學《關心社會發(fā)展》一課時,為教育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人與社會關系,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我以設疑導思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回答為什么亞維倫的野童回到人類社會也難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魯濱遜”卻能很快適應社會生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把討論得出的結論,由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對學生講得不全面、不到位的方面再進行必要的點評補充,讓學生懂得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積極關注社會發(fā)展,參與經(jīng)濟社會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發(fā)奮讀書,教育引導學生從關心時事政治和社會生活,積極主動地親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創(chuàng)設銜接生活的教學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方法也越來越趨向于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使課程中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思想實際,把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在生活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理論學習中結束生活實踐,使“學與用,知與行”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使學生懂得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理論的基石,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使理論知識簡單化、形象化,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同時,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教育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看書、讀報、聽廣播、看新聞的習慣,關心、關注、關切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見解,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參與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教學要圍繞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設思品教學策略,改進和優(yōu)化思品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用思品知識,讓學生在學中悟,悟中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獐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