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昊
摘 要:菲律賓主流華語教材在華語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套教材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華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本文以《菲律賓華語教材》為例,淺析菲律賓漢語教師志愿者對菲國主流華語教材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華語教材;漢語教師志愿者;使用情況;使用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89-01
菲律賓華文教育開始于1899年。1941年到1956年菲律賓華文教育的蓬勃發(fā)展。然而近年來,隨著華文教育總體水平的下降,“日趨式微”已是菲律賓華文教育不爭的事實。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華語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給菲律賓華文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菲律賓華語教材》情況簡介
21世紀初,菲律賓華文教育中心與北京語言大學共同合作編寫了《菲律賓華語課本》。《菲》專供菲律賓中小學生,共20冊,1-12冊為綜合課,課文以會話為主。學完12冊,可學習常用詞3000個左右,語法點126個,可達到初等華語水平。學完20冊,可學習常用詞5000個左右,語法點326個,達到中等華語水平。
2013-2014年度,中國國家漢辦普通志愿者赴任的64所華校中,有21所華校(北呂宋10所、南呂宋2所、大馬尼拉2所、米沙鄢1所、棉南佬6所)使用《菲律賓華語教材》。在統(tǒng)計的64所華校華語教材使用數(shù)據(jù)中,這本書的使用數(shù)量最多,不愧為多年來菲律賓華語教材界的“老大哥”。
二、《菲律賓華語教材》的編排特點
1、針對性。《菲》的教材使用對象為菲律賓中小學生,同時,《菲》的教學目標是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提高漢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文化方面,《菲》課本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國和菲律賓文化。其中,與中國有關的題材共有45課,與菲律賓有關的題材共有51課,數(shù)據(jù)表明《菲》具備較強的針對性。
2、實用性。《菲》共有20冊,一個年級共有兩冊。自從華校全面菲化后,政府規(guī)定華校每周華語課程不得超過10課時,所以《菲》這本書內(nèi)容過多過雜,教師只能有重點地選擇相關內(nèi)容講授。同時,《菲》出版已達十多年之久,無論是華文學校學生的漢語水平,還是他們學習華語的興趣都大不如前,再者,書中使用的語言材料部分已經(jīng)過時,社會上新出現(xiàn)的詞語也未能及時更新在教材里,所以課本帶有一定的時代痕跡。
3、趣味性。趣味性是學生是否愿意學華語、能否學好華語的關鍵因素之一?!斗啤氛n本選編了較多關于中國節(jié)日習俗、成語故事和神話傳說的課文,增加了課文的趣味性。在練習設置方面,《菲》為加入了大量的趣味性十足的交際性練習,如看圖說話、交際游戲、唱歌和邊說話邊做動作等。
三、志愿者對《菲律賓華語教材》的使用問題
作者調(diào)查了漢語教師志愿者對《菲律賓華語教材》的使用情況和反饋。從總體上看,因為《菲》在菲律賓使用時間長,很多學生也適應了這套教材,所以志愿者老師在教學上能較快地讓學生進入學習中文的狀態(tài)。但是,志愿者老師在使用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1、從教材內(nèi)容上看
菲律賓的漢語教師志愿者普遍表示,《菲律賓華語教材》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都有較完整的體系,通過10年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基本掌握漢語的交流。
“教材較陳舊,里面的課文比較老,有很多不實用的詞?!?/p>
——菲律賓紅奚禮示立人中學,中四班,葉貴文老師
“難度偏大,很多生詞已經(jīng)被淘汰?!?/p>
——怡省仙朝峨中華中學,中二和小一班,蔡廷爽
“對話陳舊,內(nèi)容難。”
——郊亞鄢南星中學,幼一、小三班
2、從學生學習和反饋情況上看
志愿者教師表示,學生們對此教材早已熟悉,在學習過程中,機械式的訓練占了大部分。同時,因為缺少其他輔助教材,故菲律賓學生學習華語的視野較窄。
“課本上內(nèi)容難度較大,與學生水平不符,學生沒有辦法學完大部分內(nèi)容。”
——南古島嘉南學校,小二、中二班,陳曉釵
“學生表示國語枯燥?!?/p>
——菲律賓紅奚禮示立人中學,小一班,趙甜甜
“一年級課文,剛開始學習漢字,就出現(xiàn)十劃以上的字,學生表示壓力很大?!?/p>
——菲律賓紅奚禮市培信中學,小一班,馮金晨
“教材內(nèi)容單一、死板,不系統(tǒng),沒有深度,不利于學生對漢語的理解。”
——納卯基督教中學,小二、小三班,王斯琪
3、從教師的教學上看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課本是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但一套教材的優(yōu)劣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菲律賓漢語教師志愿者表示,《菲律賓華語教材》比較本土化,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課本結合當?shù)貙嶋H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 何歡歡.菲律賓華語教材的演變和思考[D].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12.
[2] 菲律賓華教中心官方網(wǎng)站.菲律賓華教中心大事記.
http://www.pcerc.org/Others/Event/Events.htm.2014
[3] 朱遂平.菲律賓小學華語教材文化內(nèi)容對比分析[D].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2.
[4] 張斯同.求知與證悟-中國文化在菲律賓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2.
[5] 李進敏.菲律賓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華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