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亮
摘 要:自從高中生物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生物教師都在積極探尋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含金量,以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著重闡述了通過轉變教師角色,利用探索式教學模式,及時與學生溝通、因材施教等策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式 轉變教師角色 探索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29-01
新課標實施以來,一線教師都在主動地更新生物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探尋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含金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生物課堂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上,而是要使教師“教的課堂”逐漸轉變?yōu)閷W生“學的課堂”,使教師“教知識”轉變?yōu)閭魇趯W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從而有效提高中學生物課堂的教學有效性?,F(xiàn)我根據(jù)自己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結合高中生物新的課程標準,總結出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策略,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轉變角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老師要改變教學角色,從“領導者”向“引導者”轉變,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絕對的權威,而是和學生共同、平等地教學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應用生物知識,體會生物知識的應用價值。此外,教師還要引導教學主體體會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了解到知識的內涵,認識到生物廣泛應用的前景以及它的使用價值,還能營造課堂氣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呼吸”這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細胞呼吸的意義,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①選用“創(chuàng)可貼”等敷料包扎傷口有什么好處?②板結的土壤及時進行松土透氣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好處?③工業(yè)釀酒過程中為什么為什么要先通氣后放氣呢?……通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最終讓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例子中真實地了解到酶的特性,達到教學的目的。又如,在講新陳代謝類型時,我提出問題:“大豆和菟絲子都屬于植物,但是大豆是生產(chǎn)者,而菟絲子卻被人們習慣的稱為消費者,這是什么原因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這時候我適時的提出幾個啟發(fā)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大豆和菟絲子都是植物,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相同嗎?菟絲子盤繞在其他植物的莖桿上,同時長出很多吸管,它有什么用途?”……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啟發(fā),學生就很容易抓住問題的重點,達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那樣直接講授結論,學生結論記憶即可,而是自己作為學教學的引導者,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問題的真相得出結論。我認為,通過轉變課堂教學角色,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探究式教學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對生活、課堂中問題的探究過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進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目的在于改變教師“單純的教”和“學生被動的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營造更具開放性、自主性的學習氛圍,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其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chǎn)生的影響不容易忽視。
例如,我在學生分組實驗“綠葉中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講授時,提出系列問題讓合作小組討論解決:①大家相互比較一下各組濾紙條上的色帶,為什么有的寬有的窄?②在畫濾紙線的時候為什么要重復幾次呢?③在整個實驗中,為什么多次提到“迅速”、“快”這些字?我給每個小組10分鐘的時間,然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告訴大家問題的答案,最后由我對學生小組的回答進行綜合評定。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了解實驗的過程,然后再去探究實驗的目的。這樣既增強了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索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溝通,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因個體的差異是在所難免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客觀事實。加強溝通、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參加生物競賽活動;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加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同時,要注意課外輔導和課內教學的協(xié)調,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高成績創(chuàng)造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個體差異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形成組內協(xié)作與互助、組間競爭的學習模式。在分組過程中要與學生很好的溝通交流,做到“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使得各個小組總體的水平相近,這樣組間才能公平競爭,讓組內成員各自發(fā)揮所能,促進組內合作。教師則發(fā)揮協(xié)調和指導的作用,也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做出評價,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形成生生、師生交流的學習模式。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總之,新時代的基礎教育呼喚每位老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課堂教學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見性,一節(jié)好課不能拘泥于教師課前的預設。這就要求每一位生物老師要正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合理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切實調動課堂的主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周曉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J].教學與儀器,2007(2).
[2] 何艷芳.在合作中學會交往在交往中促進合作——高中生物實驗課中人際交往智能的培養(yǎng)[J].生命世界,2010(6).
[3] 潘志偉.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生命世界,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