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庭莉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而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能。課改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也隨之加大,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一直是我們深究的問題。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一些切實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加大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愛讀、樂讀。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習慣;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71-01
閱讀是語文之本,是托起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最主要支柱;閱讀是成人之源、樹人之本。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獲取知識,而且有助于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閱讀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閱讀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和未來打下結實的閱讀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學生就會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去探索。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小學教師,不得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豐富其知識的儲備,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學生好奇心,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的根源是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及時誘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喜歡童話,神話類的書籍,在學到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推薦一些給學生閱讀。比如教學《海底世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十萬個為什么》之類的書籍,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從而更有效的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情境和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一樣,只有環(huán)境中的某事物吸引你,你才會對它產生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比如,教師可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學生在細細的聽、看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也會被優(yōu)美語調和生動的畫面所陶醉,自然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在上每篇課文前,充分準備與課文相適應的意境,如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等。讓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了興趣,陶冶了情操。
(三)組織活動,強化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把閱讀愛好永遠留在學生身邊。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識面還不到位,容易被外物吸引,興趣也會隨之轉移。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學生年齡的特點出發(fā),積極的組織一些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讀書比賽:看誰讀書最好、讀書最多,在班上評出“小書神”的稱號并給與相應(書、筆)之類的獎勵。在刺激其他同學的同時也營造了班內積極讀書的良好氛圍。其次,我們可以開展以書會友、辦讀書剪貼報、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鞏固閱讀成果,不但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讓學生享受了閱讀的樂趣。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在信息量如水之多的今天,有很多的信息要我們去處理,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去篩選自己想要的信息,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去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是我們一直深究的問題。信息的提取過程也就是閱讀的過程,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我們節(jié)約很多很多的時間,還能讓我們的效率得到明顯的提高。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習慣漸漸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應積極的把握好時機,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個途徑。
(一)利用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主要的閱讀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的利用課文去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前,我們可以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給學生(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文章中的人們?yōu)槭裁床桓艺f實話?文章中的小孩說了些什么話?通過閱讀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等),讓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潛意識的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也到。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讀望天書”,“讀無所獲”,同時也提高了孩子們讀書的效率,培養(yǎng)了了好的閱讀習慣。
(二)引導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中無論是情感體驗、個性感悟,還是語言文字,都應該以讀為媒介。教師一定要花時間讓學生朗讀,才能對于那些含義深刻、描寫優(yōu)美、感情強烈的句子段落有深的領會。還要邊讀邊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悟,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所記憶,隨之愛背。通過熟記、背誦,學生還可以把自己讀到的一些精妙語言、好詞佳句記錄在本子上,在平常習作和語言交流中主動運用。
(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升華習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閱讀往往缺乏恒心,一些初步養(yǎng)成的習慣,還沒得到實際的運用就放棄了,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組織課外活動,升華學生的閱讀習慣。小學生都愛背古詩、講故事、猜謎語,據此,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謎語、講故事活動,讓學生開口說,開口讀。其次,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電視、廣播、社區(qū)建設、標語宣傳等信息,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組織學生在每周一把自己搜集到的新鮮知識與他人一起分享,感受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并開展朗誦比賽、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最大限度的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并讓其養(yǎng)成一輩子愛讀的良好習慣。
總結:以上是筆者在多年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膚淺看法和建議,在此與大家交流。在信息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開發(fā)各種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使其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2] 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M].陳大偉著.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