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萍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其具體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關鍵詞:有效教學;生物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07-01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下面我將結(jié)合最近幾年從事新課程教學的實踐,談談如何使初中生物課堂高效。
一、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和理解
1、有效教學的含義
廣義上講,凡是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具有三重含義:①有效果,指教學活動結(jié)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高;②有效率,指有效教學時間應占實際教學總時間的絕大部分;③有效益,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學中的效益問題,是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也就是注重社會性,體現(xiàn)個體的主體價值。
2、教學有效性的考量標準
學生學習有效性的三個考量指標,學習時間、學習結(jié)果、學習體驗。從更高的更廣闊的視野來分析這三個指標:學習時間(投入):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需要的時間,它意味著學習效率,即學習速度的快慢;學習效果(產(chǎn)出):指學生經(jīng)過學習所發(fā)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即學習收獲,通過學習獲得什么。學習體驗:指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產(chǎn)生的心理體驗。
3、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優(yōu)點
生物學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符合生物學科特點及教學改革的實際,并能滿足師生雙方的心理需要;生物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能使課堂煥發(fā)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生物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進教師在探究中“自我發(fā)展”。
二、如何使初中生物課堂高效策略
按照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有效教學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學的實施階段、教學的評價階段。
1、教學的準備階段
①深入理解新課程的理念
要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該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從原來只研究教材知識走向研究學生的學習需要、認知規(guī)律;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培養(yǎng);研究課堂中師生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
②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一是要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預習題;三是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
2、教學的實施階段
①培養(yǎng)生物課堂興趣
在備課時,要設計一個好的“開場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時,教師也可以用具體的實例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內(nèi)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決定著“有效性教學”能否實現(xiàn)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探究性學習,將倡導探究性學習列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能暴露學生思維,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感悟、體驗、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fā)展實踐、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③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上,力求突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尋求和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新教材的教學模式是由封閉走向開放,新的課程目標需要我們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活潑,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分析、評價、交流的教學環(huán)境的教育理念。除了積極探索“探究式”教學模式,我還積極探索“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做到課堂“三講和三不講”,“三講”是:“ 普遍問題集中講;難點重點仔細講;變式拓展精心講”;課堂“三不講”是: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不經(jīng)過學生積極思維的不講。
④有效教學需要合理使用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合理使用還要把握好使用的時機。對于實驗性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將操作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清晰的展示,這對實驗的順利完成無疑是十分有幫助的,但學生卻失去了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嘗試,在觀察結(jié)果中進行真?zhèn)伪鎰e的機會。學生的實驗也就成了照方抓藥,對實驗結(jié)果的觀察就成了一種形式。
⑤老師積極參與,有效傾聽
教師在提問之后,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3、積極改革對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我們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要把這種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生物學通報,2003,38(5)
[2] 陳厚德,有效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 袁錦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中學生物學,2008
[4] 高慎英,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