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琴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睘榱藢⒂變菏煜さ摹⒕哂修r味的資源充實到幼兒園來,我們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獨具匠心,體現(xiàn)了農村幼兒園的特色。當你走進幼兒園就會發(fā)現(xiàn),活動室的窗戶上有生動活潑的窗飾:一樓窗戶上是農田里爬的蟲子,二樓窗戶上是農田里的蔬菜、農作物,三樓窗戶上是農田上空飛行的小動物。走廊的吊飾:一樓是蔓延的藤條上掛滿了葫蘆、南瓜、黃瓜、葡萄等,一幅幅秋意濃濃的秋收圖 掛滿了走廊。二樓我們用塑料包裝袋編織很多漁網(wǎng),將漁網(wǎng)、小魚、螺螄、河蚌、斗笠、太陽帽等,進行染色美化合理搭配后布置成了漁家世界。三樓是麥秸、稻草、藤條、染色的樹干、編織的鳥窩,讓你仿佛漫步于綠色的森林世界。同時你還會發(fā)現(xiàn)我園的主題墻和區(qū)域的創(chuàng)設都是利用了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如:成熟的果實、蔬菜插花、種子貼畫、麥秸編織等。孩子們和老師用蘆葦、紅豆、蠶豆、南瓜籽、貝殼、菜籽制作了《美麗的孔雀》;芝麻秸稈、蘆葦、雪碧瓶、布做了《可愛的小動物》;米和黃豆做了《月光下的柳樹》等。只要你走進我們的幼兒園,你就能充分地感受到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制作的物件掛滿了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孩子們在活動中進一步親近大自然,無處不體現(xiàn)農村的特色,讓幼兒產生一種自豪感與成就感,真正體現(xiàn)幼兒與環(huán)境的“對話”,給人樸實、祥和,具有農村特色的學習氛圍。
在我們玉帶鎮(zhèn),不但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豐富社區(qū)資源,有傳統(tǒng)養(yǎng)殖河蚌、魚蝦及各種養(yǎng)殖場、蔬菜基地。我們組織幼兒參觀各種養(yǎng)殖場、蔬菜基地,收集了各種蚌殼用于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新鮮的魚蝦、養(yǎng)殖場里動物的照片是小朋友的最愛。珍珠、蚌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把它們變成造型各異的作品等等。
(一)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我園孩子們的祖輩大多是農民,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已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民,許多孩子不知道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對常見的農作物熟視無睹。于是,我們引導孩子將小麥分別種在土里、水里以及漂浮在水面的海綿上。孩子們很快發(fā)現(xiàn):沉在水中的小麥一個個變大了卻怎么都發(fā)不了芽,而撒落在海綿上的小麥卻最先發(fā)芽了。從中孩子們懂得了水、陽光、空氣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還引導孩子們將小麥分別種在土里、沙子里、鋸末里、小石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小麥在這些材料里是否會發(fā)芽,又會在哪種物體上長得高又壯,并引導孩子們測量、及時觀察并及時記錄觀察的結果。我們讓孩子帶一些植物的種子,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種子”觀察角,孩子們常常來看看說說,交流自己認識的種子,這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們探索的樂園、成長的樂園。由此,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實踐。孩子們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以及對數(shù)的認識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農村,水、石、沙、土隨處可見,觸手可及。在孩子們的眼里,它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在戶外活動時,經(jīng)常有小朋友把小石子或小泥巴悄悄帶到活動室玩,甚至午睡時還有幼兒拿著左看右看,由此可見,他們對身邊的自然物都很感興趣。因此,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設計了一組綜合活動——認識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有用的石頭》、《有趣的泥巴》、《水的用處》等。這些活動拓寬了視野,活躍了孩子的思維,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豐富了想象。
(二)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
我們把幼兒從“課堂中學習”引領到“自然情景中學習”,讓幼兒自由想象。當春回大地、秋葉繽紛,我們總會帶著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孩子們在與各種自然物親近過程中,在動手動腦中激發(fā)對美術的興趣。從田間回來后,許多幼兒都談論著自己看到的景色,我對他們說:“你們把看到的畫在紙上吧!”幼兒一聽很開心,都專心致志地將景色畫在了紙上。
(三)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
將幼兒帶到田間進行語言教育,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如:語言活動《春風》,我們把幼兒帶到了田間去,幼兒的學習興趣濃,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春風》這首詩歌,而且都能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編。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知:組織教學,要從幼兒生活經(jīng)驗入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
(四)對幼兒進行體育游戲教育
農村的田野坑坑洼洼,小溝、土坡、石頭、竹子不計其數(shù),我們組織孩子郊游、參觀各種養(yǎng)殖場、蔬菜基地時孩子們總愛摸摸、玩玩。我們直接利用這些自然物開展多種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隨意坐、躺、爬、打滾,在享受陽光沐浴的同時增強了他們的體能,發(fā)展了他們的智力。利用石頭,練習幼兒的投擲動作;利用竹子、竹根,讓幼兒練習跑、平衡的動作,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體育游戲的動作技能,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五)農村資源與種植、飼養(yǎng)活動
大自然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最直觀、生動的教育課堂,孩子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測量,感知生命的多樣性,發(fā)現(xiàn)生命的變化,了解動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讓幼兒在種植園地中實踐
在我園自然角里我們開辟了一塊“比比誰先發(fā)芽?”的種植實驗區(qū)。在那兒我們提供了泥土、沙子、石子、水等材料供幼兒種植,在種植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同樣的植物種子種在不同的材料中,結果卻不一樣,以探索植物生長的條件和結果。在種植活動中幼兒懂得了不同植物的種植方法和手段,從而開發(fā)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我們每個班級在自己的種植區(qū)里豎上了班級標志牌,大家在各自的園地里種上了蔬菜或其他農作物。孩子們還將自己的觀察結果放在班級閱讀區(qū)里,與同伴自由交流。這些活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種植、生長過程,也體驗了播種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
2.讓幼兒在飼養(yǎng)角里觀察
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密的伙伴,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fā)孩子主動去觀察、去探究。我們的自然角里有孩子們帶來的小蝌蚪、小烏龜、小魚、小蝦、金魚……孩子們常常在游戲活動時去給它們喂食,和它們說話。有一天不知是誰喊了起來:“你們快來看呀,螺螄這是怎么啦?”大家都圍了過來,陽陽說:“這是螺螄藏在硬殼殼里的螺螄肉啊?!薄奥菸囘€有頭呢,頭上長著兩個觸角呢?!焙⒆觽兡阋谎晕乙徽Z地說了起來。文文說:“老師,螺螄沒有腳怎么會走路的呀?”“是么?那我們來找找螺螄究竟有沒有腳。”老師說。亮亮在另一盆螺螄旁喊了起來:“你們快來看,這個螺螄正在走路呢?!薄芭?,原來螺螄的腳就在頭的下面呢。”亮亮用手碰了一下正在向前蠕動的螺螄,螺螄的身體和腳一下全都都縮進硬殼里去,還把殼口封閉起來了?!袄蠋熯@是為什么呀?”“它這是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呀?!薄袄蠋熌憧绰菸囘€吃水草皮呢。”望著孩子們認真的神情、專注的探索,我用點頭、微笑和撫摸肯定著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我們在觀察飼養(yǎng)的后期還組織孩子把螺螄送回家,這樣不僅讓孩子知道了螺螄生存的最佳地點,也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總之,農村的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些資源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素材,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為孩子一生的認知價值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玉帶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