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董 梅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5)
大學生英語成績影響因素的現(xiàn)象學研究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5)
有關英語成績影響因素的研究層出不窮,然而多數(shù)都隸屬于實證研究,逃不出實證研究的宿命,完全抹殺了研究對象的獨特性,拋棄其生動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體驗,從而流失了海量的有用信息。為了克服實證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嘗試采用胡塞爾的超驗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旨在 “回到事情本身”,深刻理解時下大學生們對英語學習與測試的內心感受和體驗,通過懸置、還原和反思,努力尋找隱藏在各種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探索并發(fā)現(xiàn)影響大學生英語成績的因素。
英語成績影響因素; 現(xiàn)象學研究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胡塞爾(1900)的超驗現(xiàn)象學。它是與敘事研究、扎根理論、人種學研究、案例研究等并列為質的研究的五種策略(Crewell,2003)。
現(xiàn)象學中的“現(xiàn)象”不同于物理世界中的現(xiàn)象,它指的是意識世界中的現(xiàn)象?,F(xiàn)象學的“回到事情本身”不是回到物理世界的本身,而是回到“意識”世界本身。在現(xiàn)象學中,世界被轉換成為意識中的“現(xiàn)象” (徐輝富,2008)。現(xiàn)象學要求研究者擺脫自然科學的客觀主義理想,回到人們的“生活世界”來反思主體行為的意義。
毋庸置疑,現(xiàn)象學的魅力在于它的“發(fā)現(xiàn)”功能。作為一種哲學思維方式,現(xiàn)象學為社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出發(fā)點。它主張人們擯棄傳統(tǒng)的概念、理論及習慣的思維方式,從最初感知到的純粹的現(xiàn)象中認識事物。它強調“懸置”,不受偏見和先驗的影響,聚焦于從研究對象的視角和觀點出發(fā)來看待事物,從研究對象的真實體驗中發(fā)現(xiàn)意義和普遍規(guī)律?,F(xiàn)象學的基本態(tài)度就是“首先朝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你自己睜開你的眼睛去看、去聽、去直觀,然后從這里得出最原本的東西?!?張祥龍,2003)。現(xiàn)象學是一種限制在純粹直觀中的質的研究科學,“本質直觀”是現(xiàn)象學的核心特點,“回到事情本身”是其經典口號,“懸置“、”“還原”和“反思”是其重要的研究手段。
現(xiàn)象學研究沒有固定的套式。鑒于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在校大學生,研究目標是了解大學生在英語學習和測試中的心理和情緒方面的感受與體驗,本研究小組決定采納Robert Schweitaerzai根據(jù)Amedeo Giorgi的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改編而來的六步研究法。這六個步驟涵蓋:對原始資料取得直觀和整體的理解;形成要素匯總表;從要素匯總表中提煉主題;提煉主題表;形成一般性的描述;對各個一般性的描述進行深度綜合。
本研究小組分頭在全國范圍內深度采訪了100位四級考試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在校大學生。由于采訪者與研究對象屬于同齡人,且都是在校大學生,雙方很快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系。在信任的基礎上,采訪者進行了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詢問了如下問題:①“談談你在學英語過程中的苦惱或歡樂,可以嗎?你是如何應對的?”;②“請談談你學習英語的目的,好嗎?”;③“CET-4考試前、中和后嗎,你有哪些心理和情緒感受?”;④“你怎么看待那些晦澀難懂的英文文本?”;⑤“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的?”;⑥“你認為是什么幫助或阻礙你取得如今的CET-4成績?”;⑦“你平時練習英語發(fā)音嗎?”;⑧“你有哪些學習英語的小竅門?”。
采訪工作于暑假期間在被采訪者家的客廳、房間或書房等被采訪者熟悉的場所進行。氣氛輕松、環(huán)境親切。采訪通常是以寒暄等隨意話題開始,逐漸介入主題,總共歷時60~90分鐘。
訪談結束后,采訪者首先將內容整理成描述文本,初步分類。此后,研究小組反復閱覽文本,
努力捕捉描述文本中的 “重要時刻”,發(fā)現(xiàn)共同主題及承載這些主題的語言,最終提煉出數(shù)個主題,下文將基于學生類型以表格的形式詳細表述這些主題的內容。
表 非智力性英語成就影響因素
本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大學生英語成績的關鍵因素。采訪期間,多數(shù)受訪者都情不自禁地表露出自己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甚至是熱愛。在描述其對英語學習的喜愛之情時,他們甚至使用了“戀愛”、“蜜月”、“老友”等飽含濃情蜜意和真摯友誼的詞匯。這與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結論不謀而合。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它是動機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人們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傾注于集中而持久的注意力,并圍繞它產生一系列豐富而復雜的思維活動。當人們對學習發(fā)生興趣時,就會主動而積極地學習,進而取得成功。這種成功感又會進一步激發(fā)新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米萌,2010)。
采訪中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策略”。很明顯,多數(shù)受訪者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津津樂道、滔滔不絕。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而有意識、有目的地采納或創(chuàng)造的學習方法。研究(付&吳,2010)顯示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學習者的態(tài)度,提高學習動機,并緩解學習焦慮情緒,同時還能夠提高其時間管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自我測試能力、對學習的專注力、應對考試能力,以及合作及交流能力。
成就感和英語考試焦慮也是采訪中經常聽到的字眼。成就感是對自己所取得成績的良好的心理感受。它能夠進一步激發(fā)人們對某種事物的興趣,從而促進良性循環(huán)的形成。
令項目組成員頗為意外的是,那些四級考試在600分以上的學生對英語考試也是心存焦慮。而英語考試焦慮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僅僅存在于差生中的現(xiàn)象(董梅,2013)。這一調查發(fā)現(xiàn)進一步印證了葉克斯一多得森法則的內容,即適當程度的焦慮能夠提高考生的考試成績。
[1]高憲禮.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和CET-4考試成績關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劉明.高中學生自尊水平與學業(yè)、人際成敗歸因方式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8,21(3):281-282.
[3] J. W. Crewell.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SAGE publications, 2003.
[4]胡塞爾.邏輯研究(第一版)[M].
[5]付道明,吳瑋.基于學習策略的遠程開放教育數(shù)字化學習效果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4).
[6]董梅.英語水平考試焦慮的測量[J].學術月刊,2013.
The phenomenon of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study
Wang Zhe, Dong Mei
(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 Xi'an Shaanxi,710065, China)
The study on English achievement factor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however most of them belong to empirical research, can not escape from the fate of an empirical study, completely denied the unique object of study, abandon its vivid thought, emotion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thus lost huge amounts of usefu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study tries to use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research method, aims to "go back to things themselve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n English learning and testing, through suspension, reduction and reflection, to find the meaning hidden in the various phenomena, to explore and find the factors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achievements.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achievement;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H31
A
1000-9795(2014)05-0354-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王(1992-),女,山東青島人。
董 梅(1969-),女,河北保定人,講師。
2012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英語成績影響變量敏感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