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佳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300387)
唐朝前期,上層女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政治管理。例如組建軍隊有力地支持了父兄成就大業(yè)的平陽公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直接掌握了國家最高政治權力,雖然一直為部分正統(tǒng)史家所不齒,但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統(tǒng)治者。類似的例子在唐前期不勝枚舉,這種特殊的歷史現(xiàn)象非常值得探討,不僅有力地打擊了“中國古代女子地位一直低下的”的傳統(tǒng)觀點,而且有助于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唐朝前期的歷史。
不可否認,女性參與政治的現(xiàn)象在中國古代并不少見,漢代呂后,北魏蕭太后,清末的慈禧太后等人都曾在中國古代的政治舞臺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然而唐朝女政治家的數(shù)量及產生的影響卻是任何一個朝代都難以匹敵的。通過分析總結,唐代前期女子參政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后宮嬪妃、公主等很早就參與到唐代政權建立和鞏固的政治活動中,并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平陽公主就曾在唐政權建立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公主乃歸鄠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高祖……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沒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得兵七萬人……時公主引精兵萬余與太宗軍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1]1562通過她的三次行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較高的組織和應變能力及唐高祖對其的信任。另一位典型代表長孫皇后在唐太宗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參與了政治活動?!拔涞略?,冊為秦王妃。時太宗功業(yè)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保?]1459從中可以看出,長孫皇后所起到的安撫民心和穩(wěn)定后方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唐太宗成就大業(yè)。太宗即位后,她雖然從未真正做出決策,并以一種遠離朝政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唐太宗曾與其商量賞罰之事,她回答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保?]1459在皇帝堅持讓她發(fā)表意見的時候,她“竟之不答”。然而,她又經常以一個勸諫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知道唐太宗被魏征的勸諫激怒,非常生氣,決定懲治魏征的事情后,勸解唐太宗:
“嘗聞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發(fā)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侯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有利于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寧,杜之則亂政,誠愿陛下詳知之,則天下幸甚?!保?]1459
之后,長孫皇后又派人送了五百匹帛給魏征。長孫皇后的做法一方面使魏征遠離災難,更為重要的是她為唐太宗留下了一位忠臣,為太宗的政治管理保留了人才。正如她以自己的方式使太宗重用魏征一樣,還阻止了太宗許多不適宜的打算,深得太宗賞識,以致其逝后多年,太宗覽其所著《女則》仍動情地說:“皇后此書,足可垂于后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guī)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1]1461
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當政時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雖然武則天親自執(zhí)政時間只有690年到705年16年的時間,然而她從655年成為皇后就開始了與唐高宗共治狀態(tài),因此其實際執(zhí)政時間長達50年。其女兒太平公主則先后參與了多次政變,憑借其出色的政治才能享受了無上的榮光:“神龍元年,預誅張易之謀有功,進號鎮(zhèn)國太平公主,相王加號安國相王,并實封通前五千戶,賞賜不可勝計…公主日益豪橫,進達朝士,多至大官,詞人后進造其門者,或有貧窘,則遺之金帛,士亦翕然稱之”。[1]3224因而“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所言皆聽。薦人或驟歷清職,或至南北衙將相,權移人主。軍國大政,事必參決,如不朝謁,則宰臣就第議其可否”。[1]3225
她們參與政治生活以國家利益為先,為唐前期的輝煌做出了重大貢獻,與他朝女子以獲得特權來達到扶植本家族勢力為目的的參政有很大的不同。長孫皇后的兄長長孫無忌是輔佐太宗即位的功臣,得到太宗的重用是理所當然。然而,當太宗準備讓他主持朝政的時候,長孫皇后堅持說不可,每每趁空上奏說:自己已經是皇后,尊貴無比,實在不愿讓其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并以漢朝呂后,霍家擾亂朝綱為例去勸諫太宗,從中可以看出長孫皇后確以國家為重,與呂后等危害國家的人有天壤之別,著實讓人欽佩。
唐朝前期受少數(shù)民族風氣影響,女子擁有許多方面的自由和權利,如婚姻自由?!堕_元天寶遺事》記載:“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廷事壁間,開一橫窗,飾以絳紗,常日使六女戲于窗下,每有貴族子弟入謁,林甫即令諸女子窗下選可意者事之。”[2]28此外,唐代女子還有經濟自由。據(jù)《新唐書》記載,太平公主政變失敗后,“簿其田貲,瑰寶若山,督子貸。凡三年不能盡”[3]2969,從中可見唐朝女性在經濟方面所具備的活動資本,擁有為自己積累財富的機會。
另外,從表1可看出唐前期王妃皇后多來源于胡族,傳統(tǒng)禮教對其影響不大。李唐王室中大多數(shù)有胡人血統(tǒng),因而對于王室婦女限制較少。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關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4]183
表1 唐前期皇后出身一覽表
女子再嫁的事例非常多。據(jù)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統(tǒng)計,唐朝“公主再嫁者達二十三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即玄宗女八,肅宗女一。三嫁者四人,高宗女一,元宗女一,肅宗女一,中宗女一[5]118。
著名史學家向達先生就曾對唐朝繁榮的社會經濟、包容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政策做出了高度評價:李唐起自西陲,歷事周隋,不惟政制多襲前代之舊,一切文物亦復不間華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瑣微,而波斯毬之盛行于唐代,太宗即與有力焉。開元、天寶之際,天下升平,而玄宗以聲色犬馬為羈糜諸王之策,重以蕃將大盛,異族入居長安者多,于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此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6]42這種兼容并蓄的社會風氣使人們的思想都較為寬容與大氣,對于一些社會現(xiàn)象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和理解性。
此外唐朝前期社會流動性較大,使人們的思想較為活躍和寬容,主要表現(xiàn)在當時寒族地位的上升,并在社會上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從表2所列舉事項可以看出,在唐朝前期,自東漢以來的門閥士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相反擁有才干的寒族知識分子往往可以憑借自己的才學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表2 科舉占宰相人數(shù)比重[7]
寒士參政一方面擴大了唐朝的統(tǒng)治基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在之前幾乎處于相似政治地位的上層女子,這種較大的社會變動無疑也賦予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機遇。
1.保護婦女婚姻自由和再嫁權利,改變原有婚姻觀。貞觀元年,唐太宗頒布“勸勉民間嫁娶詔”規(guī)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喪達制之后,婿居服紀已除并須申以媒靖令其好合”[8]54,打破了寡婦不許再嫁的束縛。婦女婚姻觀的轉變賦予了女性最基本的權利,是她們爭取其他權利的基礎。
2.保護女子的財產權。在唐朝,不管是否結婚女子都有一定的財產繼承權。據(jù)《唐令拾遺·戶令》記載:“諸應分田宅及財物者,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兄弟俱亡,則諸子均分。其未娶妻者,別與聘財,姑姊妹在室者,減男聘財之半。寡妻無男者,承夫分,若夫兄弟皆亡,同一子之分”。[9]155作為特權階層的上層女子擁有更加有利的經濟地位。首先她們可以像官員一樣接受俸祿和分封。據(jù)《新唐書》百官志記載:“皇姑為大長公主,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皆一品。皇太子女為郡主,從一品。親王女為縣主,從二品?!屎?、諸王、公主食邑,皆有課戶。名山、大川,皆不以封”[3]782。在很多時候,憑借皇帝的寵幸和個人實力的女性往往會獲得幾倍甚至于幾百倍的家財,長寧公主為唐中宗所寵愛,其府第“右屬都城,左頫大道,作三重樓以馮觀,筑山浚池,帝及后數(shù)臨,置酒賦詩,又并坊西隙地廣鞠場”。[3]2971擁有巨大的資產,一方面提高了她們在夫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她們參與政治提供了資本。
通過上述情況可知,唐朝前期賦予女性一個較為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被賦有權利的上層女子,可以有機會憑借自己的實力和魅力參與政治和經濟生活當中,而不用過多考慮來自社會道德的壓力。
據(jù)兩唐書記載:“高祖太穆順圣皇后竇氏,讀女誡,列傳等傳,一過輒不忘,武帝愛之,養(yǎng)宮中,異它甥;又傳其‘工為篇章規(guī)誡,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祖書相雜,人不辨也’”[3]2844“‘太宗賢妃徐氏,名惠,右散騎常侍堅之姑也。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號屬文試擬《楚辭》’,云‘山中不可以久留’,詞甚典美。自此遍涉經史,手不釋卷[1]1461”。
那么,她們何以擁有如此高的學識呢?事實上,這與李唐王室重視女子教育有非常大的關系。
1.唐朝一建國就設置宮教博士負責宮內的書、算、眾藝。正如百官志所記載:“初,內文學館隸中書省,以儒學者一人為學士,掌教宮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習藝館,又改曰萬林內教坊,有內教博士十八人,經學五人,史、子、集綴三人,楷書二人。莊老、太一、篆書、律令、吟詠、飛白書、算、棋各一人。開元末,館廢,以內教博士以下隸內侍省,中官為之?!保?]782
2.最高統(tǒng)治者賞識有才識的人,刺激了其他人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宋氏姐妹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史載宋氏姐妹被“德宗召入禁中,試文章,并問經史大誼,帝咨美,悉留宮中。帝能詩,每與侍臣庚和,五人者皆預,凡進預,未嘗不蒙賞。又高其風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學士”,之后,宋氏姐妹也是順風順水得到禮遇?!霸湍糨纷?,贈河內郡君。自貞元七年,密禁圖籍,詔若莘總領,穆宗以若昭尤通練,拜尚宮,嗣若莘所職。歷憲、穆、敬三朝,皆呼先生,后妃與諸王、主率以師禮見之。寶歷初卒,贈梁國夫人,以鹵薄葬。”[3]2870
唐朝前期上層女子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為她們辨別是非,參政議政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上層女子特殊的社會地位,更容易接觸到政治核心業(yè)務,因而很多人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勢力,為日后更好地參與政治做準備。太平公主往往不惜重金資助家庭貧困的世子,使他們在獲得權力后死心塌地地輔佐太平公主。據(jù)史書載:“時宰相七人,五出主門下。左羽林大將軍常云楷,知羽林大將軍李慈皆私謁主。”[3]2844這是太平公主得以參與多次政變并獲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政治地位的重要保障。另外,她們甚至積極塑造良好的形象,為自己尋求輿論支持。武則天先后以《天授圣圖》《大云經》等詩書為自己參政尋求緣由,更為重要的是她十分注意百姓的力量,曾頒布了《建言十二事》,暫不論其實施狀況如何,就其內容而言,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在改善社會風氣,緩和階級矛盾方面做出的努力,這必然會在百姓中塑造一個愛民的形象,從而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4]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
[5]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4.
[6]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7]孫玉榮.唐代婦女地位的變遷[D].蘭州大學,2007.
[8]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9]仁井田升.唐令拾遺[M].栗勁,譯,長春:長春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