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是世界上最早記載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國家,并且該程序在英國也得到了充分完善地發(fā)展,確立了“舉證責任倒置”規(guī)則、明確了受案范圍、建立了“犯罪生活方式”標準。而我國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剛剛確立,存在程序性質、適用范圍不明、第三人權益保障不力的問題。所以我們應借鑒英國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調整舉證責任、明確適用范圍、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沒收程序;舉證責任倒置;犯罪生活方式
2005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加入聯(lián)合國于2003年10月通過的《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對應此公約的法制建設,我國2012年刑訴法第二百八十條規(guī)定: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guī)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此條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正式確立了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這對于打擊貪污腐敗、恐怖活動犯罪,保護人民合法財產權益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英國刑事沒收程序的發(fā)展歷程
一般認為,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最早起源于古英國的普通法,具體而言,多數(shù)人認為是英國的贖罪奉物制度。根據(jù)該制度:任何直接或間接導致國王、臣民死亡的無生命之物都應當沒收給國王,即使該物之主人沒有罪過,原因是該物本身已對上帝構成一種褻瀆或犯罪。
到了現(xiàn)代,刑事沒收程序在英國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1971年,英國國會通過《毒品販濫法》,規(guī)定法院可以追繳任何與毒品犯罪有關的財產;十多年之后年頒布的《販毒法》又授權法院可以向毒品犯罪人的財產發(fā)布沒收令;到了1988年的《刑事司法法》又將沒收范圍擴大為非毒品犯罪以及部分特定的犯罪,并對沒收的數(shù)額加以限制(不得超過犯罪所獲收益);隨后《1990年刑事司法(國際合作法)》將洗錢犯罪囊括于刑事沒收程序中;最為重要的立法是2002年1月24日,英國國會通過的《犯罪收益(追繳)法》,該法明確規(guī)定了刑事沒收程序的受案范圍,同時還創(chuàng)立了將刑事、民事沒收程序全部包含其中的資產追繳系統(tǒng)機制。
縱觀英國刑事沒收沒收程序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得得出以下特點:(1)沒收程序針對的對象逐漸擴大。從建立之初僅針對毒品犯罪發(fā)展到現(xiàn)今包涵洗錢、走私、恐怖主義及其它特定犯罪。一方面說明程序的逐漸完善,另一方面也表明現(xiàn)代司法的復雜性,無論是經濟領域、社會秩序領域、或是公共安全領域的犯罪都已經成為現(xiàn)代司法的重點關注對象;(2)尋求刑事、民事的統(tǒng)一。沒收程序是針對犯罪收益的程序,單純的刑事追究會帶來許多不便。并且過度強調沒收程序的刑事性則會引起諸多問題。所以,英國《2002年犯罪收益(追繳)法》尋求刑事、民事的合作,在高等法院引入民事沒收程序①,使沒收程序能都得到更廣泛地應用。
二、英國刑事沒收程序具體規(guī)定
(一)啟動條件
英國刑事沒收程序適用的前提是刑事訴訟成立,除法律有另有規(guī)定外,被告人在被判處有罪的情況下,經檢方或者資產追繳局局長申請,法院院長才能簽發(fā)沒收令。而此沒收令的簽發(fā)必須由刑事法院法官作出,治安法院法官無權簽發(fā)。治安法院法官若認為應當沒收被告人的違法所得,必須將案件移送至刑事法院,由刑事法院法官作出決定。
(二)受案范圍
根據(jù)英國《2002年犯罪收益(追繳)法》的規(guī)定,英國的刑事沒收程序適用的范圍主要有:販賣毒品罪、恐怖主義罪、洗錢罪、販賣武器罪、侵犯知識產權罪、販賣人口罪、走私罪、敲詐勒索罪和組織賣淫罪。
(三)操作流程
英國《2002年犯罪收益(追繳)法》規(guī)定,若犯罪人在定罪后逃匿,則可直接適用刑事沒收程序;若犯罪嫌疑人未被定罪,則可在其逃匿兩年后,檢察官或資產追繳局局長可以向刑事法院提起沒收犯罪收益的訴訟。法院在受理前,應首先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生活方式”,即犯罪嫌疑人犯有諸如販毒罪、走私罪等罪行,該罪行持續(xù)6個月或6個月以上,并從該罪行中獲益;或是犯罪嫌疑人有3個或3個以上罪行并從中獲益,獲益的數(shù)額達到5000英鎊以上的,可認定為具有“犯罪生活方式”。一經認定,法院就會確定可追繳的財產數(shù)額,作出沒收財產令。
(四)被告人在沒收程序中的責任
英國的刑事沒收程序針對的對象是被告人的犯罪收益。若被告人在審判中被認定有罪,則其所持有的財產就會被認定為非法財產,被告就有責任證明其所持財產的合法性,這點不同于一般刑事訴訟程序的不得自證其罪的原則;其所適用的證明標準是“優(yōu)勢證據(jù)”,即控方只要在審判中提供稍有優(yōu)勢的證據(jù),就可證明辯方的收益是非法的。同時英國的刑事沒收程序也剝奪了被告人沉默權,被告人不得以沉默權對抗其舉證責任。
三、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性質不明
關于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性質一直存在爭議。雖然我國的沒收程序規(guī)定于刑事訴訟特別程序中,但其實質上是一種針對財產的特殊程序,類似于民事訴訟的財產執(zhí)行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貪污賄賂罪中,被告方的涉案財產通常是巨額的,若此時適用刑事審判的一般原則——公訴方承擔舉證責任,審判法院須“排除一切合理懷疑”,則會大量增加公訴方和審判方的工作量,降低司法效率,并且全部得到涉案財產為非法財產的證據(jù)也是不現(xiàn)實的。
(二)犯罪所得沒收程序受案范圍不明
我國的刑事沒收程序適用范圍是特定的,即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國家立法機關基于初步建立沒收程序的審慎態(tài)度,只明確列明了兩個受案對象,但又為了在實踐中增加程序適用的靈活性,又在條文中寫明了“等重大犯罪案件”的字樣。何為“重大犯罪案件”?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對《刑事訴訟法》所做的解釋,“重大犯罪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是在省級行政單位或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犯罪案件。雖然對“重大犯罪案件”做出了解釋,但是這種解釋也是一種含糊不明的解釋。同時貪污賄賂案件和恐怖活動犯罪案件是否也適用“重大犯罪案件”的限制也是一個爭議。endprint
(三)第三人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不足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二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經審理,對經查證屬于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應當裁定予以沒收;對不屬于應當追繳的財產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解除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對于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guī)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上訴、抗訴。此條明確規(guī)定了第三人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中的權利保障和救濟程序。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若第三人對所沒收的財產有異議,則沒收程序是否應中止;或若因沒收程序存在錯誤導致第三人利益受損,則是否應賠償。
四、英國刑事沒收程序對我國沒收程序的啟示
(一)確立“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我國犯罪所得沒收程序性質的不明導致程序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特別是舉證責任和證明標準問題。而刑事訴訟程序主要針對犯罪行為人問題,犯罪所得沒收程序主要針對財產問題,這兩者在舉證責任和證明標準方面應該有所差異。如前文所述,英國在沒收程序中確立“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將舉證責任放置于被告人身上,這一點與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規(guī)定是相同的,同時也符合我國加入的《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要求。②確立該原則,一方面可以減少司法機關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逃逸或死亡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利害關系人利用公訴方繁多的舉證責任來規(guī)避此特殊程序,減少犯罪經濟損失。
(二)明確犯罪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范圍
我國犯罪所得沒收程序受案范圍僅限于貪污賄賂、恐怖活動等重大犯罪案件,并且相關的司法解釋對此受案范圍也無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英國刑事沒收程序立法從單個的毒品犯罪發(fā)展到《收益法》明確規(guī)定受案范圍③,并且在程序操作過程中確立“犯罪生活標準”,確立程序啟動的時間和數(shù)額標準。相比英國的沒收程序,我國法律規(guī)定失之于簡陋。所以筆者建議在司法實踐中,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應當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具體解釋“等重大犯罪案件”所包涵的內容,將走私罪、毒品罪、黑社會性質犯罪、洗錢罪等嚴重罪行納入此程序的受案范圍之中,并且詳細規(guī)定各類犯罪適用沒收程序的標準。
(三)完善第三人權利保障措施
我國犯罪所得沒收程序對第三人合法權益保護的規(guī)定,如第百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是一種原則性的規(guī)定,而在司法實踐中對如何認定財產為非犯罪所得財產是比較復雜的問題。英國沒收程序為了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確立了公告確權制度,即第三人在沒收令的執(zhí)行過程中主張財產部分或全部應歸其所有,就應當向法院申請公告,法院依此出具確權公告,宣告該財產為非追繳財產。所以筆者建議,在我國沒收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可以借鑒該制度,具體設計為:在非法所得沒收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第三人可以提出異議,提交相關證據(jù),提供相應擔保。法院初步審查后應中止沒收程序,審查第三人的證據(jù),發(fā)布異議公告。若認定第三人的證據(jù)真實充分,且特定時間內無他人提出異議,則可發(fā)布確權公告,不對該財產執(zhí)行沒收程序。
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是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一個亮點,對打擊犯罪,特別是貪污腐敗犯罪具有重大的意義。雖然此程序剛剛創(chuàng)立,立法者以審慎的態(tài)度創(chuàng)立此程序,導致該程序存在許多的不足,但是我們應給予其肯定的態(tài)度。同時也應建議“兩高”盡快明確此程序的性質,明確程序的適用范圍,并且在打擊犯罪的同時,能夠確實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在懲罰犯罪和保護人權中尋求平衡。
注釋
①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如果基于優(yōu)勢證據(jù)標準,有合理根據(jù)懷疑特定的資產是犯罪收益或者將被用于犯罪行為,就可以沒收該財產。
②《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第31條規(guī)定:締約國可以考慮要求由罪犯證明這類所指的犯罪所得或者其他應當給予沒收的財產的合法來源。
③英國《犯罪收益追繳法》附表2中明確列舉了沒收程序適用的犯罪范圍,即即販賣毒品罪、洗錢罪、恐怖主義活動罪、販賣人口罪、販賣武器罪、侵犯知識產權罪、組織賣淫罪、走私罪與敲詐勒索罪。
參考文獻
[1] 汪建成.論特定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建立和完善[J].國家檢察官學院院報,2012(1).
[2] 劉靜坤.英國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N].人民法院報, 2014-2-21.
[3] 郭建安,羅海珊.英國犯罪收益追繳制度及啟示[N].人民檢察報,2012-6-25.
[4] 陳雷.論我國違法所得特別沒收程序[J].法治研究,2012 (5).
[5] 李語軒.腐敗犯罪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3.
作者簡介:王磊(1988- ),男,河南洛陽人,貴州大學法學院,2011級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學。endprint
青年與社會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