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麗
習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對教師而言,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語文教學的歸宿;對學生而言,它是一種綜合性最強、難度最大的作業(yè)。小學作文教學使教師、學生倍感困惑。學生苦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教師苦于習作內容總是枯燥無味、胡編亂抄。一學期訓練下來,學生習作水平總不見長,還紛紛患上了“恐寫癥”。其原因是學生的“內存”太少,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怎樣使學生以往所編造的、蒼白無力的“蠟團”變成五味俱全的佳作,使學生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睜眼寫到晚上熄燈的流水賬變成內容新穎、構思奇妙的佳作呢?
1.讓真實積淀記憶,學會觀察生活
詩人何其芳曾說過:“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p>
是的,要使學生筆下有東西可寫,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海洋中感受生活、積累素材。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往往會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景色迷人的田園風光,豐富多彩的活動場面,令人難忘的鄉(xiāng)土人情。習作離不開生活,它的源泉來自于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春天來了,教師可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放飛風箏,感受春風;飼養(yǎng)小動物,體會生命的珍貴;種植花草、美化環(huán)境、陶冶性情,同時把自己經歷的過程寫下來。還可寫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課堂上學會了什么,自己生活中的小秘密、新發(fā)現(xiàn),家庭學校生活中的煩惱、喜悅等,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寫的開放日記。日記中的學生沒有任何遮掩,他們的一顰一笑、喜怒哀樂最為真實,而這種真實正是個性化作文所必需的。這樣的練習,可以豐富學生的課本外延,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不再熟視無睹,像娶親送終、迎來送往的風土人情,雷電風雨、日出日落的自然景觀,就會不由自主地步入學生的生活,給他們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若要動筆,生活中耳聞目睹的大事小節(jié),都會成為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不光印象深刻、感受頗多,更重要的是津津樂道、興趣盎然。這樣,從源頭上杜絕了習作“假、空、抄襲”的現(xiàn)象。正如葉圣陶所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p>
2.讓真情感動心靈,學會品味生活
僅僅貼近生活,生活并不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文章。其實文章成功的關鍵在于貼近自我的心靈。平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習作只是生活的“復印件”,壓根就沒有驚喜、沮喪、懊惱、悲傷之類的情感因素,習作主體的活力難以顯現(xiàn),文章索然無味。小學生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教師應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生活中,讓學生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還要用一顆敏銳善良的心去感受。同時告訴學生,當幫助了別人不要把別人的一個笑容、一句謝謝,當做很平常的東西,其實這里面包含著一顆感恩之心;當你受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這是生活給你無價的饋贈,細細品味,你會明白很多;當你看到別人吵架,不要當做是一場鬧劇,你仔細聆聽他們的言辭,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他們的心理,你會更深入地了解某個人或某件事。學會品味、學會感動,從小要有感恩心,感受生活的艱辛、成功的樂趣、集體的溫暖、自然的情趣,讓情感的血脈貫穿習作的始終。讓學生在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中獲得激情,在對丑惡現(xiàn)象的鞭撻中體會義憤,從勞動中獲得快樂,從父母老師的眼睛里讀懂關愛,在和花草樹木的對話中放飛夢想……如學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感恩教育后,我引導學生搜集自己從小到大父母老師對自己關愛的事例,學生搜集的例子不計其數(shù),“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體驗,才能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每事每物,有所想、有所悟,學生的筆端才能流溢出有靈性、有活力的歡歌。
3.讓想象張揚個性,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作文的主人。教師要轉換自己的角色,不要在習作中摻雜太多自己的喜好,而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習作范圍內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哭就哭,想笑就笑,敢怒則怒,讓他們擁有自由的情感。情動才能辭發(fā)。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弊寣W生無拘無束,超越時空,思接千載。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暢想,通過多種形式的指導來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如改寫、續(xù)寫、補寫、擴寫及自由命題等,讓學生寫放膽文,說自己想說的話。習作的文體可以是圖畫、日記、記敘、說明、童話、寓言、書信等,讓學生的童心得到張揚,童真得到展示。習作的自由度大了,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表達的欲望會與日俱增,他們會用想象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神奇、充滿幻想的世界。這正體現(xiàn)了語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語文觀。
總之,習作教學沒有課本,有的只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生活無字書。從豐富的生活內容入手,從真摯的情感出發(fā),使學生的習作貼近生活實際,學生也會將作文當成一件樂事、一件趣事。正如葉圣陶說的那樣:“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什么文章?!比~老的話道出了生活與習作的真諦。只要我們教師正確積極地引導學生挖掘生活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小學作文教學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早勝小學)